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因果关系及生命物体的差异

生物因果关系及生命物体的差异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过去的30年间,人们已掌握了大量的生物因果关系的初始概念。在此,重点强调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差异。幼儿展示其早期的理解,即有生命物体具有潜在的运动能力,因为他们是由“生物材料”组成的——他们遵循R·格尔曼所称的“机能的内部结构原则”。例如,马西和格尔曼报告称,当问及3岁和4岁的儿童像针鼹和雕像等新物体是否能够在山坡走动时,他们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生物因果关系及生命物体的差异

在过去的30年间,人们已掌握了大量的生物因果关系的初始概念。在此,重点强调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差异。

对无生命与有生命的差异,婴儿区分得很快:正如所见,他们知道无生命物体需要推拉或施以外力才能运动。6个月的婴儿能够区别有生命与无生命的运动,如同光的模式附着于力或人的身上(Bertenthal,1993)。斯佩克(Spelke,1990)证明了,如果两人走得很近,然后一前一后没有接触地前行,7个月的婴儿并没有显示出惊讶的样子;但如果两个像人一般大的无生命物体放在一起,然后无接触地运动,他们会感到困惑(这在习惯形成范式中已测量过)。

幼儿展示其早期的理解,即有生命物体具有潜在的运动能力,因为他们是由“生物材料”组成的——他们遵循R·格尔曼(1990)所称的“机能的内部结构原则”。相反,无生命物体遵循外部施动的原则:他们不能自我运动,必须借助外力。(www.xing528.com)

例如,马西和格尔曼(Massey and Gelman,1988)报告称,当问及3岁和4岁的儿童像针鼹和雕像等新物体是否能够在山坡走动时,他们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尽管针鼹看上去比雕像更不像熟悉的动物,儿童声称,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能在山坡上走动。同样地,在这一年龄段的幼儿能够对这样的问题做出明智的回答,即动物、机器和自然界无生命物体存在着内在和外表的差别,参见图4.4。

这只是大量研究中的一小部分结论,这些研究有助于挑战幼儿不能够思考科学领域中非感知性数据的论点。假如不断堆积的证据表明小孩在忙于建构他们对物理和生物世界连贯性的解释,那我们就需要了解在多大程度上早期能力在他们通向学校学习方面起着桥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