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其优化探讨

中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其优化探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资产支持证券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开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起步。作为直接融资的创新品种,资产支持证券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向梳理三大部委出台的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可以发现,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但各类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结构的核心目的都是实现资产隔离和结构化增信。

中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其优化探讨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在将来产生稳定的、可预见的现金流收入的资产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与流通的证券的行为。

我国资产支持证券自2005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开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起步。尽管发展历史较短,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资产逐渐多元化,产品设计日趋成熟,市场参与者专业能力和活跃度不断提升。作为直接融资的创新品种,资产支持证券已经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ABS发行规模达1.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95%,历史累计发行量突破3.53万亿元,存量规模达1.84万亿元。企业ABS增速明显,信贷ABS发行稳定,资产支持票据扩容提速。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分类如图5-18所示:

图5-18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主要分类

(一)发展历程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产品根据主管部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三条线,对应的主管部门分别为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历程中,央行和中国银监会先试先行,于2005年推出了信贷资产证券化,标志着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拉开序幕,随后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也陆续开展试点工作。

纵向梳理三大部委出台的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政策可以发现,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资产支持证券和衍生产品一度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国内外关于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反对声音很大,受此影响,国内资产证券化试点被迫暂停。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虽然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发布了《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但是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12年央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开启第二轮500亿元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国内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才开始破冰。2012年后,国内金融创新氛围浓郁,资产证券化市场也迎来了大发展,三大部委在不断规范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结构的同时,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PPP资产支持证券等多种创新融资工具应运而生,资产证券化越来越被国内资本市场认为是一种适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盘活优质存量资产、丰富企业融资渠道的融资手段,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得到了一定拓展。

(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一般交易结构(www.xing528.com)

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结构较其他债务融资工具更加复杂,不同发行品种和不同类型基础资产的交易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但各类资产支持证券交易结构的核心目的都是实现资产隔离和结构化增信。

图5-19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一般交易结构

资产隔离方面,主要通过建立特殊目的载体(SPV)实现,表现为原始权益人向原始债务人构建债权资产并将债权资产转让给SPV,同时让各类机构参与确认资产是否合法合规、估值是否合理,以及监督现金流的归集和分配。

表5-16 资产隔离的两种处理方式

当基础资产可以出表时(如风险报酬基本转移的债权类资产),发行ABS可以实现资产真实销售,不增加负债,资产负债表左侧流动性较差的基础资产可以被置换为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资金,从而提升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进而提高短期偿债能力,如果企业使用筹集的资金偿还债务,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当基础资产不能出表时(如风险报酬转移不足的债权类资产和收益权),资产支持证券视作抵押担保融资,资产负债表两侧同时增加货币资金和负债,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提升相对弱于出表情形。

在结构化方面,通常会设置优先/夹层/次级的多重结构,更低级持有者优先承担损失,为更高级持有者提供增信。同时也可以采用折价购买基础资产、基础资产超额利差、资产超额抵押、发起人差额支付、流动性支持及担保等各类增信手段。对满足投资者对期限的要求,通常还会在现金流满足兑付的要求下安排不同档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