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普工作及成果: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为普及深奥科学做出贡献

科普工作及成果: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为普及深奥科学做出贡献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普专家团队一直以来坚持科学理论与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具备科普项目及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能够实现深奥的科学研究到通俗的科学普及,为服务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在组织开展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科普中国和其他媒体渠道开展科学传播,积极扩大传播效果、内容的覆盖面和应用服务受益面。在2011年“昆明理工大学矿物数字博物馆”建设荣获“昆明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

科普工作及成果: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为普及深奥科学做出贡献

博物馆始终坚持以矿物、化石地质遗迹、自然现象为地学科普载体和内容,切实可行地开展科学科普教育,以参观博物馆、地学科考等形式,让公众更加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从实践中提高对地球的认识,达到地学科普的目的。

1.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

博物馆现已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科普工作团队,有专职馆员7名,科普志愿者10名。2019年,博物馆组建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包括首席科学传播专家4人和团队核心成员8人,是一支互补性强,学缘结构、年龄和职称梯次搭配合理的队伍。科普专家团队一直以来坚持科学理论与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相结合,具备科普项目及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能够实现深奥的科学研究到通俗的科学普及,为服务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2.科普活动开展情况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科普基地,针对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相应的科普展示,展示内容有一定吸引力和感染力。

除了日常的基本陈列展览外,为充分发挥地质博物馆的科普展教功能,地质博物馆增设多种特色科普教育活动,如科普进校园、科普大讲堂、地学科普互动体验课、地质科普夏令营等。此外,博物馆参与配合中国科协重大科普活动,结合“地球日”“科技周”等主题,打造专属于本馆的科普品牌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示基地资源,在馆内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学习地质博物馆的展厅,生动的讲解、丰富的展板内容与实物标本相结合,融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在组织开展活动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科普中国和其他媒体渠道开展科学传播,积极扩大传播效果、内容的覆盖面和应用服务受益面。

科普进校园

科普大讲堂(www.xing528.com)

3.科普作品出版情况

博物馆一直非常重视将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积极将研究成果、科学发现进行宣传和推广。不仅注重于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科普活动的开展,同时博物馆团队教师积极参与地质纪录片的拍摄,以及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了诸多相关专著、学术论文。

博物馆馆长张世涛教授在云南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地学科普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自2012年以来,他应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的邀请,作为主讲地质专家,多次参与制作《泸沽幻境》《凤凰洞探秘》《探秘无量山》等12集地学科普宣传片,这些宣传片在地理中国栏目中多次播出,为普及地学知识、展示神奇美丽的云南风土人情做出了积极贡献。团队科学家还出版诸多相关科普专著及录制相关视频,科普专著有《图说云南东川铜矿床》《金属矿床和油气藏:沉积盆地中的两个亲兄弟》《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画册》等,科普视频有《等你两亿年》《东川铜矿床形成之谜》等,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普及给公众,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地球奥秘。

4.科普成效

博物馆通过广泛的科普活动,每年平均接待中外的宾客2万~3万人次,其中外宾大约100多人次,大、中、小学生大约16000多人次,影响面广泛,效果明显。同时,博物馆因2014年至2015年积极参与全国科技周活动,连续获得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授予的荣誉证书

2003年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支持下,建成并开通昆明理工大学矿物数字博物馆,上线运行至今,网上点击量突破100万人次,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同年并被评为“云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在2011年“昆明理工大学矿物数字博物馆”建设荣获“昆明理工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