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省昭通市的大山包湿地:中国最美湿地,云南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云南省昭通市的大山包湿地:中国最美湿地,云南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大山包湿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保护区,距昭通市区67千米,总面积19200公顷。2011年,大山包湿地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湿地”。2013年9月,大山包湿地被认定为“云南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大山包湿地获评“先进科普教育基地”。其中《2015年第十九个世界湿地日活动文集》《中国·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等被赠送给大山包中小学、昭阳区三小等作为乡土教材使用。

云南省昭通市的大山包湿地:中国最美湿地,云南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云南大山包湿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保护区,距昭通市区67千米,总面积19200公顷。1990年,大山包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大山包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大山包成为“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大山包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大山包被授予“中国黑颈鹤之乡”称号;2011年,大山包湿地评选为“中国最美湿地”;2013年,大山包湿地经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九批“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基地资源主要包括中海子黑颈鹤科普宣教馆、市内管护局宣教中心大厅地形沙盘、湿地宣教室、大海子黑颈鹤科普隧道、各管护站、各气象站、视频监控系统,以及保护区丰富的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基地集沙盘、展板展柜标本多媒体、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于一体,通过开展科普宣教工作进校园、进社区、进市区等宣教方式,常年向公众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在湿地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有效恢复了湿地面积和湿地品质,湿地面积从建立保护区之初的3150公顷增加到现在的5958公顷,湿地生态恢复良好,为黑颈鹤等越冬候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栖息环境。二是黑颈鹤数量从建立保护区之初的200多只增加到1400多只。三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科普资源,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文明宣教活动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教学资源,科普宣教活动多姿多彩,受众达30多万人次。四是与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保护区本地资源、水文气象、黑颈鹤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初步查清了黑颈鹤迁徙路线生活习性、黑颈鹤与大山包湿地的关系等;编辑出版了《中国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植物》《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大山包神韵》《我爱黑颈鹤 我爱大山包》《寻梦大山包》《情满大山包》等有关大山包保护区的专著,为保护大山包、宣传大山包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文化支撑,为当地科普宣教提供了乡土教材。五是公众的态保护意识、法律意识、黑颈鹤及湿地科普意识显著提高,群众发现伤病或死亡的野生动物都会及时向保护区机构报告。六是基地外宣工作连续多年获得昭阳区对外宣传工作一、二、三等奖。2011年,大山包湿地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湿地”。2013年9月,大山包湿地被认定为“云南省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大山包湿地获评“先进科普教育基地”。

另外,在生态保护和科普宣教工作中涌现了一批先进工作者。其中,钟兴耀曾获“云南省环保世纪行新闻作品一等奖”“长江湿地保护与管理先进个人”“斯巴鲁生态保护奖”“自然保护区先进个人”等奖项。郑远见曾获得“昭通市2011年度林业工作先进个人”、第二届“贵在责任 贵在关爱全国网络摄影大赛”优秀奖、全国“守望保护区系列日记活动大赛”二等奖、“中国梦·云南故事——我的云南故事大型征集展示活动”二等奖、“国家标本平台系列日记和摄影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全国摄影大赛”铜奖“澄净天幕七彩云图——最美云南云影像征集活动”网络人气奖、“保护区使者”“关注森林网生态摄影师”“生物物种网公民科学家”等20多个奖项和称号。陈峻曾荣获“云南省十大法制新闻人物奖”。李寿云曾获“云南最美职工”等荣誉。(www.xing528.com)

科普内容及开展形式方面:一是认真制定了生态文明科普宣教制度、科普宣教职能职责、科普宣教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年度科普宣教计划等,并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教活动。二是举办各种培训,有效提高了保护区管理队伍综合能力和保护水平。三是以主题活动强化科普宣教。保护区常设固定展览和科普讲解员。依托大山包黑颈鹤科普宣教场馆、湿地、隧道等资源,举办生态知识讲座,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和解说服务。四是与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昭通学院、昭阳区一中、大山包中小学等单位合作,以“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夏令营”“冬令营”“迎鹤节”等为契机,采取街头咨询互动、摆放科普挂图、宣传展板展示、知识问答、表演节目、开放大山包黑颈鹤科普宣教馆、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方式,普及鸟类识别、鸟类救助、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等生态文明知识以及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公众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为保护区开展好保护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五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科普宣教,比如在向群众发放捐赠物品的过程中,实时向社区群众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宣传黑颈鹤及湿地生态保护相关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100多场次,号召社区参与保护。六是合理设置标识、解说系统和宣传警示,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生态文明警示牌和解说牌400余块,温馨提示语500多条。七是科学统筹,精心编发宣传资料。保护区建立至今,共编发各种科普宣教资料达20多种,20余万册,黑颈鹤宣传纪念章、纪念品等2000多件。宣传内容主要以科学普及宣传大山包黑颈鹤和湿地基本常识及生态保护相关知识以及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为主。其中《2015年第十九个世界湿地日活动文集》《中国·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等被赠送给大山包中小学、昭阳区三小等作为乡土教材使用。八是多渠道宣传,扩大影响力。除了认真组织开展各种科普宣教活动外,还积极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新媒体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例如加强基地官方网站——大山包网站建设,实时发布信息动态,更新网站内容,宣传生态文明和保护动态及研究成果。再如认真撰写、拍摄、收集、整理保护区图文作品,并积极上报和投稿。自2003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今,共有3000多件大山包保护区图文稿件被中央电视台、央广新闻、中国日报、云南日报、昭通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市区级上百家官方媒体采用刊播。内容涵盖保护区新闻、散文诗歌论文、美图等作品,对宣传大山包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九是送温暖,送宣传,保平安。在开展巡护监测、疫源疫病防控、执法管理和爱心捐赠过程中,积极向广大群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和普法活动。

总之,基地通过灵活的宣教方式,积极努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有效提高了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为保护大山包、保护黑颈鹤做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