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多种合作分享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多种合作分享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既能促进“老”教师精益求精,以胜任指导工作,又能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以更好地保证所承担工作的质量。同时,“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传递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教育技能和专业技能,他们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关注幼儿成长的责任心,也在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师,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

建立多种合作分享教研模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合作分享教研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依靠集体团队的力量在幼儿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种教研形式。教师们在备课教研的过程中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切磋和讨论,共同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建立这种合作分享的教研模式,使教师们在共同钻研学习的氛围中不断积累理论和实践中的经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使教师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能够在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

1.集体备课模式——让每位教师在集体交流中碰撞思想。

在我园的课题研究中,集体备课模式采用“选材分析讨论—自我备课—集体说课研讨—教学实践—集体反思评课”的流程,注重教师之间的分享和合作,努力为他们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每位教师在幼儿园搭建的交流平台中去碰撞思想,感悟教学,接纳同伴,互助成长。

我园从几年前就开始尝试实行集体备课教研制度,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打破教师个人单打独斗的教研模式,在合作分享的氛围中挖掘每个教师的个人潜能,使教师个人的教学教研能力在群体同伴的支持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得到发挥。这种集体备课教研模式集个人所长于集体智慧,使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使每个教师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带动我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了1+1>2 的预期效果。每位教师都在这种合作分享教研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素养,积极主动地为本段教师做演示讲解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聆听同伴在教研中的分享和探讨,共同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教案的质量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得以提升。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个人智慧得到展示,教师集体的智慧得到发挥,从而为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通过集体教研备课,教师们感到这样的分享合作教研方式,增加了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起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使每个人都能受益匪浅。

在这种模式中,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基本不承担制订教学计划的工作,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参与和倾听。听骨干教师谈对每个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与内容的分析;听他们谈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教具学具的运用;听他们如何运用教学策略化解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听他们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预设及应对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使年轻教师逐步了解如何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设置目标,以及如何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当然,在合作分享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年轻教师在倾听的同时一定要将自己的不解和疑惑及时提出来,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帮助,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对所担任的学科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他们今后独立制定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年轻教师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学习和磨合后,就逐步要求他们借鉴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经验来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这样在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中,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听和提问,而是要把自己制订的教学方案向其他老师进行说明,讲解自己对教材的分析、目标的制定、教法的运用等。其他教师会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年轻教师进一步完善教案,使之更加合理有效。与此同时,大家也会在上完课后共同反思实施教案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方案的目的。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集体备课教研模式不但能使资源得到共享,而且使年轻教师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中,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挫败感,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幼儿园各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青年教师在团队的引领下,做一个有心的倾听者,一个用心的实践者,在合作分享教研的平台上让专业水平获得快速的提升,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2.师徒结对模式——让不同层次的教师找到专业发展的方向。

师徒结对的合作分享教研是指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帮助、带动的作用。现在我园的年轻老师都在自己的教研组根据各自的教学特长找到各自心仪的“师傅”,新、老结成“一帮一”对子,师徒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它既能促进“老”教师精益求精,以胜任指导工作,又能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以更好地保证所承担工作的质量。

我们还改变以往单纯的“老带新”的师徒结对模式,根据教师个人特点和教学特点,采用了“一师多徒”和“一徒多师”的帮带方法,在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带班组织能力的同时发展教师的专业特长。如我园有一位年轻的美术老师,工作才短短6年,但她已经有3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她设计组织的多节美术课教学活动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优质课观摩评比中获奖。虽然她非常年轻,但我们依然请她做师傅,带领两位幼儿园具有美术特长的老师一起教研,共同研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实验活动,共同学习与提高。还有一些新入职教师,在提升个人专业的同时更要快速适应、胜任幼儿园的一日保教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请多个师傅对其进行帮带。班主任帮助其提高合理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能力,骨干教师通过示范引领、听课评课等形式,帮助年轻教师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两位师傅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样的师徒结对模式,不仅促进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且让每位教师的发展更具有目的性,更容易获得成功,增强了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立师徒结对合作教研模式,既能克服年轻教师孤立无助、各自为战的现象,又能唤醒年轻教师主动发展意识,能有效促进年轻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传递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教育技能和专业技能,他们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关注幼儿成长的责任心,也在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师,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了规范师徒工作,我们还制定了《师徒结对协议书》,将师徒职责、师傅带教计划、徒弟自我发展规划等形成规范性文件,更有利于师徒工作的落实。他们在幼儿园这种合作分享教研的氛围中,共同成长为教学的骨干,成为幼儿园的中坚力量。这种师徒结对合作分享模式,破解了教师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衔接不上的瓶颈,使更多的年轻教师在这种模式中得到快速的提升与发展,保证了新入职教师在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教学质量还能够获得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3.走班听课、上课模式——架起教师合作分享教研有效沟通的桥梁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往往面临着不知道如何运用教育技巧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不知道如何发挥语言的功能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不知道如何通过化繁为简的方法,化解教学的重难点。他们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特别是当出现教师未预设到的问题时,更显得手足无措,不能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应。当然这些是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如果这些问题只依靠他们自己去慢慢探索、总结,他们的适应期会更长,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为缩短年轻教师的适应期,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得到成长,我们对他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走班听课、上课模式来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走班听课是请“新”上岗的教师到老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学习与观摩。每当有“新”教师进入教师岗位,幼儿园就会为其指定一个指导教师,这个指导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年轻教师在入职初期,要坚持到指导教师所在班级观摩教学活动,学习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课堂组织技巧,如何运用清晰的语言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何应对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通过教案与实际教学课堂的对比,进一步理解如何把一个教案转化为一节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并学习到一些用语言无法传递的教育智慧,为今后年轻教师自己独立开展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走班上课是请“老”教师到“新”教师的班代替其组织教学活动。为保证教学活动质量,同时能够使年轻教师放下负担静心地观摩和学习,在他们刚刚上岗的几个月内(由于“新”教师悟性的不同,因此这个时间也不能“一刀切”,一般是两个月到一个学期)所在班的教学活动是由指导教师来担任的。年轻教师除了到指导教师的班级听课,还要观摩指导教师到自己班组织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学习同一个教案面对不同的幼儿群体,教师是如何作出积极的回应,从而帮助“新”教师不断加强、巩固对教学实践的认识与了解。

指导教师会根据年轻教师的实际情况,提醒他们在观摩中如何去看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从中总结经验,并与自己的实践进行对比,为尽快独立承担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对于年轻教师在实践阶段能够较好地组织教育活动、完成教育目标者,可以逐渐减少走班听课、上课的次数,给他们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当走班听课、上课进行一段时间后,年轻教师要尝试独立组织教学活动,在这个阶段,要保证年轻教师执教的每节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教师在场观摩。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帮助年轻教师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反思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能够清醒地看到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个过程当中,年轻教师学会了对工作的反思,通过不断地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增强工作中的自信。(www.xing528.com)

这种走班听课、上课模式,不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使年轻教师入职后不再茫然、无助地去探索,而是在“老”教师的引领下,尽快掌握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交换班级进行教学、互相听课评课、共享课程资源,及时地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有助于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合作分享教研模式使他们之间更有共同的语言和交流的话题,在某一领域有更多、更深层次的涉及和探讨,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为幼儿发展服务。

4.模仿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克隆”中蜕变升华。

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端,是人们学习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如果不从模仿开始,往往是难以创新的。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践性的知识,在封闭的个人世界里是很难建构出来的,因此模仿是经验传递的最佳载体,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成长从模仿开始。

在年轻教师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从鼓励他们模仿身边的优秀者到模仿名师,使他们从不同层次教师的身上汲取营养,获得发展的动力。在年轻教师的成长初期,我们更多的是有意识地让他们向身边的优秀者学习,因为这些是他们每天能够见到的,更易于模仿和学习。模仿对象的选定非常重要,他们的指导教师应该从师德、教学方面都给予他们以引导。为使他们能够从不同风格教师身上获取更多的经验,在年轻教师工作的前三年,每一年都要有意识地为其更换一个指导教师。因为每位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们不同的风格与方法,会让年轻教师学会思考、学会筛选、学会整合,从而避免年轻教师常年只学习、模仿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而造成一种固定思维模式问题的出现。

在年轻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们就把他们模仿的视野扩展到更大的空间,让他们模仿名师的课堂教学,在模仿中学习与名师对话。每年我们都会安排1~2 次年轻教师参加的“克隆课”观摩活动,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查找名师的成功教学案例,遴选出一节自己要模仿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分析哪些教学适合自己的班级,是自己能够驾驭的活动。

真正意义上的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要将所要模仿行为的言语信息翻译为有效的行为。如果不理解名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安排的真实含义,是很难成功模仿名师顺利地完成一节教学活动的。因此在克隆名师教学的过程中,年轻教师就要研究名师的教学过程,研究每一个环节设置的科学性,探究名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个疑问得到化解,在解惑的过程中,年轻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会得到新的升华。例如,在年轻教师克隆全国知名教师应彩云的教学过程当中,她们把应彩云老师整节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进行了记录与分析,总结出了应老师向幼儿提问的方法,并与自己日常的提问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我们总是把问题孤零零地、生硬地呈现在幼儿面前,缺乏应老师那种如行云流水般“糅”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提问。年轻教师逐条记录应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对话,找到应老师启发、激励幼儿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信息使年轻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教学思路更加灵活,为年轻教师经验的积累提供了帮助。这样的模仿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体主动与名师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的思维模式受到冲击,专业水平得到跨越式的发展。长此以往,多次尝试,从而形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他们自己在今后教学道路上的成长,形成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5.网络教研模式——建立虚拟资源共享与互动的“幼教学术圈”。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们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电子备课、制作课件、制作音频视频等,教师只有更好地拓宽思路,让网络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也在教研模式中打开思路,大胆运用BBS 论坛、QQ群、微信群、博客、校信通等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研讨,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交流平台和更广阔的教研交流空间。

网络教研模式就是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模式的主体是广大教师;活动的形式是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资源共享;活动的内容包括教学经验的交流、教学困惑的反思、教师对课程理念的内化理解等方面。

网络教研是传统教研的有益补充,是传统教研模式的一种新的突破,目前已成为引领我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比如我园去年创设了“教师发展学校微信群”,借助微信群这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形式,教师们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疑问,寻求帮助,发表看法,分享感受。微信是个人在网上展示自己、与别人沟通交流的综合工具,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同伴互相了解、沟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家通常还是都喜欢用文字来交流彼此的学术思想,这种形式便于教师边思考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通常我们会由主持人发起一个话题,引发教师的思考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达到观念的碰撞,避免了传统教研活动中主持人“一言堂”的局面出现,增强教师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自信。网络教研最大的魅力就是资源共享,教师们在线上讨论时会对同伴的观点反馈作出响应,形成群体思辨、梳理整合的宽松自由的研讨氛围。

教师们还可以及时将个人的教育行为、反思感悟记录在微信日志上,内容可以是自己经历的一段有趣的事,可以是心灵突然闪现的一丝火花,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一篇好文与大家分享。总之,我们通过网络上建立的这个虚拟的“幼教学术圈”,真正实现随时随地运用网络资源达到合作分享教研活动的互动和资源共享。

6.微格教研模式——使教师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微格教研是我园合作分享教研最近新尝试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在微格教研中,我们根据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亟须解决的问题,提取出教学流程中的某个重要环节或行为,采用教学活动录像片段截取回放的方式,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局部的“微”定格的分析方法,让参与教研的教师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执教者的设计思路和意图。在这个过程中探讨出具体的、有效的、操作规范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课堂教学质量,这种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使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设计方案更为优化,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开展微格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对教学录像某个环节片段的剖析,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大家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目标共同探讨教学的某一处细节,挖掘教学活动的内涵,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微格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能够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活动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时刻问自己“有什么不妥之处,为什么?”“有哪些更好的方法,为什么?”通过微格教研提高教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使大家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和关注到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思考困惑,提出质疑,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从而引导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微格教研模式虽在我园刚刚起步,但颇受年轻教师的欢迎,它的价值在于能够促进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更加规范、专业、有效,使他们在这种合作分享教研的氛围中启发良多、受益匪浅,同时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