首页 理论教育 《大人物拿破仑》这部讲述“人生变迁”的独立电影里

《大人物拿破仑》这部讲述“人生变迁”的独立电影里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大人物拿破仑》这部讲述“人生变迁”的独立电影里,我们的主角和他的暗恋对象黛比几乎相拥在一起。表面上看来,“人生变迁”在所有的故事类型中是最不符合穴居人口味的一类,而且在神话和传说中也是最少先例的。无论故事本身是什么形式,所有“人生变迁”类影片所包含的教益最后都会落在这一点上。最后一种类型叫作“人生终点”,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面对死亡,比如我所知道的唯一一部“人生变迁”歌舞片《爵士春秋》。

《大人物拿破仑》这部讲述“人生变迁”的独立电影里

在《大人物拿破仑》这部讲述“人生变迁”的独立电影里,我们的主角和他的暗恋对象黛比几乎相拥在一起。这是故事中点处的“虚假的胜利”,而他真正的胜利则是影片结局前站在台上,独自起舞。

每当我们听到朋友或者爱人说自己“正在经历一些事情”,我们自然就会明白他们这话里的意思。无论是中年危机、青春期、家人去世、离婚还是什么别的“惊喜”,我们都能明白一点:我们的朋友,无论他是谁,都走到了人生中的十字路口。虽然我们可以给出各种各样的建议,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一条建议能够帮助他们超越这一阶段。他们只能亲自跋涉,学到教训,最终得以成长。

表面上看来,“人生变迁”在所有的故事类型中是最不符合穴居人口味的一类,而且在神话和传说中也是最少先例的。尽管人人都理解“人生起伏”的存在,但是能够对其进行讨论是后弗洛伊德时代的人们才拥有的特权。不过,这样的故事其实一直暗含在人类历史中。比如,一名骑士在周游四海时被迫要在两个同样不合理的选项中做出抉择——这可以看作对成年仪式中最核心本质的模仿。约伯的故事应该是《圣经》里有关“人生变迁”的终极典型:虽然约伯的苦难是出于信仰的考验,但是他也确实经历了许多非他所愿的生活困境(最后都挨了过来)。我们当然能够理解他,虽然我们都不是古老的《圣经》人物,但谁又不曾经历过“全身溃烂的约伯坐在草木灰里”那样的时光,同时心里悲叹,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关于“人生变迁”的故事,有一点是确定的:它放诸四海而皆准,是普天共有的,因为任何人都不能避免。从青春期,到中年,再到死亡,这些“过程”(passage)始终在前方等待着我们所有人。而且正如生命本身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接受了真正的自我,好坏都照单全收,才能终结这种折磨。无论故事本身是什么形式,所有“人生变迁”类影片所包含的教益最后都会落在这一点上。

由达德利·摩尔(Dudley Moore)主演,布莱克·爱德华兹(Blake Edwards)导演的《十全十美》(10)就是一个压抑的“中年危机”(mid-life passage)故事。达德利年届四十,以为只要能和波·德瑞克(Bo Derek)双宿双飞,就可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而《克莱默夫妇》(Kramer vs. Kramer)以及它的喜剧版本《玫瑰战争》(The War of the Roses)、《分手男女》(The Break-up),将离婚、搬家还有争夺监护权的过程娓娓道来,我们称之为 “劳燕分飞”(separation passage) 。在这些故事以及其他所有“人生变迁”类型的故事中,变故或者仅仅是一般性的变化,其所带来的冲击本身就足以推动主人公们开始寻找解决的办法。

再有就是“青春萌动”(adolescent passage)类的故事,比如《十六支蜡烛》(16 Candles)、《美国派》(American Pie)和《大人物拿破仑》,展现了青春期的烦恼、猝不及防的成长以及即将成年的恐慌。然后是主角饱受酒精和药物操纵的“欲望沉沦”(addiction passage)的故事,包括经典电影《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和《相见时难别亦难》(Days of Wine and Roses),以及后来的反毒影片《义勇先锋》(Clean and Sober)、《当男人爱上女人》(When a Man Loves a Woman)以及本书作者最爱的女明星桑德拉·布洛克出演的《28天》(28 days)。最后一种类型叫作“人生终点”(death passage),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面对死亡,比如我所知道的唯一一部“人生变迁”歌舞片《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

在这些电影里,主人公的痛苦起初看起来都有一些自怨自艾,但是实际上这样能够更好地塑造一个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的主角。比如在《义勇先锋》里,我们看到迈克尔·基顿(Michael Keaton)沉溺于毒品时,我们可能会说:“振作一点!”然而等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他的毒瘾,又可能会觉得这是他唯一需要的东西。再比如《凡夫俗子》(Ordinary People)这样的悲剧故事,是每一个编剧初学者练习写作技巧的理想起点,但是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塑造这种故事的主角,赋予他们一个能让观众产生共情的兴趣点。虽然我们比起穴居人已经进化了不少,更能体会他人的种种困境,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来为这些角色喝彩——他们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挺过去”。

与本书里的其他类型一样,“人生变迁”类故事也有三个标志性的要素:(1)一个“人生难题”;(2)一条“错误的出路”;(3)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

当然还有更多东西,我们接着说!

每一个“人生变迁”故事所讲述的“难题”就是电影的根本,也是它的招牌。只要遇到了一个在写“人生变迁”故事的编剧,我们通常都会问:“这故事是关于什么的?”回答一般就是:关于毒品,关于青春期的躁动,或者是“关于一个已经意识到人生过半的40岁中年人”。这些是能够抓人眼球的东西,也是你推销故事时必须说的东西。而如果你能够在铺垫阶段就能给出这个问题的讽刺性解决方案,比如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果,就更能吸引到观众。

一般来说,这个“难题”都很难依靠具体的行动解决。《凡夫俗子》甫一开场,蒂莫西·赫顿(Timothy Hutton)因为兄长的去世而悲恸欲绝,已经尝试过自杀了。那还有别的什么办法吗?确实不多。他只要能回到正轨,就会感觉好上许多,但这只是说起来容易。蒂莫西在整部电影中逢人就说“我没事”,当然,他这是在撒谎。实际上也正是这种否认,让他做好了踏上旅程的准备,并扶持着他抵达终点。“当你觉得走不下去的时候,就继续往前走。”人们在戒断12步疗法中就会说这句话,但是真正让人悲伤的,也是“人生变迁”抓人眼球的原因,就是电影的主人公从来都不能在一瞬间就领会这个看似简单的答案。

当主角意识到了问题存在,却还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的时候,他就会抓住一切看似有效但实则错误的办法。在《克莱默夫妇》里,当梅丽尔·斯特里普抛弃了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以及两人的孩子之后,达斯汀尝试着重新组织起自己的生活,甚至还想和办公室的同事发展一段情缘来摆脱孤独。可是,孤独恰恰就是他的考验。真正的恶人是变故,而不是梅丽尔。直到达斯汀通过种种试炼和挫折,以及做过各种错误的判断之后,他才不会像一只滚轮上的仓鼠那样永无止境地困在原地,徒劳奔跑。

许多“人生变迁”故事会在中段展示一条“错误的出路”,看似完美,但只不过是一种逃避。桑德拉·布洛克以为,在28天的戒断疗程中,与维果·莫腾森(Viggo Mortensen)的恋情能够将自己拉出泥潭——她错了;蒂莫西以为只要自己做一个称职的儿子,留在游泳队里并追求伊丽莎白·麦戈文(Elizabeth McGovern),他就能够摆脱痛苦——他也错了。这些可怜的人在错上加错的道路上万劫不复。也正因如此,这些“人生变迁”电影才显得如此动人,因为这正是人性的表现。逃避痛苦、趋利避害,都是非常自然且理性的举动。然而,只有一反直觉地去拥抱痛苦才是真正的解药。

这一悖论意味着,真正的出路往往是强加于主角身上的。我们深深地明白,从来都是如此,主角们心底也知道:唯一能够拯救他们的办法就是将无谓的挣扎转向内心,意识到必须做出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这个世界。这就是每一部“人生变迁”里的“接受”,也就是自我妥协和面对真我的时刻。我们一直都知道这就是唯一的答案,但我们的主人公一直在错失这个机会。最后,悲伤的灵魂终于认识到,虽然有些旅程充满痛苦,但是不经历试炼的人生将永远暗淡无光。

如果你真的很想展现自己的才能,“人生变迁”类故事就是一个编剧最好的敲门砖,前提是你的构思巧妙,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想要写出一个独一无二的主角正在被一个我们都能理解的难题所折磨,满目疮痍的同时又要偶尔让人会心一笑,这真的不太容易。如果你能够正视《本周电影》(Movie of the Week)那样的杂志所提出的批评,创作出更胜一筹的故事,那你就将得到你梦寐以求的东西——“接受”,这个行业会“接受”你!而在那之前,你必须完成自己的“变迁仪式”,一场真正的试炼:写满那110页白纸。

如果你的剧本里有以下这些痛苦的要素(说不定你可以和自己的人生一一对照),那就扔掉该死的手绢吧,“人生变迁”就在眼前了。

1.一个“人生难题”,不管是青春期、中年危机还是死亡,这些旅程都是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的。

2.一条“错误的出路”,用来解决这些不可言说的难题,通常都是回避痛苦的举措。

3.主角最终“接受”了他一直试图抗拒的痛苦现实,也接受了这样一个真理:必须改变的是他自身,而不是他身边的环境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分析各种各样的“人生变迁”类故事,看看这些主角怎样才能重新踏上快乐的生命之路。

编剧:布莱克·爱德华兹

成长的烦恼有可能变得有趣吗?当然!在布莱克·爱德华兹的指导下,达德利·摩尔正是凭借这部20世纪70年代末的喜剧开启了自己的星途,同样出名的还有片中那首情欲荡漾的《波莱罗》(Bolero)。达德利曾在《十全十美》的巡回展映见面会上拿这首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的名曲开玩笑说,《波莱罗》在进入高潮的时候会变得越来越大声,可惜……节奏却没有加快。

这部电影在欢笑背后为每一个想要写“中年危机”故事的作者埋下了指路牌——无论《十全十美》的情节有多么滑稽,它所表现的仍然是这趟旅程中不可逃避的冷酷现实。影片一开场,达德利已经年过四十,他无法对自己的爱人[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饰演]许下坚定的承诺。并且,他的一个邻居成天在家纵欲狂欢,用“错误的方式”来对抗自己的中年危机,这使得达德利更加心痒难耐。身为音乐家的达德利眼下正苦恼于为一首歌作曲,而他的搭档[罗伯特·韦伯(Robert Webber)饰演]是个中年同性恋,靠的是与一个年轻的情人浪荡游戏来驱散中年的阴霾。这么看来,性是唯一的出路。于是,达德利就邂逅了她,扎着玉米辫的波·德瑞克——她因此成为了永恒的文化标志,并且也向人们证明,如果只因为一头秀发便撩拨起了情欲,那么生活的希望就真的只是一只抓不住的鸟儿。达德利终将领悟到,即使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女人,也无法改变岁月催人老的事实,接受自己反而是一件更为美好的事情。

子类型:中年危机

同类影片:《第二生命》(Seconds)、《救虎记》(Save the Tiger)、《生之乐章》(That’s Life!)、《天气预报员》(The Weather Man)、《战争之王》(Lord of War)、《好日子》(On a Clear Day)、《愤怒之上》(The Upside of Anger)、《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勇敢说爱》(Living Out Loud)、《我想我爱我妻》(I Think I Love My Wife

·节拍表·

开场画面:有人为音乐家乔治·韦伯(达德利·摩尔饰演)举办了一场生日惊喜派对。他已经40岁了。他的爱人萨姆(朱莉·安德鲁斯饰演)想要安抚他年华老去的悲伤,却以失败收场。乔治感到忧郁难当。

阐明主题:达德利的朋友,也是他的作曲搭档休(罗伯特·韦伯饰演)告诉他:“过了40岁,人生就只剩下缝缝补补、缝缝补补。”真的是这样吗……以及,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布局铺垫:这天,乔治一如往常地来到休在马里布的家工作。休眼下正和一个年轻的壮汉约会,但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为这段关系埋下了隐患。工作结束后,乔治开着他的黄色劳斯莱斯回家——定制的车牌号上写着“ASCAP”(美国版权协会),显然导演在向自己的事业支持者致敬。途中,他朝着街上的女孩们抛着媚眼,不时又为自己的年纪暗自神伤。他正在经历“静止=死亡”的感受,直到突然间……

触发事件:……“十全十美”的女孩,来自加拿大的珍妮·汉莉(波·德瑞克饰演,其实她演的角色叫什么名字我们根本没心思顾及)出现了。珍妮坐在一辆奔驰的后座,朝着乔治嫣然一笑,宛如圣光笼罩。她正要前去参加自己的婚礼

展开讨论:他可以追求珍妮吗?乔治当机立断地掉头,开上了一条“错路”。他跟着珍妮前往教堂,路上却碰到了警察。因为他的驾照已经过期,车被警察拖走了。他溜进礼堂偷窥着婚礼……鼻子却被一只蜜蜂蜇伤了。车子没了,鼻子也肿了,乔治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中。萨姆问他怎么回事,他就撒了个谎。意难平的乔治用望远镜偷窥山谷对面的中年邻居,他常在家里和一堆女孩一丝不挂地纵欲狂欢。邻居也有一架望远镜,只是到目前为止,乔治家里根本没什么好看的。为了让乔治高兴,萨姆想要与他温存一番,但是乔治以成年人的口气得体地婉拒了她——这样的对话在现在的电影里可再也不会有了。第二天,乔治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告诉他,真正吸引他的东西其实是珍妮的童贞(真有道理啊!)。

进入第二幕:乔治决定去追求珍妮。他回到教堂,找了个借口与主持婚礼的牧师攀谈起来。由此,乔治进入了第二幕中“上下颠倒的世界”,也就是遭遇了他的“中年危机”。牧师称赞乔治是一个出色的创作人,他却回以讥笑。毫无疑问,乔治将为此受到惩罚。

副线故事:说到作曲,乔治必须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但是他需要休的帮助。可是,休正在和自己的男友闹矛盾。生活里的一切问题,真的只靠“修修补补、修修补补”就能完美地解决吗?还是说,我们必须做出切实的改变?休将会对乔治与萨姆好言相劝,成为两人的人生导师。

玩闹和游戏:乔治打听到珍妮的父亲是位牙医,他便预约了看诊。乔治发现自己牙上有六个蛀洞,这又是一个年华逝去的证明。但同时他也得知,珍妮正在墨西哥度蜜月。治牙的过程漫长无比,医生还给乔治开了止疼片。乔治回到家里,萨姆打来电话时他却连话都说不出来,萨姆以为家里进了贼,便报了警。等到她赶到乔治家里时,喝得醉醺醺的乔治已经跑到了对面邻居家里,参加他的狂野派对。萨姆从望远镜里与光着屁股的乔治正好四目相对。羞愤交加、无处可去的乔治打了个电话给心理医生。然后,他又给旅行社打了电话——他要飞去墨西哥找珍妮了。

中点:他赌上了失去萨姆的风险,鼓起勇气去寻找他心目中的“十全十美”,影片也随之进入“危机加剧”环节。乔治来到了墨西哥的度假村,止疼药的作用仍然让他头重脚轻。这个度假村就仿佛是一个为中年生活提供喘息的超现实中转站。此外,乔治仍然需要完成那首他与休一起合作的歌曲。

反派逼近:这里的“反派”就是现实——它开始向乔治逼近。远离洛杉矶的乔治遇到了酒保唐,两人讨论着为什么老歌总是最好的。晚上,无心睡眠的乔治回到酒吧,邂逅了一个女子。他曾在多年前的一个派对上见过她,但他已经记不得了。乔治带她回到房间,却没法和她亲热。度假村变成了乔治的噩梦之地,迫使他直面自己的人生。当他被中年的种种纷扰纠缠不清的同时,珍妮和她的丈夫(那可是“飞侠哥顿”的扮演者山姆·琼斯啊!)这对新婚伉俪正神采飞扬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

失去一切:乔治无法放下珍妮。第二天,他来到海滩上,滚烫的沙子让赤足的他苦不堪言。终于,他来到珍妮近前,细细观察着她。乔治开始幻想着,就像年轻时看过的电影镜头里那样,自己在海滩上向着珍妮奔去。之后,珍妮的丈夫因为在冲浪板上睡着了,被海浪带到了远处,乔治拯救了他。乔治因此成为了英雄,是他让珍妮的丈夫远离了“死亡的气息”。

灵魂黑夜:因为休的提醒,萨姆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了乔治的英勇举动。在度假村里,乔治弹起了自己写的一首曲子,酒保和那位女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是他表露衷肠的时刻。乔治的“老派作风”和动人的曲调无不说明,这段中年时期的历险已经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主线与副线故事于此交会。此外,我们也知道了休与年轻的男友分手的消息。这无疑对乔治提出了警告,他也有可能从此失去萨姆。

进入第三幕:乔治邀请珍妮共进晚餐。珍妮的丈夫此刻还在医院里,所以乔治的表白时刻终于来了。

结局:晚饭过后,珍妮带着乔治回到了她的房间。出乎乔治意料的是,她十分乐意与乔治共赴巫山——珍妮是个作风“现代”的女孩。她播放了拉威尔的《波莱罗》,说这是最完美的性爱助兴曲。两人抽了一点大麻,便脱光了衣服。但是乔治现在意识到,性不是他要的答案,珍妮也不是。

终场画面:乔治回到了洛杉矶,回顾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领悟了自己所学到的教训。在《波莱罗》的双簧管乐声中,他与萨姆一起亲热,而他的中年危机也就此落幕。

编剧:罗伯特·本顿(Robert Benton)

原著:艾弗里·科尔曼(Avery Corman)

啊,我还记得法国吐司那一场戏!正是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克莱默夫妇》这部电影真正的力量所在。当时还有一个早餐麦片的广告也引用了达斯汀·霍夫曼与贾斯汀·亨利(Justin Henry,饰演他的儿子)这段对手戏。达斯汀把吐司放进装满了蛋清蛋黄——还有蛋壳——的咖啡杯里,十足是一个不通家务的父亲。然而等到梅丽尔·斯特里普在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五天之一”里弃他而去之后,做早餐却变成了他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麻烦。他一脚踏进了满是痛苦的世界,开始了“劳燕分飞”的旅途。

本片由罗伯特·本顿编剧兼导演,改编自艾弗里·科尔曼的小说,讲述的是我们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被人捅刀子的故事——而且拿刀的还是我们最意想不到的人。昨天还在享受家庭之乐,今天就成了单亲爸爸。

对于达斯汀而言,这一变故带来的副作用是将他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社会地位、急功近利的广告策划师,变成了一个体贴、柔情、真实的人。到了电影结尾,他还能像大厨一样做出美味的法国吐司。这段人生经历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然开启,一路上让他吃尽了苦头,但是在抵达终点的时刻,他因为妻子的离去反而成了一个更好的人。总的来说,这就是一个优秀的“人生变迁”故事所要表达的一切。

子类型:劳燕分飞

同类影片:《美国式离婚》(Divorce American Style)、《热恋中的布鲁姆》(Blume in Love)、《不结婚的女人》(An Unmarried Woman)、《恋爱的天空》(Modern Romance)、《玫瑰战争》、《分手男女》、《前妻俱乐部》(The First Wives Club)、《爱在分别时》(Bye Bye Love)、《真爱同心》(Stepmom)、《友情晚宴》(Dinner with Friends

·节拍表·

开场画面:纽约城里的一处中产阶级公寓。温馨的家庭一刻——真的温馨吗?乔安娜·克莱默(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在哄儿子比利(贾斯汀·亨利饰演)睡觉。她看起来有些心事。

布局铺垫:特德·克莱默(达斯汀·霍夫曼饰演)是一个常常加班的广告人。老板正有让他升职的打算,这把他高兴坏了。与此同时,乔安娜在家中收拾行李。一个在工作上志得意满,另一个在家中悲苦难言,两人的矛盾很快就会爆发。这段铺垫非常直白明了,我们立刻就能理解他们之间的冲突从何而来。

触发事件:特德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却听到乔安娜说她要离开他和儿子:“没有我他会过得更好。”特德想要拦住她,可是乔安娜已经夺门而去。

阐明主题:影片进行了9分钟,乔安娜就已经离去。特德对着邻居玛格丽特[简·亚历山大(Jane Alexander)饰演]大吐苦水:“你难道不明白她对我做了什么吗?”玛格丽特面无表情地说:“她毁掉了你一生最美好的五天之一。”两人之间的对话为特德接下来的旅程做了铺垫。他终会明白,爱意味着将另一个人的需求看得比自己的更为重要。

展开讨论:乔安娜真的走了吗?第12分钟,比利醒来后问妈妈去哪儿了。特德试着“像妈妈一样”为儿子准备法国吐司早餐。他很恼火,又有一丝恐慌。在办公室里,他冒失地跟老板倾诉了一番自己的家事,让老板不禁重新考虑是否要给他升职。特德向老板保证,不用替他担心,一切如常。第22分钟,他收到了乔安娜寄来的一封信,信里笃定地说,她不会回来了。

进入第二幕:特德把照片、衣物和种种婚姻存在过的证明全都清理得干干净净。虽然他勇敢地走进了第二幕中“上下颠倒的世界”,但他仍然没有完全意识到生活会天翻地覆到何种程度。同时,我们也看到特德开始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儿子身上。

副线故事:“爱的故事”指的是特德和比利之间的感情。特德将会慢慢改变自私的作风,学会将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邻居玛格丽特也为他提供了帮助。被丈夫抛弃的玛格丽特在特德和比利重建生活的时候充当了导师的角色,也会让他理解乔安娜苦闷的原因。

玩闹和游戏:没有了乔安娜,特德和比利都感到很迷茫。比利一开始表现得很冷酷。他想念妈妈,责怪爸爸,想尽办法地捣乱来刺激父亲。不过父子俩仍然发展出了一套相处方式来度过基本的生活。起初他们互不搭理,在饭桌上各看各的东西,之后我们还看到了两人先后上厕所的滑稽情景。不过,生活到底还是出了岔子:特德没有按时去小伙伴的生日派对上接比利,这让他愤愤不平。比利不顾父亲的警告,非要吃冰淇淋。我们由此能够看出,生活中少了一个女人会对父子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特德看似已经在家庭和工作间找到了平衡,直到有天他把办公室的一个女同事带回了家里,而比利不巧撞见了她赤身裸体的样子。这一切清楚地表明,特德的自私导致他走上了一条“错误的出路”。

中点:影片过半,日常生活变得逐渐让人满意起来。父子二人不再是出于无奈相依为命,而是变得越发亲密。特德教比利骑自行车的场面是“虚假的胜利”,只是看上去美好罢了。就连比利遇上意外进了医院,也有一个“幸福”的结尾。玛格丽特告诉特德,他做得很好,这标志着主线和副线故事的交会。但就好比看着哥斯拉朝东京进发一样,我们知道还有更大的麻烦。第52分钟,乔安娜打来了电话。特德与她约在咖啡馆见面,以为她要回来了,可没想到她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危机加剧”。虽然自从她离去之后,再也没有见过比利,也没有和他说过话,乔安娜仍然想要儿子的监护权。

反派逼近:影片的英文名“Kramer vs. Kramer”,本意指的是克莱默夫妇之间的诉讼。特德的律师[霍华德·达夫(Howard Duff)饰演]告诉他,他们必须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让特德此时丢掉工作对他来说绝对是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对于剧本来说却是一个完美的“反派逼近”情节。于是他便顺理成章地被解雇了。没有工作的他几乎必定要失去比利,而此时儿子已经是他的心头肉。接下来,我们看到特德在圣诞节期间苦苦寻觅工作。他自降身价,宣称自己“过时不候”,终于在圣诞派对上引起了一位老板的注意,拿到了新工作。

失去一切:特德在为出庭做准备,然而其中还有一个麻烦:他发现从法律角度来说,乔安娜有探望比利的权利。特德是否会变得“比影片开始时更糟”,在失去妻子之后也要和儿子道别呢?

灵魂黑夜:第71分钟,特德在中央公园放开比利的手,看着儿子欢快地扑进母亲的怀抱里。

进入第三幕:第72分钟,官司开打,一地鸡毛。在对乔安娜的质询中,我们知道她已经有了新的男友。玛格丽特站在了特德一边,主线和副线故事再度交会。

结局:终于,轮到特德在法庭上进行自我陈述了。他表面上是在为“男性的权利”辩护,实际上却是在诉说自己在副线故事里学到的种种教训。“我不是一个完美的父亲,但我没有逃走。我们一起坚持生活。”尽管这番剖白情真意切,乔安娜还是胜诉了。回到家里,特德与比利一起做了一顿法国吐司早餐。与影片开头时完全不同,特德已经是行家里手。

终场画面:乔安娜来接比利了。出人意料的是,她告诉特德他可以把儿子留下。从故事的第一页开始,直到这感人的结局,我们看到克莱默家的每个成员都经历了奇妙的变化,但变化最大的还是特德本人。他摆脱了自私的性格,成了无私的父亲,从而明白了家庭的真正意义。

编剧:阿尔文·萨金特(Alvin Sargent)

原著:茱蒂丝·格斯特(Juddith Guest)

说到如何让整部电影的情节最终导向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时刻,本片为我们做了一个绝佳的示范。失魂落魄的康拉德(蒂莫西·赫顿饰演)找到心理医生[贾德·赫希(Judd Hirsch)饰演],想要卸下心灵的重担,这一刻也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释放——一场面对“人生终点”的揪心旅程终于迎来了令人战栗的高潮。(www.xing528.com)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像个小女生一样哭得不能自已。

本片由罗伯特·雷德福执导,改编自茱蒂丝·格斯特的同名畅销小说。影片开头,一切看似静好。蒂莫西的中产阶级父母[分别由玛丽·泰勒·摩尔(Mary Tyler Moore)和唐纳德·萨瑟兰(Donald Sutherland)饰演]看起来已经完全摆脱了痛苦。然而,表面上美满无忧的生活却有一个家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秘密。恨不能一吐为快的压抑感从第一个场景开始就已经存在,逐渐累积,直到最终导向不可避免的终局。

这一悬而未解的心结与一场意外有关。一场船难夺去了蒂莫西哥哥巴克的性命,而他是父母最爱的儿子。为了从打击中恢复,蒂莫西必须看清人生的现实,并最终接受。他曾经认为天下的母亲总会公平地对待自己的每个孩子,而最终他必须原谅自己偏心的母亲。如此一来,他也将迫使其他人看清这一事实,最终彻底地改变自己的家庭。我的偶像、编剧阿尔文·萨金特凭借这个剧本赢得了奥斯卡奖——我并不觉得意外。“人生变迁”林林总总,没有哪个能比这个精心编排的故事更具心灵冲击力。

子类型:人生终点

同类影片:《爵士春秋》、《情深到来生》(My Life)、《留住有情人》(Dying Young)、《抛开自我空间》(Wit)、《意外的春天》(The Sweet Hereafter)、《我办事你放心》(You Can Count on Me)、《小孤星》(Ponette)、《再生之旅》(The Doctor)、《意外的旅客》(The Accidental Tourist)、《亲情无价》(One True Thing

·节拍表·

开场画面:漂亮的小镇,秋叶灿烂。一座教堂中,唱诗班正在合唱。其中有两个年轻人——康拉德·杰瑞特(蒂莫西·赫顿饰演)和简妮·普拉特(伊丽莎白·麦戈文饰演)。康拉德看起来很疲倦。

布局铺垫:康拉德的父母贝丝(玛丽·泰勒·摩尔饰演)和凯尔文(唐纳德·萨瑟兰饰演)是一对雍容华贵的夫妻,一切看似安详平静。那么为什么康拉德会做噩梦呢?一天早上,一家人在吃早餐时,父母问康拉德有没有打电话给“那个医生”,而我们会很好奇那种紧张感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贝丝感觉如此疏远。之后,我们会了解到这一家人所经历的创伤——他们的长子巴克去世了,并且小儿子康拉德为此也尝试过自杀,而他刚刚从疗养院出院。康拉德答应父母,如果他感到情绪不对,就会去寻求帮助。

阐明主题:“你没事吧?”父亲凯尔文一边吃着煎饼,一边问康拉德。这个问题贯穿全片,成为一个不断被提起的测试,同时也是我们的主题。

触发事件:康拉德不想吃母亲做的煎饼,于是贝丝生气地把食物一股脑儿全倒掉了。她粗暴的态度刺激了康拉德,他打了个电话给治疗师。

展开讨论:夜里,康拉德在噩梦中看到了一场风暴和一次船难。第二天,他见到了泰隆医生(贾德·赫希饰演)。康拉德坦白地告诉医生:“我不喜欢这样。”他能好好地接受治疗吗?

进入第二幕:虽然百般不愿,康拉德还是和泰隆医生一起制定了一个日程表。他是学校游泳队的一员,想要效仿曾经是游泳健将的哥哥,另外他还暗恋着简妮。但这两个方向都是“错误的出路”——至少眼下是这样的。

副线故事:通过泰隆医生制定的疗程,康拉德终将接受现实,从而获得治愈。他们两人的关系就是这部电影里的“爱的故事”。康拉德每周只能与泰隆医生见上几小时,而且会占用游泳队的训练时间。但是,他在泰隆医生那里所获得的感悟弥足珍贵,并会随着他逐渐变得坚强而显现出来。

玩闹和游戏:虽然两人的关系一开始并不融洽,但泰隆还是慢慢获得了康拉德的信任。“难道我不应该会感觉好一些吗?”康拉德问他。“并不尽然。”泰隆医生的回答一语道破了现实。另外,影片“对前提的承诺”还包括康拉德与同样精神紧绷的人的相处:康拉德重新联系上了同样尝试过自杀的病友凯伦[黛娜·马诺夫(Dinah Manoff)饰演]。虽然凯伦并没有继续治疗,但与康拉德不同的是,她似乎已经完全好了。然而,最让人揪心的还是康拉德和母亲贝丝之间的交流方式。一天放学后,康拉德回到家,与母亲在花园里别别扭扭地交谈。正说着,一个电话打断了两人。电话里的人问母亲她在做什么,她却回答说:“我现在没什么事。”然后我们就看到了本片中非常有名的一幕:康拉德怒气冲冲,大声拒绝与母亲在圣诞节时合影。这便是“玩闹和游戏”的结束。同时我们知道,治疗是有效果的,康拉德终于展现出了活力,尽管是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中点:在泰隆医生的鼓励下,康拉德开始走向“虚假的胜利”。他变得越来越自主,大胆地与简妮攀谈,并且没有通知父母就退出了游泳队。等到简妮终于同意和“真的没事了”的他约会时,康拉德一边向着家门走去,一边不禁哼起了“哈利路亚”的旋律。康拉德身上出现的变化让贝丝感觉到了威胁。她质问康拉德为什么要退出游泳队,并且一口咬定他就是故意撒谎,为的就是让她难堪。

反派逼近:康拉德告诉泰隆医生:“我觉得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家庭中的裂痕也开始出现。父亲凯尔文和泰隆医生的会面进一步加剧了家人之间的冲突:他想说服贝丝和他一起去看医生,本以为贝丝会同意,可她却表现得十分惊恐。凯尔文也终于逐渐开始认清现实。再回到康拉德这边,他与简妮的约会不太顺利。两人在麦当劳遇到了一伙精力旺盛的男孩,他们与简妮调笑了一番,康拉德显然不太能接受。我们知道他并不是真的“没事”了,可能康拉德根本就没有好转。在一次游泳比赛之后,一个队员说了简妮的坏话,康拉德反应很激烈,提拳就打。旁人都对他大喊:“你疯了!”

失去一切:打了人之后,康拉德打电话给凯伦,却得知她已经自杀了——明明她看上去已经好了!“死亡的气息”笼罩着康拉德,他觉得自己本可以救她的。

灵魂黑夜:康拉德没有步凯伦的后尘,而是在大街上狂乱地奔跑。他打电话给泰隆医生,泰隆约他在办公室见面。在那里,他终于一吐为快。在闪回的片段中,我们看到了暴风雨来临的那个夜晚、巴克的身亡,还有康拉德犯下的一个“错误”:他自己并没有淹死。他哭着说:“我坚持住了,留在了船上。”康拉德现在明白了,他的罪恶感来自他比“完美”的哥哥更加强壮。康拉德最终接受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主线与副线故事于此交会——多亏了泰隆医生。

进入第三幕:第二天早晨,康拉德在简妮家门外等她。“你吃过了吗?”她问。与影片开头煎饼早餐那一场戏相反,康拉德现在已经准备好接受来自外界的养分了。他拉着简妮走进家门,也由此返回到了现实的人间。

结局:在度假时,凯尔文和贝丝为了康拉德的事情争吵起来。凯尔文也开始反抗贝丝。家庭关系出现了改变。等到夫妻俩返回家里,重获新生的康拉德主动拥抱了母亲,而她却全身僵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后来,贝丝发现凯尔文在深夜时独自啜泣。凯尔文问她:“你真的爱我吗?”贝丝回答:“我对你的感觉一直没变。”现在他终于得到了答案。凯尔文告诉贝丝:“我不知道你是谁,我也不知道我们一直以来是怎么过的。”

终场画面:贝丝在收拾行李。她感觉受到了羞辱,但是她没有想要改变,而是选择了逃避。与电影的开头呼应,《卡农》的音乐响起,镜头从镇上拉远。与此同时,我们对这表面的祥和背后所发生的种种有了更深的理解。

编剧:苏珊娜·格兰特(Susannah Grant)

药物和酒精的滥用问题为当下的“故事行业”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叙事出发点。从比利·怀德(Billy Wilder)导演的突破性作品《失去的周末》,到布莱克·爱德华兹的杰作《相见时难别亦难》,再到类似《猜火车》(Trainspotting)这样的超现实的独立佳片等,“欲望沉沦”类型的故事常常让人心碎不已……但同时票房大卖!

贝蒂·托马斯(Betty Thomas)在处理这个题材时,将标准的28天戒断疗程拿来当成了故事背景。这段日子不仅是一个成长的仪式,也是一枚光荣的勋章。我们从这28天中看见各色人等如何面对各自人生中的问题,看到他们在面临变故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时如何自处。通过不拘一格的选角,以及现成治疗方案所提供的叙事基础,《28天》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努力康复的人、那些自我放弃的人,还有一个竭尽全力想要“变好”的人。

影片开头,我们就看到了桑德拉·布洛克所扮演的一个老于世故的都市人。她沉溺于酒精无法自拔,还在一个吓人的场景中几乎因此而丧命,赋予了“婚礼杀手”一词新的含义。她没有在意他人的劝诫,她需要经历一段旅程才能发现深藏在自己内心的问题根源。史蒂夫·布西密(Steve Buscemi)饰演的康复中心辅导员是她的榜样。他成功地让自己的生活走回正轨,同时也在尽力挽救每一个未曾放弃的人。

子类型:欲望沉沦

同类影片:《失去的周末》、《金臂人》(The Man with the Golden Arm)、《相见时难别亦难》、《当男人爱上女人》、《义勇先锋》、《午夜惊情》(Permanent Midnight)、《来自边缘的明信片》(Postcards from the Edge)、《猜火车》、《酒心情缘》(Barfly)、《清洁》(Clean

·节拍表·

开场画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格温·康明斯(桑德拉·布洛克饰演)。醉醺醺的她正在一家夜店里,伴着冲撞乐队(The Clash)的《我是该走还是该留?》(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纵情狂舞。古怪的声响、诡异的音乐,还有忽快忽慢的狂乱画面。格温的男友[多米尼克·韦斯特(Dominic West)饰演]带她回到了家里。两人亲热时不小心点着了床。他们大笑着扑灭了火,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差点命丧火场。

阐明主题:第二天早晨,两人急匆匆地赶到火车站,前去参加她姐姐的婚礼。男友问她:“亲爱的,你还好吗?”而她回答:“我什么也不在乎。”男友接了句:“这就对啦。”关心他人以及她自己,会成为康复道路上的关键,也是本片的主题。

布局铺垫:到了婚礼现场,格温依然酒不离手,对待宾客也粗鲁无礼。在接待客人的时候,酩酊大醉、手舞足蹈的格温一个跟头栽在了婚礼蛋糕上。她的男友在一旁放声大笑,而格温则跌跌撞撞地跑出现场,抢了一辆豪华轿车,赶去做一个新蛋糕。结果轿车撞进了一幢房子里。

触发事件:格温因此被判处强制性的戒断疗程。她的康复之路开始了。虽然康复中心舒适温馨,里面的人也温柔体贴,但是对于格温来说,这里只是比监狱稍微好上那么一点。

展开讨论:她是该走还是该留?虽然离开康复中心就意味着要去坐牢,不过格温觉得这里的一切都让人难受得想死。她抱怨道:“这里的人竟然会一起唱赞美诗!”但是这“28天”不仅是本片片名,更是一场刑罚,她不得不服从。格温认识了其他病友,人人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戒断反应开始了,格温的脑海中出现闪回——她有一个酗酒成性的母亲。格温拒绝参加集体治疗,不愿意和人手拉着手一起唱诵祷文。一次在树林中休息时,她遇到了康奈尔·肖(斯蒂夫·布斯切米饰演)。她以为他也是病友,但其实康奈尔是她的辅导员。

进入第二幕:男友来探视格温,两人大肆饮酒作乐,被康奈尔捉了个正着。格温被告知,她必须离开康复中心,转到监狱服刑。绝望之际,格温试图说服康奈尔自己并没有酒瘾。可是后来,她从二楼窗户爬出去想要捡回违禁的药丸时摔断了腿。这一刻她才清醒过来,意识到她必须留在这儿。

副线故事:与康复中心里每个人相处的日子,让格温开始学会关心他人,也是她自身康复的开始。格温的“爱情线”对象是同样酒精成瘾的埃迪(维果·莫腾森饰演)——一位帅气的大联盟投手。但这段关系却是“人生变迁”类故事常用套路向两人投来的一记曲线球。

玩闹和游戏:重新下定决心的格温开始审视自己。她对康奈尔说:“我不想死。”这句话宣告了康复的开始。接下来的一系列情节是我们来看这部电影的原因:逐渐脱瘾的过程、打扫卫生间的苦活儿、集体活动、分享会、袒露心迹、挖掘问题的根源……都是影片所兑现的“对前提的承诺”。更有趣的事情还包括,病人们被带到附近的农场学习钉马掌——这是关于“学会放手”的一课。格温不断地回想起因酗酒而过世的母亲——配的是克罗斯比、史提尔斯、纳什与尼尔·杨(Crosby Stills Nash & Young)的悠扬歌声。

中点:男友第二次来探视格温时向她求婚了。他带来了用来庆祝的香槟,可是格温却把它倒个精光,拒绝了这“虚假的胜利”。“可能我真的有些毛病。”她现在终于向康奈尔吐露了心声。毫无疑问,格温正在改变。她挽救了自残的哥特室友,开始关心起他人,标志着主线和副线故事的交会。她也逐渐喜欢上了埃迪。得知两人都是同一部肥皂剧的“粉丝”后,他们开始一起煲剧。

反派逼近:格温过去和现在的行为都给她的康复带来了威胁。她的压力越来越大。格温的姐姐同意来参加家庭见面日活动。我们也因此得知,格温在醉酒时所说的结婚祝词让她深感羞辱。格温与埃迪之间欲擒故纵的游戏看起来越发激情,而男友的出现却坏了兴致,最终他被埃迪痛揍了一顿。

失去一切:格温的室友由于无法面对戒除毒品之后的痛苦,最后吸毒过量自杀了。现在,格温失去了姐姐、男友和这个新交的朋友。除此之外,还有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发现埃迪和另外一个女孩在一起了。格温的康复之路似乎变得遥遥无期。

灵魂黑夜:格温坐在河边,回顾着自己的一生。姐姐赶来找到了她。在两人试图和好的过程中,姐姐说格温其实一直都是独一无二的。

进入第三幕:格温离开了康复中心。伙伴们为她举办了欢送会——他们觉得她可能并不能真的“康复”。主线和副线故事再次交会。

结局:格温重新开始了生活。但是没有了酒精,生活变得大为不同。从前洒满烛光的波西米亚式公寓现在看起来肮脏又廉价。男友带她去影片开头时出现的夜店,可两人之间的对话沉闷无比。晚餐后漫步街头时,她碰到了一匹马。她想起了在康复中心时学到的方法,示意马把腿抬起来。马儿照做了,格温由此得到了领悟:大自然——或者说上天,随时会给予帮助,只要她诚心发问。格温与男友吻别,永远地离开了他。她终于接受了自己。

终场画面:在最后一个场景里,我们看到清醒的格温在买一株绿植——这是“关心”他人的第一步。她碰巧看到康复中心的一个朋友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新的生活终于向她敞开了怀抱。

编剧:杰瑞德·赫斯(Jared Hess)、杰露莎·赫斯(Jerusha Hess)

这部电影由导演杰瑞德·赫斯本人以及他的妻子杰露莎·赫斯联手编剧。他们起初只想拍摄一部短片,但是随着故事主角的“粉丝”(和支持者)越来越多,最终将其扩展成了一部长片。这部“人生变迁”类电影看似并不遵从我们的结构分析法,任何想要尝试进行解构的人,耳畔总会响起片中拿破仑说的那句:“你到底是蠢,还是有什么毛病?”

但实际上,这个“青春萌动”的故事不仅和《留校察看》(Porky’s)、《十六支蜡烛》和《美国派》系出同源,节奏也极为相似——结构和情绪都是如此。影片一开始,拿破仑生活在奶奶的监护之下,而当奶奶遭遇意外后,缺心眼儿的叔叔里克就接管了他,宣告了这一“人生变迁”的开端。他的少年时代就像是一只被封在了琥珀里的虫子,而他将通过友情获得自身的成长。虽然你在少年时可能没有一只麻烦的羊驼宠物,也没有一个对时间机器深信不疑的哥哥,但你对拿破仑的尴尬困境绝对不会陌生。他的世界也许不那么真实,但感觉上又是那么地合情合理。

在争取自尊的过程中,拿破仑[乔恩·海德(Jon Heder)贡献了精彩的表演]必须要对抗恶霸和舞会女王们——尽管他很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在结局时,为了解救他的朋友佩德罗,拿破仑站上了舞台。这是电影史上最让人赞叹也最让人沉醉的时刻之一。

子类型:青春萌动

同类影片:《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告别昨日》(Breaking Away)、《乖仔也疯狂》(Risky Business)、《十六支蜡烛》、《美国小子》(Lucas)、《美国派》、《留校察看》、《红粉佳人》(Pretty in Pink)、《年少轻狂》(Dazed and Confused)、《十三岁》(Thirteen

·节拍表·

开场画面:在粗毛地毯的背景前,电影的演职人员信息附在各种物件上——快餐盘、高中借书卡、润唇膏、三孔活页草稿纸上的铅笔画依次呈现。然后出现的是我们的呆瓜主角,他独自一人站在家门外等待巴士。

阐明主题:“拿破仑,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一个小孩问他。“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嘿!”他大声嚷嚷着。想做的和能做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拿破仑的“人生变迁”的核心。他在自己的天地里自得其乐,但是否能够在现实的世界里取得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布局铺垫:他在课堂上做了有关尼斯湖水怪的分享(他说那是“我们水底的好朋友”),自己玩着绳球(与终场画面遥相呼应)。他瞎编了一通猎取狼獾的故事,又在储物柜旁被恶霸唐恩揍了一顿。经历了糟糕透顶的一天,而且哥哥奇普也不来接他回家——拿破仑进入了“静止=死亡”的状态。

触发事件:拿破仑认识了新转来的学生佩德罗[艾弗连·拉米雷兹(Efren Ramirez)饰演]。第11分钟,有人敲响了拿破仑的家门:是拿破仑在学校里暗恋的姑娘黛比,她来推销帮人拍艺术照的服务。然而她根本不善此道,说了几句就害羞得转身逃跑,还落下了一盒子钥匙扣的样品。拿破仑饱受压抑的求爱之路由此开启。

展开讨论:佩德罗和黛比会是拿破仑的解药吗?这些新来的可怜人所给予的友情会改变他的生活吗?拿破仑见到了镇上的跆拳道老师,认识到自尊才是赢得女孩芳心的关键;邻居老头莱尔开枪打死了母牛;奶奶离家去沙漠里骑摩托——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拿破仑现在的荒诞处境。在学校食堂,拿破仑问佩德罗要了他的零食,建立起了新的友谊,还在佩德罗的鼓动下去跟黛比攀谈。我们随后还看到了学校的舞会女王莎莫[海莉·达芙(Haylie Duff)饰演]。但是到底会是哪两个姑娘,有幸成为这哥儿俩的舞伴呢?

进入第二幕:第21分钟,奶奶骑摩托时出了事故,于是里克叔叔便来照顾拿破仑和奇普。拿破仑一夜之间挣脱了束缚,获得了让人不安的自由。没有了成年人的照顾,拿破仑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副线故事:里克叔叔是一个“虚假的导师”。他在高中时是个橄榄球运动员,心里一直念念不忘自己风光无限的1982年。他眼下的职业是挨家挨户地推销厨具和丰胸产品。尽管情绪很不稳定,里克叔叔仍然是拿破仑家族里最像样的人物。里克笼络了奇普,让后者加入他的商业计划,但是谨慎的拿破仑一听就知道不对劲。

玩闹和游戏:无人管束的拿破仑开始放飞自我,他与佩德罗一块儿想办法把莎莫约出来——然而失败了。奇普带着里克叔叔去找黛比拍照片,我们见识到了她让客户放松的办法:“想象你在海里漂着,身边围绕着许许多多小海马。”佩德罗抢在拿破仑之前约到了黛比,所以拿破仑就必须用他的“一技之长”去邀请莎莫的朋友特瑞莎[艾米丽·提道尔(Emily Tyndall)饰演]。里克催促拿破仑去找份工作(五谷不分的拿破仑问农场主:“那些鸡有没有长尖爪子?”),买一身行头去参加舞会。主线与副线故事在这里交会。

中点:特瑞莎同意做拿破仑的舞伴,然而却在舞会上把他晾在一边。他和黛比一起跳了支舞,这是“虚假的胜利”。两人之间是有一些火花,但还没到那个地步。在舞会现场,佩德罗看到了一件足以改变他人生的东西:一张竞选学生会主席的海报。佩德罗决定放手一搏——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拿破仑。

反派逼近:莎莫也参加了竞选,佩德罗他们看来是输定了。佩德罗剃光了自己的头发,这让拿破仑迎来了最大的挑战。黛比的假发也帮不上忙。同时,里克叔叔向学校的女生们推销丰胸产品,让拿破仑更感到无地自容。奇普的网恋对象拉芳达与他见面了,奇普心花怒放。那为什么拿破仑就不能这样呢?他对“错误的出路”感到精疲力竭,转而向内心寻求答案。他在一家二手商店里找到了一盘舞蹈录像带,开始在自己的卧室里偷偷地练习起来。

失去一切:里克叔叔暗示黛比,拿破仑觉得她可以试试丰胸膏。这一下,拿破仑的世界崩塌了。

灵魂黑夜:黛比打电话给拿破仑,让他知道自己有多么生气。现在,拿破仑的处境“比电影开头时还要糟糕”。

进入第三幕:拿破仑开始反击。他先是攻击了里克叔叔,怪他破坏了自己与黛比的关系。之后他看到里克在院子里拍摄橄榄球录像的样子,便意识到里克叔叔不是什么值得仰慕的对象。这里也是主线和副线故事的交会。

结局:佩德罗要在竞选现场发表演说,但是等到哥儿俩来到会场时,才发现他们原来还要再表演一个“节目”。佩德罗在演说中向全体学生承诺:“你们所有的梦想都会成真。”观众们期待着他的表演,可佩德罗什么也没有准备。救场如救火,拿破仑跳上台开始舞蹈。跳得不错!应该说,非常出色!所有人,包括黛比在内,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宅男的梦想成真了。

终场画面:生活恢复了正常。奶奶回到了家里,奇普跟着女友走了,里克叔叔也走了,佩德罗当上了学生会主席,而拿破仑也找到了一起玩绳球的伙伴:黛比。他终于不再是一个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