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方式是在货币制度产生后商品市场逐步实现远期现货交易合约化、信用化、标准化的产物。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自劳动剩余产品的出现,让商品交换方式不断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物物交换、现货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以及期权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记载了罗马大厦广场等中央交易所,大宗易货交易和货币制度等带有一些现代期货交易特点的远距离及远期商品交易活动。尤其进入13世纪以后,欧洲的比利时商人在普遍采用即期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开始出现根据样品质量而签署的远期交货合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贸易开始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迅速发展,跨地区商品贸易日益活跃,1531年在北海沿岸的海港兼商业都市安特卫普设立了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在这个交易所内,从北欧运抵的鲱鱼已经可以按照品牌和商品等级进行远期交货的合同交易,而且,未收获的谷物、未开剪的羊毛、未成熟的水果等都可以进行早期意义的期货交易。1570年伦敦也建立了英国国内第一家商品交易所——伦敦皇家交易所,主要业务是以现货交易为主,通过从事商品的现货和部分远期合约的交易方式来实现商品交割。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和英国伦敦皇家交易所都被公认为是现代商品交易所的雏形。虽然,17世纪后期,日本成立的大阪稻米交易所也体现了大部分的现代期货交易市场的特点,不仅规定了期限、稻米等级、标准化合约以及到期结算制度,而且也使投机交易合法化,但仍不属于公认的现代期货交易市场。
(一)现代期货市场的产生
尽管具有一定现代期货交易特点的远期交易很早就在欧洲萌芽,但真正现代意义的期货市场却诞生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芝加哥。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美国经济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非农劳动力比重迅速上升,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工业结构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在这段时间内,数次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农产品市场周期性的特点,再加上当时运输条件的不发达,导致美国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为了获得丰厚的农产品价差,大量的商人在主要通道上修建了仓库,收获的季节大量收储,然后再转卖到城市等消费地,逐步改善了恶劣的贸易条件,也逐步促成了大宗农产品的跨地区、跨时期的远期交易活动。随着远期贸易量的逐步增大,1848年由82位商人在芝加哥协商成立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交易所采用的是会员制,由交易所承担买卖双方的信用担保机制和中介监督职能,进行规范化的远期合约交易,对远期合约条款也逐步规范化,当时交易的品种主要有谷物、牛肉、猪肉、木材、盐、酒、鱼等现货商品。“1851年3月13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诞生了第一份玉米远期合约合同交易,数量是3000蒲式耳,交割期为当年的6月份,价格为低于3月13日当地玉米市价的1美分。”[1]直到1865年该交易所推出了标准化期货合约,同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才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的诞生。1882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允许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
芝加哥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水路和陆路交通,使其成为全美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是农产品的交易中心,而且是大宗肉类等其他农副产品的集散地,1874年5月,一些相关现货商在芝加哥建立了农副产品交易所,为黄油、鸡蛋和其他农产品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交易市场。1899年,这些现货商组建了芝加哥黄油和鸡蛋交易委员会。1919年9月,芝加哥黄油和鸡蛋交易委员会正式更名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同时,统一的结算机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结算公司也宣布成立。
随着英国工业化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铜和锡的生产国。但随着工业需求的快速增长,英国需要更大量的基本金属的生产来满足国内工业需求,大量的铜矿石和锡矿石运回英国进行精炼。铜矿石和锡矿石的价格因运输条件困难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种种难题,经常引起大起大落的价格波动风险。为了保证货物运来时不至于因为价格暴涨或者暴跌而造成大的亏损,当时的英国商人和消费者面对价格风险,采取了预约价格的方式,锁定交易价格,形成了伦敦金属市场。1876年,英国皇家交易所和伦敦金属市场完成合并成立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伦敦金属交易所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主要交易品种有铜、铝、铅、锌、镍和铝合金,交易所的价格和库存对世界范围的有色金属生产和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
现代期货市场经过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经历了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经济繁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经济萧条,世界经济出现了日益增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为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增加了很多新的市场风险,但同时也为期货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政府管制的逐步放松,逐步规范化的商品期货交易空前繁荣和丰富起来。
1.金融期货的诞生和全球范围发展期
金融期货的诞生来自原有金融体系的解体。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不再继续承担维持35美元/盎司的黄金兑换义务,也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黄金本位的美元锚定货币时代结束,让各国之间的汇率出现了巨大波动,为规避汇率间的风险,金融期货存在了极大的市场需求。(1)外汇期货。1972年5月16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正式开启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西班牙盾、日元、墨西哥比索、瑞士法郎等货币的美元报价期货合约。随后,CME还推出了以美元指数为标的的美元指数期货。外汇期货亦称为货币期货,是最早出现的金融期货品种,表明期货市场正式步入了金融时代。(2)利率期货。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以利率为交易对象的交易品种——政府国民抵押协会的房屋抵押证券期货合约(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Contract);1976年8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90天短期国债期货合约;1976年8月22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开始推出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等,都标志着全球利率期货交易的开始和发展。(3)股票指数期货。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种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4月21日,CME推出了SP500股指期货交易;纽约期货交易所(NYSE)在5月6日推出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交易。股指期货的诞生很快就取得了空前的活跃,尤其是SP500的股指期货很快就成为全球最活跃的金融期货品种之一。股指期货的功能具备了巨大吸引力,让一些尚未批准本国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国家的股票指数,被其他国家抢先推出,比如1986年9月3日,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SIMEX)率先推出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直到1988年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OSE)才推出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1990年CME也推出了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这样在全球就有三家不同国家的期货交易所共同交易的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此外,新加坡交易所(SGX)后来还抢先推出了台湾股票指数期货和新华富时A50中国股票指数期货。
2.科技推动的电子化交易发展期(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影响因素的多变导致期货品种时时刻刻都有风险和投资机会,使期货交易有了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市场需求,各国的期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恰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伴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快速发展起来,电子化期货交易方式出现并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场内喊价的交易方式。1990年,CME开始研制全球全日交易系统(Globex),得到了CBOT和路透社的大力支持。1992年7月25日,Globex开始接通运行。在发展初期,电子交易系统和公开叫价系统并行,但随着跨市场交易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期货交易所开始使用电子化交易系统。尤其是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期货交易所,一开始就用电子化交易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期货交易的快速发展。电子化期货交易系统凭借无时空限制、品种的多样化、开放交易、充裕的市场流动性等优势,为相关客户提供了高效服务,带来了全球期货交易量的迅猛增长。
(三)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逐步形成过程中,尤其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放开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市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特征突出,影响着经济增长的平稳性,期货市场逐步提上创办日程。1988年2月,国务院领导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的期货市场制度,解决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1988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拉开了中国期货市场研究和建设的序幕。
1.初期发展和清理整顿阶段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为基础,逐步引进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并于1993年5月28日正式推出期货合约交易;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属商品交易所开业;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并于1992年10月率先推出特级铝的标准化期货合约;1993年2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中断了40多年后重新在中国恢复。但试点初期,受行业和地方利益驱动,市场监管不力,而且没有国家的期货交易法规约束,交易所的数量和交易品种迅猛扩张,交易品种重复,一些不符合期货交易的商品也被列入期货交易的范围。最多的时候曾出现了50多家期货交易所,2 300多个交易所会员,300多家期货经纪公司和上千家中介代理机构。针对无序性的盲目发展,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清理整顿,保留了15家期货交易所作为试点交易所。1994年暂停了外盘期货交易,暂停了钢材、煤炭、食糖、粳米和菜籽油期货交易。1995年2月的“国债期货327事件”和5月的“国债期货319事件”,导致了新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国债期货的暂停交易。
2.逐步规范阶段
1998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开始了进一步的清理整顿。首先,把15家期货交易所撤并为3家期货交易所,即仅仅保留了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其次,将原来的35个期货交易品种减少为12个主要品种,并且规定各个品种在各个交易所不再重复设置。1999年5月,国务院通过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定于当年9月1日正式实行。中国证监会组织制定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同时,中国证监会还统一了三家交易所的交易规则,提高了对会员的交易结算准备金和财务实力要求,修改了交易规则中的薄弱环节,完善了风险控制制度。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2004年,《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为期货市场的规范奠定了制度基础。
3.金融期货发展新阶段
股指期货上市的制度和技术准备工作基本完成,2006年9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的第4家期货交易所,也是中国内地成立的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2006年建立了期货交易保证金安全存管制度,从制度上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期货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2007年建立了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实施期货投资者利益补偿机制,同年4月,国务院修订发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国证监会8个配套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发布实施。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宣告中国金融衍生品期货发展阶段的开始。2013年9月6日5年期国债期货推出,宣告国债期货又重返中国期货市场。中国金融衍生品的逐步推出,对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