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著,音乐教育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主要通过审美活动来进行,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愉悦性,可寓教于乐,使人赏心悦目,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它以美愉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审美的教育又是情感的教育。与此同时,调查发现,中学生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既有儿童又有成人的特征。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重要性

音乐美的艺术,它给人的美感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染力,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审美教育功效。

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著,音乐教育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音乐教育主要通过审美活动来进行,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愉悦性,可寓教于乐,使人赏心悦目,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它以美愉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审美的教育又是情感的教育。音乐以人的情感为轴心,对人生价值与人性做出整体性的展现,音乐是从总体上,从主体方面把握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它对人的感染力强烈、深入,对人的影响覆盖面大,辐射性强。

如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们了解了瞎子阿炳的身世和时代背景之后,欣赏作品时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首作品的音乐素材进行了五次变奏,表达了作者跌宕启发的不同情绪,音乐从一个委婉动人的主题开始,逐渐转入激动、悲愤,最后,乐曲表达了一种如火山一样爆发的愤慨,发出“生活的路啊,你究竟在哪里?”的呐喊。这样的音乐有谁听过能不为之所撼动呢?而学生们的沉思恰恰说明了音乐对他们所产生的心灵冲击,表现了他们对作者悲惨命运的同情。在这种审美氛围中,音乐起到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www.xing528.com)

音乐审美的特点还表现在它对欣赏者生理——心理的效应上。音乐是通过声音形成频率、振幅、波形等千变万化的运动形态作用于人,使人在生理刺激的基础上产生情绪波动,这种基于生理刺激上的反应结合主体的主观意念产生出不同心理感受,为欣赏者提供了丰富的音乐审美信息,对人的性格、情趣、个性形成、意志锻炼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

中学教育中更能突出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因为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高峰,研究表明这一阶段,学生的大脑神经活动兴奋过程和意志过程比较起来,兴奋过程相对要强,情感容易波动和接受影响。与此同时,调查发现,中学生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既有儿童又有成人的特征。他们认为做事莽撞不好,但又难以克制自己的冲动,时时突出幼稚的孩子气,但又不喜欢别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婆婆妈妈的说教”。而高度艺术性的音乐是无声的语言,它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来”,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

如欣赏贝多芬的作品《第五交响曲》,音乐具有的震撼力量能直接启迪学生思考——怎样面对人生的困境与不幸,再通过老师的启发,让学生分析作品的内涵以及作曲家的精神力量,无形中激励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种激励比任何说教都易于中学生接受,效果也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