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于参加,乐于创造,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展示幼儿创造的环境,让幼儿能在艺术的氛围中展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经过高老师的细心了解,原来,由于近期浩浩的爸爸妈妈婚姻出现危机,家中吵闹不断,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了影响,于是,高老师就孩子的情绪变化及他的这幅画适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

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1.美术教育活动的兴趣激发由感受体验开始。

我们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美术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教学活动,它需要通过对幼儿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让其爱上美术活动,同时要用童心去感受童心,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们注重对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兴趣的激发,由于幼儿对美的感受带有直觉性,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形象和夸张的事物,我们就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自然写生、名画欣赏、创意制作坊等,一步步引领幼儿陶醉于美术活动中。我们幼儿园有非常优势的自然资源:绿色植物与各种果树百余种,一年四季,形态色彩各异,春天,我们带领孩子观察小草发芽、树木吐绿的万物复苏,以及桃红李白的争奇斗艳,夏天,我们引领孩子发现茂盛果树绿叶中成熟的红蟠桃红樱桃,挂满枝头的青青、小小的苹果、梨、山楂石榴柿子……秋天,一幅丰收的画面又会映入孩子的眼帘:红红的苹果、山楂和石榴,黄黄的鸭梨……冬天雪后,高高低低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些都会跃然孩子的画纸,成为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的不竭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虽然不乏美的事物,但我们还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表现美的双手,美术作品就是我们表现美的最好载体,当孩子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利用内容、形式各异的美术艺术作品提升幼儿的审美,引导幼儿了解学习一些美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为幼儿创设参与美术创作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大量的、形式内容多样的美术活动中感知与表现,进而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展示表现。

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于参加,乐于创造,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展示幼儿创造的环境,让幼儿能在艺术的氛围中展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每周两节的美术集体活动满足不了幼儿更多的绘画需求,晨间活动时,幼儿在选择区角活动时,总是喜欢选择美术活动,因此,我们构想应给予幼儿以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同时可以提高绘画技能。

于是,课题组的教师利用室外走廊,布置出一块“小画家美术角”,每周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同时,利用幼儿作品进行活动室内外的环境布置:楼梯墙面的“小画家作品展”、走廊张贴或悬挂的“我们的艺术长廊”、教室一角的“创意手工坊”、还有“十一”“新年”“六一”的幼儿画展,等等,不仅让孩子随时体验自己创作的成功,同时,也是向家长展示自己成果的绝好机会,每到家长接送孩子时,总能看到孩子拉着父母的手,站在自己或小伙伴的作品旁,充满自豪地进行着讲解,家长的鼓励与赞许无形中也给了孩子们积极表现的动力。同时,课题组的老师们将孩子每一次的作品都利用活页夹精心保存,定期进行“小画家画册展”,让家长从孩子的作品中,更多地去读懂孩子,更多地理解孩子。

3.通过细节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喜欢美术活动,是因为幼儿天生对色彩有很强的敏感性,孩子们在最直接的涂涂画画中,表达自己的心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心理,可以说,看似很简单的一个绘画活动,反映的却是孩子身体和心灵丰富的发展历程。孩子的想象借由画笔呈现,绘画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渠道。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时候老师们会习惯了一种固有的模式,而忽视一些细节,可往往正是这些不被关注的小细节恰恰就是孩子想象火花的迸发,教师的发现、点燃,有可能就会帮助幼儿的想象绚丽绽放,反之,则会瞬间熄灭。比如,美术绘画时,孩子们画的太阳、大树、苹果,涂色时都会是红红的太阳、褐色的树干、绿色的树叶、红红的果子……已然成为约定俗成。当有孩子打破常规,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们该如何倾听童声,解读童心呢?我们课题组老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就尽量关注到每一个细节,非常注意保护幼儿的想象力。

案例一:一次绘画果园时,兰老师看到涵涵画了一棵大大的苹果树,她很认真地把树叶涂成了绿色,把苹果涂成了红色和黄色,出人意料的是她把树干也涂成了红色,于是,兰老师就附身轻问:“涵涵,你的苹果树为什么是红色的?”涵涵说:“兰老师,你知道吗,这是苹果树妈妈高兴得笑红了脸,因为她结了很多的红苹果和黄苹果。”“原来是这样啊,涵涵还知道苹果丰收了,苹果树妈妈最高兴,一会儿,你可以把苹果树妈妈的快乐也分享给大家,”兰老师及时肯定了孩子的想象。(www.xing528.com)

案例二:有一次高老师让孩子们自由作画,画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孩子们在讲述了自己最高兴的事情之后,都纷纷动笔开始作画了,有放风筝的,有踢足球的,有跳舞的,有唱歌的,高老师看到浩浩迟迟没有动笔,就静静地观察着,一会儿,浩浩看似无目的地画了小草、小花,待到涂色时,浩浩却出人意料地把画都涂成了黑色,高老师来到浩浩身边,轻轻问浩浩:“浩浩,你刚才画的小花、小草呢?怎么现在都变成黑色了?”浩浩迟疑了一下说:“高老师,现在是天黑了,什么都看不到了。”“原来浩浩画的是黑夜啊。”高老师没有做任何评价,表示理解了浩浩的作品,也很有想象力。我们知道,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和情绪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回想到以往聪明开朗的浩浩近段时间情绪是有些异样,脾气变得有些大了,经常还会和小伙伴发生小冲突,那么,今天的作品展现和孩子的情绪变化应该是不无关系的。经过高老师的细心了解,原来,由于近期浩浩的爸爸妈妈婚姻出现危机,家中吵闹不断,无形中对孩子造成了影响,于是,高老师就孩子的情绪变化及他的这幅画适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

由此可见,幼儿的美术活动不是简单的技能展示,仅是绘画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而且还能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给幼儿足够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自己的内心。

4.关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机制的创新。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的每幅作品都是孩子们内心的感受,是在反反复复的修改、完善后以不同形式的表现。因此,他们在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形象等方面的表现也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传统美术活动中,教师只注重美术活动中对美术技能技巧的讲解与示范,关注孩子作品的完成情况,往往忽略了作品完成后的欣赏与评价,而这恰恰是孩子综合美术能力提升的绝好机会。

教师要树立发展性的评价理念,以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因为在欣赏与评价中,孩子可以学会观察画面,从色彩、布局、创意、材料等方面去审视一幅作品的美。什么是幼儿美术作品?幼儿为什么画画?画画是幼儿的一种游戏,是一种“手和有关材料互动后的轨迹”。年龄较小的孩子,信手涂鸦就是一幅作品,高兴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画出来后看着像什么就说什么,甚至,幼儿的作品有些成年人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他们却讲得绘声绘色,全然不顾成人迷茫的眼光,而儿童画的魅力也往往在这不经意间的偶得。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该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儿童画更主要的是看有无童趣,看小作者表达了何种情感,有没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例如:孩子的作品《刷牙》,一个小女孩张大了嘴巴正在刷牙,她的嘴巴好大呀!作品《新疆的女孩辫子长》,新疆小女孩的辫子好多好长,有的迎风飞舞,有的自然下垂,还有的弯弯曲曲。这些作品都表达了小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有着幼儿特有的想象。由此看来,我们教师欣赏儿童画的水平亟待提高,应蹲下来把自己放在和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了解幼儿。

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不能设定一刀切的评价标准,而是要尽量因人而异,设置弹性化的评价标准。幼儿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会根据画面内容,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对自己的创作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甚至会加上自己的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大胆的表述,激发了幼儿表现自己的欲望,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幼儿的讲述过程中,他们的很多奇思妙想也会在不经意中展示出来,如:“夏天太热,我要让太阳变成绿色,绿油油的太阳就会让大家感到很凉爽”;“妈妈的头上冒着火苗,那是因为妈妈的脾气很大,这就是火冒三丈”……由此可见,孩子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作品就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真实感受的写照。而这些,单靠教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读出来的。因此,教师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深入的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在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画笔直观地表现出来时,也许会有绘画技能上的不足,或比例不够正常,或线条不够流畅,或涂色不够均匀,但这些不会影响作品独特性,因为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创意,幼儿的作品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表现水平的不同,作为教师,要能发现幼儿的独特之处,只要作品是孩子天性和感受的真实释放,我们就要加以鼓励和肯定。

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评价的目标要具体、多样。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一概用“好不好?”“你最喜欢哪一幅画?”来提问,这样幼儿的回答不仅说不到点子上,同时又浪费了时间。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确定几个具体的活动目标,围绕具体目标进行评价。例如大班线描画《深海的鱼》,幼儿用各种线条、图案来画深海的鱼,作画材料仅是白纸一张,黑色记号笔两支,讲评时教师就引导幼儿谁画的跟别人不一样,(线条多样、有疏密变化,图案组合较丰富)而撇开了色彩方面的讨论。又如大班手工《开封菊花甲天下》,教师准备好彩色纸条、卡纸,幼儿组合后粘贴在背景纸上。评价的目标定为画面简洁、形象美观;又快又好但又与众不同。讲评时请幼儿看看自己的操作材料是不是都进行了合理的使用,构图是否新颖,是否与众不同。

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要注重幼儿自我评价,合理安排评价时间。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由于教师和同伴的评价有局限性,很多孩子等待的时间太长。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自我评价,要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自我欣赏,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同时,在评价同伴作品时,要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而且,活动中,对作品进行讲述评价的过程,也是幼儿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有将自己的评价与幼儿的评价结合起来,综合看待幼儿的作品,才能做到尊重每个幼儿,才能做到评价的全面与准确。另外,教师对评价的时间要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往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评价环节放在结束部分,在评价中自然结束活动,但由于孩子作画速度的不同,往往讲评时仍会有部分孩子未完成作品,因此,讲评活动就不能有效地做到面向全体。评价过程中要让每个孩子参与评价,学会评价,教师就要善于为每个孩子创造评价的机会,要善于利用时间,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可采用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孩子创作速度的快慢可先进行个别简明扼要的个人评价,集体讲评不仅在教学的环节中可以进行,同时也可利用晨间活动时间、餐前时间、餐后散步时间,为幼儿创设充分评价的环境和氛围,让幼儿在相互评价中共同发展。

幼儿作品评价及行为观察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