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独特特色课程简介

幼儿园独特特色课程简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色,是幼儿园的生命,是幼儿园发展的活力所在。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特色,课程的改革需要特色,提升办园品位、打造办园品牌更需要特色课程。

幼儿园独特特色课程简介

特色,是幼儿园的生命,是幼儿园发展的活力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在保证幼儿生命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科学的追随幼儿的发展就是特色,培养每一个幼儿有个性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就是特色”。幼儿自身的发展需要特色,课程的改革需要特色,提升办园品位、打造办园品牌更需要特色课程。

(一)“亲子教育”课程

“亲子教育”课程是20世纪末期开始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这里,“子”是指孩子,“亲”就是指孩子以外的家庭内部成员,主要指孩子的双亲。亲子教育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以家长为中心的“家庭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教育”,其核心内容是父母与其子女相互尊重、共同教育、一起成长。

“亲子教育”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尤其注重3岁以前的早期教育,其目标是实现群体普通儿童的理想发展。它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教学活动遵循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教师、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是亲子活动的最大特点,目的是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1.亲子教育对象

亲子教育不是单纯的家庭教育,也不是传统的园所教育,“亲”与“子”两者都应该受到教育,而母亲在教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2.亲子教育内容

亲子教育强调的是社会修养、知识教育、能力素质与情感性格四者合而为一,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

3.亲子教育方式

亲子教育不仅仅是早教老师向母亲传播育儿知识与方法的单向度的传授方式,更是母亲、孩子、早教老师之间的交互的、对话的、生活化的、感性的教育方式。

“亲子教育”通常以幼儿园为依托,分小时班和半日班两种。小时班要求家长每周带孩子到基地活动一两次,一起玩小猫捉老鼠、钻山洞、包饺子等游戏,12~16次为一个周期,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亲子活动时间。小时班的特点是活动时间短,孩子不觉得累,并会产生意犹未尽之感。同时,每次活动集中完成手眼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某一方面的训练,也有利于老师对家长进行指导。半日班有完整、严密的亲子课程体系,在家长和幼儿和谐的互动中,实现亲子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4.亲子教育的方法

(1)音乐亲子教育。音乐亲子教育是亲子教育中常用的方法。亲子教育中的音乐主要利用音乐中的不同的音质波段和节拍来影响人的大脑,让人的思绪、情绪和着音符波动而波动,从而调动大脑中控制情商的部分得到激活和调动。因此,大部分的亲子课中都会有音乐的教育和培养,主张在快乐的学习中提升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

(2)蒙氏教育法。蒙氏教育法是世界上很著名的儿童教育法,它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直观的教具是儿童教育的精华所在,亲子教育中融合了蒙氏教育中的教育理念和蒙氏教育中很有特色的教具。

(3)感觉统合训练法。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大小肌肉运动和全身的运动协调感知能力,亲子教育最主要的就是注重孩子早期智力和独立性的训练,所以在亲子课中加入了很多感觉统合中的全身协调、大小肌肉运动等内容,旨在开发孩子的早期感知能力。

(4)图片闪卡教育法。这个要首推格林·杜曼的“闪卡”和冯德全先生推荐的“字宝宝”,这个理论主要基于“在科学研究中0~3岁宝宝可以使用图形记忆”的理念。这个方法在亲子教育中主要用于有针对性训练、开发右脑,而且这种闪卡记忆训练法还可以训练宝宝的数学、百科和汉字的学习。它是亲子教育中所有的右脑开发方法中效果最好的,不过这种“闪卡”训练贵在坚持,只要中断就会影响效果。

(二)快乐与发展课程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体现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关于幼儿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快乐”和“发展”是幼儿教育追求的核心价值。

1.快乐与发展课程的理念

“快乐”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表面层次的快乐,即幼儿在园时心情高兴和愉快;另一方面是指深层次的快乐,即幼儿在各项活动获得成功时体验到的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感。这两个层面的快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幼儿在幼儿园的快乐生活。但是,仅仅快乐不是幼儿阶段教育的全部意义,还应让幼儿在感到快乐的同时,在其他各方面也获得充分的、最佳的发展。

“发展”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幼儿在当前获得充分的发展,每天有进步;另一方面,这种当前的发展又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入学以后的学习,有利于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这种终身的发展与进步又会使他们未来的生活同样快乐。

幼儿体验到的“快乐”和“发展”,相互促进,因为只有幼儿是快乐的,才有可能主动活动、积极好学,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样,幼儿在成功、进步时必然是快乐的,会体验到自己很棒、很有价值,这种发展又会促使幼儿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

2.快乐与发展课程的教育内容

快乐与发展课程紧紧抓住“尊重、适合、快乐、发展”4个关键点,建构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引导教师改进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观察本班幼儿的表现,概括出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本班的教育目标。一段时间内的教育目标应涉及各个领域,不可偏废。

教育目标明确后,教育内容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生成教育内容。生成的内容可以是主题活动式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其中,主题活动应在幼儿有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生成与扩展,内容应是综合性的,各主题之间的转换应尽量自然、有衔接性。二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提供预设的教育活动。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既可以是先有教育目标,根据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使教育目标需求化;也可以是先有幼儿的活动,再根据活动赋予其一定的教育目标,并加以引导。

快乐与发展课程的具体教育内容一般包括:

(1)生活活动,如入园到离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

(2)区域活动,如建构区、科学区、运动区、角色区等各个区角的活动;

(3)集体活动,如参观、节日、做操、欣赏、集体教学等活动;

(4)综合主题活动,如“我爱家乡”“春天来了”等主题活动。

3.快乐与发展课程的实施

(1)创设教育环境。幼儿在园内接触到的所有精神氛围、物质材料、常规作息、人的活动构成了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其中,物质材料包括目标化的或主题化的墙饰、活动区、材料。活动区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结合教育目标而生成。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参与各种环境的创设及活动。

活动区的教育功能是综合的,各活动区之间可相互独立,也可以建立联系。活动区的材料允许幼儿根据活动需要跨区使用。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使用后注意收拾和整理,归回原位。还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宜他们感知的音乐环境、文学环境,引导他们去感受、理解和表达。此外,还应该提供适宜幼儿操作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械。

(2)选择组织形式。幼儿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全班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各种组织形式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个别幼儿独自的学习活动是很有价值的活动,教师不要任意打断。小组活动是幼儿阶段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其中小组的形成是在幼儿共同的兴趣或能力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全班集体教育活动要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兴趣、发展需要来确定。其中:

①活动时间:可安排在上午或下午,如上午幼儿以活动区活动等比较松散的形式进行感知学习,当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知经验后,下午教师就上午幼儿活动中有发展价值的“关键点”组织集体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归纳、提升他们的经验;

②起止时间:可根据幼儿的需要确定;

③活动地点:根据需要选择在活动室内、水房、大厅、院子里或幼儿园外;

④活动人数:依据幼儿意愿,部分或全体参加;

⑤活动过程:游戏化、活动化。(www.xing528.com)

在大班阶段,教师可依据需要适当增加次数,鼓励、吸引全体幼儿参加。

(3)各年龄班的主要活动方式。快乐与发展课程认为,从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总体发展水平出发,尊重每个孩子的实际身心发展水平,是实施保教工作的前提。无论是教育还是保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满足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身心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年龄班的主要活动方式及课程。

小班——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小班阶段的孩子,大多处于从家庭转向社会的特殊时期,都明显地需要情感呵护,对成人非常依恋;特别喜欢模仿;拟人化心理特征明显。所以,小班孩子经常需要教师与他们一起游戏,老师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理解和参与活动,满足孩子爱模仿的心理需求。同时,在结合根据实际活动需要而组织的教育形式(如集体活动中的讲故事)的前提下,以符合小班阶段孩子身心发展需求的“游戏化一日生活”来开展保教工作和实现教育目标,将更适合他们。

中班——目标化的活动区活动。中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爱玩、会玩等。而活动区的设置既能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体验规则,满足个性化发展与自主性游戏的需要,满足他们爱玩、会玩的心理需求。因此,活动区是实现中班孩子教育发展目标的良好途径。同时,在结合根据实际活动需要而组织的教育形式(集体活动)的前提下,以符合中班阶段孩子身心发展需求的“目标化的活动区活动”来开展保教工作和实现教育目标,将更适合他们。

大班——活动化的共同学习。大班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增强,合作能力增强,认知积极性和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发展。同时,即将步入小学也需要他们开始适应集体教育形式,因此与他人一起共同学习是他们需要的,也是要能够做到的。又由于他们还处于幼儿期,游戏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所以这时的集体活动、共同学习还应该是游戏化的、活动化的。同时,在结合根据实际活动需要而组织的教育形式(区域活动、个别活动)的前提下,以符合大班阶段孩子身心发展需求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来开展保教工作和实现教育目标,将更适合他们。

(三)绘本课程

1.绘本的概念

“绘本”这个词是从日语中借用过来的。它是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图有时甚至比文更多、更重要。一般而言,“绘本”也称为“图画书”(picture books)。图画书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的儿童图书。这一类书籍特别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所以版面大而精美,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而且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性。优秀的绘本能够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让孩子充分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绘本不同于一般的“小人书”、卡通图书或其他有图有字的儿童读物,它对语言、绘画和两者的构成形式均有特定的规范和要求,这些要求是按照不同阶段儿童的特质和需要形成的。

绘本教育也不同于讲故事。绘本不仅能透过生动的文字来了解故事,更能在多姿多彩的图画中加深读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带进了幼儿园。目前,绘本教学已在幼儿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2.绘本的特点

绘本以画为主,字少而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好的绘本,每张图像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可以表达绘本的整体意境,能给孩子预留想象的空间,能给孩子带来美的熏陶和教育。和其他儿童读物相比,儿童绘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图画具有完整性。绘本中的“图”并不是插图,也不是与文字脱离的配图,“图”本身就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简单地说,光看图也可以明白故事的内容。这就使儿童绘本深受一些不识字的幼儿和识字量不大的低年级孩子的喜欢。他们喜欢绘本中画面的流畅性和完整性。

(2)图画和文字的完美结合。儿童绘本将图画和文字完美地结合,弥补了两者的缺憾,发挥两者的优势。图画首先要考虑怎样直接地、快速地吸引读者;而在文字表达时,需要对图画进行精要的、传神的表达。

(3)内容充满趣味,主题富含哲理。儿童绘本之所以成为流行读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绘本的趣味性。无论是图画还是文字都妙趣横生。儿童能够在这样的童话故事或者生活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绘本内容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它的主题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并不是随便逗孩子开心的东西,而是用简单的图画和简单的文字,表达深刻的内涵,可以把很多的人生哲理、科学道理等传达给孩子们。

3.绘本课程的价值

(1)让幼儿学会阅读。

(2)让幼儿学会观察、想象、推理

(3)让幼儿学会丰富的语言。儿童文学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读的词汇,熟悉的语句结构,再将主题巧妙涵盖进去,汇聚成结构完整与内容丰富的故事。通过阅读,孩子无形中便培养出精湛的语文能力。

(4)让幼儿懂得美术欣赏。目前,绘本中的图画部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各种材质,营造故事情节,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享受文学,也感染到美学。在同一绘本中,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使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5)让幼儿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通过文字与画面,孩子能够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意无限扩大。引发儿童情感的共鸣、呼应,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儿童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象,做出种种猜想、推测。在这里,孩子的推理也许与故事不谋而合,也许相差悬殊,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表达。

(6)让幼儿懂得如何生活。口语教条式的灌输道德教育,僵化了教学方式,也拉远了与孩子的距离。然而,借着生活化的绘本内容,孩子通过同伴间的讨论,吸收、激荡、转化各种观点,最后学习到清楚的价值观,并将此种能力运用在日常生活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7)让孩子懂得什么是互动学习。听取别人的信息、补充别人的信息、传达自己的信息。

4.绘本课程的实施

(1)绘本的选择。

①要根据年龄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绘本。

②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和画面碰撞的基础,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绘本选择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

③为幼儿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的挑战。

④画面和颜色也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的,大块色彩和小块色彩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让他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颜色应是鲜明的,布局应是简单整齐的。

(2)绘本教学的主要方式。

①分段式阅读法——有机运用故事情节。分段式阅读法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绘本通常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故事的容量比较大,而且不少作品的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样的绘本就很适合进行分段式的阅读。

②主干式阅读法——突出呈现故事的主题。主干式阅读法指的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的前提下,抽出绘本主要的骨架展开教学的方法。在阅读这类绘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一次的阅读时采取先阅读故事的主要情节、简化语言等方式,再进行第二次的深入阅读。

③细节式阅读法——细致地感受作品精髓。细节式阅读法指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以图画为主,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一些图画设计得非常巧妙,别具匠心,既能协助突出主题,又能让人忍俊不禁,运用细节式阅读,体会绘本中这些精彩的部分,能让幼儿更细致感受作品,有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切入绘本阅读的教学活动。

④整体式阅读法——整体地展现作品内容。整体式阅读法是完整地阅读整个绘本的教学方法。精彩的绘本图画艺术性强,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题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完整的阅读能带给幼儿情感上的冲击、语言上的提升。在绘本阅读中,整体式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它经常在绘本的内容比较浅显或重复较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强、阅读相似的绘本、分段阅读之后等情况下使用。

⑤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这才能营造出绘本完美的感觉。因此,应针对不同的绘本展开教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可以将上述方法进行有机地组合,帮助幼儿读懂绘本,读透绘本,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拓展资料

绘本的分类

无论是原创绘本还是引进绘本都比较重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每个系列绘本都有自己的主题,对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意义,可以作以下的分类: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