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个性化预习设计策略的优化方法

小学生个性化预习设计策略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题组教师根据课文提出有针对性的、明确的预习内容,有时也让学生提出疑问确定预习内容。学生的预习促进课堂上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生先分析后归纳,有助于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前思考,完成练习。同时,我们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时,注重让学生重点围绕“查、读、思、写”四个字进行预习。

小学生个性化预习设计策略的优化方法

1.强化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只有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要想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需要教师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多肯定,多鼓励,给学生创造预习带来的喜悦与成功。我们利用预习单的检查,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展示的机会,在不断地进步中,学生逐步了解了预习的目的和意义,开始愿意主动学习,对预习产生了兴趣。

课题组教师根据课文提出有针对性的、明确的预习内容,有时也让学生提出疑问确定预习内容。对于有难度的预习任务,我们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而且每次布置的预习任务不同,这样既照顾到优秀生的发展,又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预习兴趣。

2.“以学定教”,将预习布置与检查纳入课堂教学计划

学生的预习促进课堂上的学习才是有效的。所以教师要以学定教,要在理解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把握教学重难点,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的作业进行预习,这样课堂上再进行交流、评价,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课题组成员张芳老师在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她发现学生对古希腊神话故事特别感兴趣,于是本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她鼓励学生在预习时广泛质疑,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课堂上,老师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拿出,并指导他们进行梳理,确立学生中真正有困难的问题作为“金点子”,顺应学生的理解需求,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围绕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读、想、讨论交流等形式解决学习的困惑,进一步帮助学生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在课文教学之后,教师又组织学生开展了古希腊神话故事会,交流他们所阅读的故事,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感受到了古希腊神话故事的魅力。这个教学课例中,学生的预习活动一直被教师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与课堂教学形成整体,切实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3.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指导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学生在预习中除了将所学课文读通顺、认识生字,能对不明白的地方作出批注,能通过工具书或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文本,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提出最想知道的有关课文的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提炼出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

(1)单元入手,整体为先。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都是以单元为主题,所以在预习前,学生可以先根据导读,确定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再细读单元文章。这样对整体的单元内容就有了较完整的印象,不但可以帮助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同时也便于对比和总结。

(2)不同体裁,多种表达。不同体裁的文章,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小学课本内的叙事文章,大多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语言通俗、流畅;写景文章则多以短小为主,选取景物点多,面少,以优美词句为佳;童话故事内容,有童趣,语言生动活泼,但故事里暗含着做人、处世道理等。预习时学生可根据文体特点来思考,学习不同的表达方法。

(3)抓住主线,体悟情感。每篇文章都有其明显或暗藏的主线,学生找到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握文本内容。有时可从题目入手,找出题眼,有时则可从文本开头或结尾找出全文中心句。学生先分析后归纳,有助于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教材为本,拓展知识。小学课本里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文。这些文章的作者,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而且不同的时代背景也对文章的内容或风格有着不同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这背后的知识对学生是一种学习上的拓展。例如人教版第八册第19 课《生命生命》一课,作者是台湾作家杏林子,她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能做到深刻领悟。针对这一点,我们留下的预习作业就是搜集有关杏林子的简历及她的一些故事、文章。在对杏林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5)利用提示,找准方向。除单元导读外,略读课文前往往也有“课文导读”,这些导读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目标,思考方向。学生在预习时完全可以以导读为主线,带着问题去完成自学任务,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让他们享受到自主预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6)提前思考,完成练习。预习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常态化,不管教师是否提出预习要求,对学生来说,每一课的课后思考和练习作业,都应该成为学生主动预习的一项内容。这样经过事先思考,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地去上课,在课堂上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们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时,注重让学生重点围绕“查、读、思、写”四个字进行预习。

“查”。即查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先扫除字词障碍。对一些难以把握的字词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对于文章的背景、人物的介绍,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拓展学习。(www.xing528.com)

“读”。课前要求学生要逐字逐句地朗读课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哪些是拿不准的音、不认识的词或或不理解的句子,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宋捷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就是通过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读,使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生活的可怜、命运的悲惨,从而体会到作者对像小女孩一样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恨、控诉及强烈的不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光明世界向往的思想内涵。

“思”。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习与思考相结合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思考课前的导读要求,课后的练习内容,真有无法解答的问题时,则利用课堂学习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这样的课堂以解疑为主,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有个学生就在预习中发现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同,于是提出了:“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后一个不加引号呢?”在预习中有了疑惑,课堂上再进行学习,学生们参与的意识就特别强。在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学生把自己课前预习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这样的感受带到了课堂上,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他们对父母不同的爱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

“写”。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做好笔记,养成写写画画、圈圈点点的习惯是很有用的。例如,在课文中给生字加拼音,给词语写注解,在含义深刻的句子旁写感受,有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等,这些做法都有助于学生听课时目标更明确,学习更轻松。

在具体的预习方法指导过程中,每个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情况的不同,在实施时又有一些个性化的有效做法。

如翟文娟老师认为:“我们觉得应该先放后扶,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时,尽可能做到要求要明,步骤清晰,给学生自主预习的空间。在此基础上需要个别帮助的,教师则可以因材施教,有目的地去扶。”

孙宝林老师在《爬山虎教学案例分析》中特别强调了预习时做标记的重要性。他认为,思考并标注疑惑的地方有助于学生去解决问题。因为在有疑问时做标记,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细读课文,对含义深刻的重要句子也会多一些品味,并主动去感悟和思考文章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独特感悟的产生。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标注方式,比如用色彩不同的笔画出字、词、优美句段等;或是在词、句旁边空白处写自己的心得体会等;或是用问号作为疑问的标记,等等,这都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听课。这样的预习标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又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宋捷老师认为:要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写。如果只读而不思不写,纵然是书读百遍,也难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如:在学习课文《桂林山水》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拿起笔,边读、边思、边写。中心词、中心句、重点段、重点句,体现了全篇文章的中心主题,让学生打个符号或做个批注,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句子做个标记,以便教师讲课中集中精力解惑。课文读了几遍后,选写得好的句段,可以说说感受,写上三两句心得,培养学生理解和概括语言的能力。第四段是山水结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她让学生反复朗读,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想象画面,课件出示桂林山水图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然后再对照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此时,学生感受到了平静清澈的漓江水从桂林城缓缓东去;两岸奇峰林立青山围绕这绿水,绿水倒映着青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空中云雾迷蒙,地上山水相连;两岸田埂纵横,稻秧翠绿;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好一派锦绣江南景色。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学习了课文语言。精读之后,让学生纵观全文,进行圈点批注,一般学生都能画出,第一段是总述,第四段是总结,第二、三段是分别描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同时文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课后让学生运用这一写法练习写作,如一位同学以“苹果”为题的一文中写道:“那苹果真大啊,个个都像大号皮球,说一个有半斤重,一点也不夸张;那苹果真红啊,顶上红得发亮,底下红得发紫;那苹果真甜啊,刚揭开半边毛巾,那香味便扑鼻而来,引得我禁不住滴下两滴口水。”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读中学到了知识,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品读思考及动手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最后上升为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有效指导学生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并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内容,如果不让学生对文本背景资料进行了解,不把理解课文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历史事件相联系,学习起来就只能是浮于表象,难有一定的深度。如,《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学生在最初就文本而理解时认为,周瑜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才故意为难他的。显然,教材也突出了周瑜的强烈的嫉妒心。但在课堂教学时,却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周瑜有忠诚的特点。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在学习前读了《三国演义》的小说,了解到周瑜在大军压境,很多人主张投降曹操时,坚定地表明与曹军决战的决心,并为东吴的大业献出了青春。能有这样独特的看法,得益于学生预习中有效地获取了相关的信息。

5.营造氛围,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会质疑能够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地位转向主动。在培养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我们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氛围。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我们从检查入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时的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如,对基础差的学生,能够解决最基础的字词问题,就算是基本完成任务,若能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所总结,我们就评价为优秀,这样就借助预习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多了一些强化。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我们则从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入手,能做标记,能写感受为基本完成任务,能通过阅读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的,我们就认为是优秀。这样就对优秀的学生提高了要求,无形中也指引他们要学会深入学习课文。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中得到肯定,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得到了肯定,也更愿意去主动预习,从而提高了学生能力。

6.删繁就简,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预习作业负担不宜重,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教辅材料铺天盖地,如果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抄词、解释词语、理解句段等,全部完成下来,只会逼得学生做“搬运工”,将答案从网上或者书上抄到作业本上。再说,学生如果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全部抄完了需要知道的答案,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又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引领学生知道答案背后的为什么呢?所以预习作业一定要删繁就简,有效、优效,做到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服务。这就要求预习作业内容的选择应丰富,应富有新鲜感和刺激性,作业形式应该多样。例如有的课文比较短,生字新词不多,学生读一读就可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类课文就没必要布置课前预习。如果课文比较长,或者背景需要了解,甚至于需要补充材料说明,就可以让学生按类别,或者按兴趣分别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交流,同样也会激起学生展示的欲望,学习的热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