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对疾病诊断、防治研究,总体而言是一种实用性的研究,通常是从现有的一些诊治措施中,并在有关新知识的开启之下,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和研究创新性的成果,为有效地防病治疾服务。因此,临床医学的研究是一个积累、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和飞跃过程。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对于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当时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继而采用颈外动脉与大脑中动脉(EC/IC)搭桥术治疗,惜无对照;故20世纪70年代采用EC/IC搭桥术与内科药物同步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后因试验中EC/IC搭桥治疗发生围手术期致死率高而夭折。在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上外科显微手术的显著进步,20世纪70—80年代由著名神经外科学家Henry Barnett及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牵头,开展了EC/IC搭桥与内科药物治疗的国际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结果表明EC/IC搭桥治疗并不优于严格的内科药物治疗。鉴于因颈动脉狭窄导致脑卒中的问题未能满意解决,人们又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或许仍是有效的疗法,在现有知识和先进外科技术的基础上,又再次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抗血小板聚集制剂与非CE药物治疗的大型RCT研究。这些研究实例,对于认识临床科研的实用性特点是颇有借鉴意义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一个真正高水平的临床科研,要令人满意地解决临床某一难题绝非易事,真正做好临床科研,远比基础医学等其他领域的研究要难得多。上述因颈动脉硬化狭窄致脑卒中的问题,全球的研究人员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尚未能圆满解决!目前,还在不断努力地研究中,故想在3~5年内就解决某个临床难题,并且要拿出成果恐怕难以实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