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儿童的精神生活食粮,一本图画书要想成为常销作品,就必须经受住时间的洗礼和考验。只有那些反映积极的社会文化风貌,体现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的作品才能够长久地流传下去,而那些迎合“热点”,挂满了“噱头”的作品则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从这个角度来看,童谣图画书之所以能够常销与其所保留的童谣本身的民俗性,以及通过绘画手段呈现出的浓郁的日常生活气息密不可分。
(一)民俗性使其可以接受时间的考验
童谣图画书是以童谣为基础进行的图画书创作,童谣仍然是图画书的主体之一。作为口头民间文学形式,一些具有典型时代特殊性的童谣在时间的涤荡下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传承下来的童谣则经受住了时间的洗礼,不仅能够反映一个社会文化中最核心、最典型的价值观,同时能够通过情趣化的语言风格展现民风民俗,在幽默与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文化传承。美国著名中国民间文学运动研究专家洪长泰指出童谣“不仅能反映儿童的世界观,也能反映整个社会的世界观”,“从广义上来讲它揭示了儿童所生活的社会的丰富图像”。[37]因此童谣图画书在本质上具有民俗性,也是民俗的镜子,能够成为儿童与社会、文化和历史互动的重要中介,反映并实现着民族文化的代际传承。例如《一园青菜成了精》中的“银杆枪”“扫堂腿”所反映的是中华文化中的武术,《月亮月光光》中“八月十五月光光,我和阿妈拜月娘”则反映了代代相传的客家人婚娶和节庆习俗。
(二)图画再造使其更接近于现代儿童的日常生活(www.xing528.com)
童谣图画书通过现代画家的再创作对童谣进行了形象化和艺术化处理,不仅令童谣更加生动形象,更赋予了童谣以现代生命,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链接在一起。童谣中包含有丰富的民俗内容,饮食、人物、服饰、农业和科技等均在其中得以体现,研究发现中国童谣中经常出现油、麻花辫、豆腐、豆芽、香、龙、宝塔、莲花、米饭、肚兜,墨西哥儿歌中经常会有圣母马利亚,苏格兰儿歌经常提到麦片粥、鱼、石南和方格子披肩,美国儿歌则以机械和科技见长,经常出现缝纫机、电话、铁路、收音机和电视。[38]因此对童谣的图画再造不仅有利于儿童感受民族文化,认识自己所处的历史和时空,同时有利于其建立自我意识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例如《老猫老猫》中借助绘画手段,实现了对传统民俗的视觉转化,通过节日符号“门神”以及“竹篮”“玉米”“大蒜辫子”等一系列生活化的视觉文化符号,令民风民俗跃然纸上,大大降低了儿童对童谣中民俗内容感知的难度,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儿童的审美情趣。
图1-9 童谣图画书《老猫老猫》插图
童谣图画书《耗子大爷在家吗?》开篇就通过鼠标逃跑的画面实现了现实生活与传统童谣的无缝对接,将现代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童谣的想象世界自然地融为一体,同时通过老鼠一家起床、穿衣、漱口、吃饭、洗澡等一系列极其典型的生活情景,以及形象不同、性格迥异的一群小老鼠形象拉近了传统世界与儿童日常生活的距离。可以说图画再造令传统童谣焕发了新的活力,使本就充满了生命力的优秀童谣作品得以与现代儿童的日常生活交相辉映,也更能经得起现代儿童读者的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