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图画书受到儿童读者的普遍喜爱与童谣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出版单位不应当仅仅关注童谣图画书的体裁,更要梳理清楚童谣图画书的畅销和常销因素,要把这些因素应用于更广泛的图画书选题与策划之中,使各类图画书的选题不仅符合儿童的审美接受,也能服务于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
(一)关注并重视儿童读者的语言接受特征
在创作与出版领域的很多专家很早就注意到儿童读物应该重视与儿童读者的“心意相通”,认为:“作家只有与儿童靠拢,贴紧,寻求与儿童相同的频率,与小读者思想相通,才能够创作出反映今天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特点的好的作品来。”“必须考虑到幼儿对语言的接受能力,要富于儿童情趣。”[39]例如图画书作品《哆悉哒》《米奇拉,摩奇拉咚咚!》等不少作品的语言中经常包含着儿童式的“胡说八道”,原创图画书《我是小齐齐》中“不过,范老师不帮我们打饭,她教我们唱歌。蔡老师也不帮我们打菜,他教我们跳绳”。这样的文字同样是站在儿童读者的语言理解习惯上进行创作,表现出对儿童语言接受习惯的认同,自然会在阅读中让儿童会心一笑。但不能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不少儿童图画书的语言仍然难以与儿童贴近,一些科普知识图画书难以考虑儿童读者的语言接受特征,无法“由浅入深”地将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充满道德训诫话语与灌输意味的儿童读物仍然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席位;一些作品则片面追求“简单”“浅显”,而忽略作品应有的文学性或科学性。因此,儿童图画书选题与出版工作中应该打破行业壁垒,图画书编辑、作者不仅应与儿童心理、教育等工作者沟通,同时也应多与儿童接触和交往,实现文学语言与儿童接受之间的自然融合,为儿童读者出版他们所喜爱的作品。
(二)充分挖掘图画书的游戏性因素
童年期是以游戏为基本特征的,阅读对于儿童来说也是一场“意义猜测的游戏”,因此在图画书选题中应充分挖掘游戏性因素,通过多种渠道使图画书更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可以从游戏化的语言、玩耍游戏情节、“可预测结构”所体现的游戏性、渗透“冒险”“恶作剧”等具有游戏精神的情节,以及与儿童生活游戏的结合等方式得以体现。例如,前文所介绍的“蔡老师”和“范老师”就是一种读者会意的语言游戏。不少国内外畅销图画书中经常会描绘儿童嬉戏玩耍的情节,使图画书与儿童读者更具共鸣,比如《大卫,不可以》画面中各式各样的玩具,《不要和青蛙跳绳》中比赛跳绳的情节。而《小蝌蚪找妈妈》《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等大量图画书都运用了特定的表达结构,让儿童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了一种“猜测—验证”的快感。畅销图画书中还大量描绘了儿童的冒险或恶作剧场景,比如《好朋友》中公鸡咕咕、小猪波波和小老鼠强强去大海上航行和冒险,《小兔不睡觉》中在爸爸妈妈说:“晚安,晚安,好好睡!”之后偷偷起床玩车轨和火车、骑大马、开汽车,搞兔子乐队的小兔子们。还有一些图画书,比如《如果我是一只狮子》《蹦》以及埃尔维·杜莱的一系列游戏书等都将书与儿童游戏紧密结合,使阅读变成了真实的游戏过程。
图1-10 《小兔不睡觉》插图
(三)重视吸纳儿童能够接受的文化元素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应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并将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但文化并非凌驾于生活之上的抽象内容,生活本身就是文化。然而当前儿童图画书创作中的传统文化题材大多局限于传统神话、传说的改编与再造,中华文化与图画书所表现的童心、童趣结合程度仍然不高。因此在图画书选题中应该充分借鉴童谣类图画书的畅销和常销元素,积极拓宽图画书的选题,将反映优秀社会精神文化风貌的各类人物、文化、生活内容均纳入图画书选题视野。例如,英国著名画家米妮·格雷取材自鹅妈妈童谣创作的通图画书《碟子勺子历险记》,就荣获了2007年英国凯特·格林威大奖;著名儿童图画书大师Ezra Jack Keats插画的歌谣图画书《在草地上》(Over in the Meadow),被纳入美国学前至12年级的“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Common Core States Standard,CCSS)推荐书目。[40]这些作品的成功经验都可以为图画书选题所借鉴。此外图画书选题和创作中也应重视将儿童喜闻乐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将功夫、茶、红灯笼、乒乓、走亲访友等各类元素巧妙地渗透于图画细节与背景之中。
在“全民阅读”政策鼓励和国家对儿童读物出版的重视之下,未来十年将是图画书发展的重要时代,政策已经为儿童图画书出版搭建了舞台,未来我国图画书选题与创作中需要把握这一机会,在了解儿童读者的语言接受特征基础上,充分挖掘图画书的游戏性元素,让文学艺术的魅力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为儿童读者创作出版出既适宜于其心灵成长,又能够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画书作品,透过饶有趣味的儿童图画书链接起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注释】
[1][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第五版)[M].吴颖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9-40.
[2]鄢超云.学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2009(4):9-12.
[3]NAEYC/NAECS/SDE.Early learning standards:Creating the conditions for success:A joint position statement[S/OL].http://www.naeyc.org/positionstatements/learning_standards.2002.
[4]Department of Education.Statutory framework for the 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2014[S/OL].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335504/EYFS_framework_from_1_September_2014__with_clarification_note.pdf.2014.
[5]周欣.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评估:范式转换中的价值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7):40-51,76.
[6]Rogoff,B.Observing sociocultural activity on three planes:Participatory appropriation,guided participation,apprenticeship[A].Wertsch,J.W.,Alvarez,A.,Rio,P.D.(eds.)Sociocultural studies of mind[M].,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7][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22-23.
[8]仓理新.以历史学为视角观察书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28.
[9]郑新蓉,张越.图像解码与儿童生活经验——中国西部乡村儿童绘本阅读的文化符号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2):101-105.
[10][法]戈德曼.隐蔽的上帝[M].蔡鸿滨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4.
[11]谭旭东.儿童文学的多维思考[M].西安:未来出版社,2013:227.
[12]Aina,O.E.,Cameron,P.A.Why Does Gender Matter?Counteracting Stereotypes with Young Children[J].Dimensions of Early Childhood,2011,39(3):11-20.
[13]陈宁.美国儿童图画书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兼论国内儿童读物中性别教育的缺失[J].出版科学,2016(5):57-61.
[14]葛茜.美国国民阅读推广活动及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杂志,2015(6):195-100.
[15]李月珠.幼儿对图画书中节日图画符号理解研究——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9:55-59.
[16]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91-198.(www.xing528.com)
[17]卜卫.关于儿童媒介需要的研究——以电视、书籍、电子游戏机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6(3):13-24.
[18]Harris,V.J.Selecting Books That Children Will Want to Read[J].The Reading Teacher,2008,61(5):426-430.
[19]方卫平.“玩”的文学:幼儿文学的游戏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2(6):3-7.
[20]黄一斓.论文学经典的心灵依托功能——兼谈否定主义文艺学的经典观[J].文艺理论研究,2009(1):137-141.
[21]海飞.图画书与中国印记——写在《国粹戏剧图画书》系列再版之际[N].中华读书报,2015-02-20(20).
[22]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791.
[23]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2.
[24]郭咏梅.幼儿文学类图画书的特征与阅读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15(8):64-66.
[25]王小英,张宇.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0(6):7-9.
[26]姚咏.美、法等国对儿童好奇心的培养[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3):11-15.
[27]林菁.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1(1):23-25.
[28]邹晓燕,杨丽珠.3~5岁儿童独立性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5,28(1):225-226.
[29]张秋林.用专业化筑高少儿出版门槛[J].出版参考,2010(19):1.
[30]方卫平.童年写作的厚度与重量——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问题[J].文艺争鸣,2012(10):96-102.
[31]刘晓晔,孙璐.儿童绘本的畅销因素分析——基于当当网客户匿名评论的研究[J].出版广角,2016(3):57-59.
[32]Sierschynski J.Belinda L.Pughe B.Complexity in picture books[J].The Reading Teacher,2014,68(4):287-295.
[33]李惠芳.中国民间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71.
[34]褚东郊.中国儿歌的研究[A].1913—1949儿童文学论文选集[C].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62:1-23.
[35]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2.
[36]孙超.话言“画”语,绘声“绘”色——绘本阅读课《一园青菜成了精》教学感悟[J].小学教学研究,2018(9):22-24.
[37]洪长泰.到民间去:1918—1937年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间文学运动[M].董晓萍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157-158.
[38]Hawkins R.Nursery Rhymes:Mirrors of a Culture[J].Elementary English,1971,48(6):617-621.
[39]王音.为亿万儿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部分专家谈低幼读物编辑出版工作[J].出版工作,1983(8):13-15.
[40]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Center for Best Practices(NGA),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CCSSO)(2010).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English Language Arts & Literacy in History/Social Studies,Science,and Technical Subjects(CCSS)[S/OL].http://www.corestandards.org/wp-content/uploads/ELA_Standards1.p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