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个人的成长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他们的个性、品质等各方面的形成应该是在反复的“碰壁”与“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违反了这样的规律,孩子将会成为“次品”或“废品”。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等待!
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希腊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塑家。有一次,他在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俗话说得好,诚之所至,金石为开!最后,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家长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所面对的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孩子,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存在各种不同的差异,如家庭条件的差异、自身条件的差异等。可是,我们有选择职业的权利,有选择专业的权利,却没有选择孩子的权利。(www.xing528.com)
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给孩子带去一阵阵的“狂风暴雨”,而孩子在久经此种情形后,终将变得麻木,因此出现了下一次的“暴风雨”会来得更猛些的恶性循环。很少有家长会静静地坐下来“和风细雨”地用真诚去和孩子交流,用等待的心态理智地接受孩子的“犯错”,用乐观的态度采取恰当的行为去引导孩子。为何会如此?因为,很多家长不懂得等待。
如果家长能对孩子寄予真诚的等待,那么对孩子在教育中取得进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对成绩不好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允许孩子“犯错”,家长应该在耐心地引导中等待孩子慢慢地进步与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一个孩子来说,五分是成功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孩子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只有正视这个差异,教育才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无视这种差异而揠苗助长,只会欲速则不达,只会物极必反。
等待是一种健康的教育心态,是一门无声的教育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把孩子塑造成有精神有思想的大写的“人”。只有在等待中,家长才会更加冷静,更加理性;只有在等待中,孩子才能得到自我纠正,自我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