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海口林场特有树种生态文化科普精品基地创办于2014年10月,位于西山区海口境内,分别与晋宁区、安宁市相邻,距昆明市40多千米,高海高速、安晋高速、昆安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和黑里公路、昆孟公路两条普通公路交错贯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占地面积7161.6公顷,林地面积6214.2公顷,活立木蓄积39807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24%。
基地以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亲手种植的一棵象征“中阿友谊”的油橄榄树为开发起点,辐射海口林场特有桉树种质、文玩核桃收集圃、30年老树葡萄、针叶林下中药材示范种植、科技苗圃及林下经济等资源,通过林业展览馆、森林公园和特有树种种质资源库、科技苗圃展览,以及科普宣传片的播放,向公众普及特有树种的引种栽培历史、繁殖技术、品种特征、生物学特性、医学保健等方面知识,把特有树种、生态文化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建成集科普研究、科普教育、游览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精品教育基地。
基地自创办以来,先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25余项,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昆明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极大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管理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建成了“昆明林业展览馆”“油橄榄专题馆”,巩固了精神文明教育阵地。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荣获了“云南省文明单位”“全国十佳林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称号。科普纪录片《守望幸福林》荣获“全国第五届关注森林奖——梁希文化艺术奖一等奖”“全国第五届关注森林奖——梁希新闻奖二等奖”及“第十六届中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二等奖”,纪录片《尽是人间四月天》荣获“第十七届中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二等奖”。
科普内容及开展形式:
第一,讲授历史文化,传承林业人精神。以“总理树”、场史、油橄榄引种历史文化为主线,通过讲授和引导现场参观总理树、油橄榄引种历史浮雕、场史室、林业展览馆、油橄榄专题馆,结合体现林场发展历程的科普纪录片《守望幸福林》的播放,向公众展示我国油橄榄的引种栽培历史,林场人“誓与青山常作伴,生死与林共存亡”的坚守和艰苦创业、代代传承的林业人精神。
第二,普及林业科技。以林场现有的科技项目开展情况及取得成果为主,通过科技项目和成果的介绍,结合实地展示,向公众普及林业科研的背景、发展动态及意义,并就林场相关发明专利和技术对公众进行现场演示讲解,让公众了解林业、感知林业、爱上林业,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林业科技知识,提升科研素养。(www.xing528.com)
第三,普及林下经济科学知识。海口林场通过充分挖掘、积极探索,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环境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林下旅游等活动,模式类型多样,规模逐渐扩大,初步形成了“树上挂鲜果,林间飞蜜蜂,林下长蘑菇,地上跑山鸡,林下产药材,林外农家乐”的立体发展模式。基地以展板与实地参观的形式,向公众展示丰富多样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现状,让民众掌握林下经济发展要点和栽培技术科普知识。同时还开展亲自采摘大球盖菇、香菇、食用玫瑰等科普活动,让公众亲临大自然,增加科普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启发性。
第四,普及科技苗圃知识。让林业类大专院校学生进苗圃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以海口林场地标性植物油橄榄为例,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理论与实践,将油橄榄种子育苗,扦插、嫁接等无性繁育技术进行现场操作展示,并让部分学生进行现场实践操作。让学生们在更加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亲自实践,精确掌握油橄榄繁育各个技术要点,让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并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开展特色科技周活动。每年在特定时间开展特色科技周科普活动。比如,森林火灾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不仅扩充了学生书本之外的基础科学知识,还让学生对今后遇到森林火灾时的自我救助及相关扑救知识有了全面的掌握,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良好反馈,师生们均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开展林下中药材专题科学知识的普及讲座,让大众对中药材基础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掌握了野生中药调查、鉴别、种植技术、标本制作等方面的新技能,对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和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中药材品种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更是对海口林场作为昆明林下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的肯定和鞭策,收到了极好的科普效果。在以“消除碳足迹,添绿春城”为主题的植树体验公益活动中,190余名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公众及企业成员在海口林场森林公园种下了230多棵球花石楠,为春城增绿添彩,并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消除碳足迹,添绿春城”的生态建设工作。此次活动,使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树立起爱绿、盼绿、护绿、播绿的意识,自觉履行责任,把森林建在身边,把生态留在家园。
科普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