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鹤琴推出的创新五指活动课程

陈鹤琴推出的创新五指活动课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鹤琴先生深入研究了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实际,在批判传统的死的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活教育”的思想,这是“五指活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要求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五指活动”来规定课程的内容。“五指活动”课程体现了他重视生活和重视儿童的课程价值取向。

陈鹤琴推出的创新五指活动课程

陈鹤琴(1892—1982)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他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经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思想体系,开创了我国现代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和实验的典范。

陈鹤琴从1920年开始,以自己的孩子为对象,进行了连续的追踪和观察,是我国运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最早的学者之一。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儿园,提倡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并根据中国的国情,从课程着手,亲自主持幼儿园课程的实验和改革,努力探索幼儿教育和课程改革之路,研究形成了“中心制课程”(即单元教学),奠定了我国第一个《幼儿园课程标准》的基础,为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五指活动”课程的目标

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支柱。学前教育课程是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来培养,又采用什么方式去培养,这是学前教育课程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陈鹤琴先生深入研究了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实际,在批判传统的死的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活教育”的思想,这是“五指活动”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他认为,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强调做人教育。即要教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强调了“做人”的基本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并从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活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身体,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智力,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和表意的能力;情感,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打消惧怕情绪。由此可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鹤琴就提出了比较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并适合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是难能可贵的。

(二)“五指活动”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支柱。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来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呢?对此,陈鹤琴先生一贯倡导“活教材”的观点,那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要求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五指活动”来规定课程的内容。

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为此,陈鹤琴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5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五指活动”课程体现了他重视生活和重视儿童的课程价值取向。这5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就像人的5个手指,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在这“五指活动”之中。但是这5个方面是有主次之分的。

陈鹤琴认为,儿童健康是幼儿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应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儿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为了培养儿童健壮的身体,幼儿园应十分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应带领幼儿多到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在接触自然中学到各种经验,还可以使他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沐浴到充足的阳光,活跃幼儿的气氛,强健幼儿的体魄,增加幼儿的欢乐。户外活动是保证和促进幼儿健康的有力措施。

此外,幼儿园应特别注意音乐,因为音乐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鼓励儿童进取。幼儿园应创设音乐环境,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和技能。

(三)“五指活动”课程的编制

1951年,陈鹤琴发表了《幼儿园的课程》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批判了欧美国家所实行的完全从儿童出发,缺乏系统性的单元教学的课程编制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园课程编制应遵循的10大原则,以及3种编制的具体方法。

10大原则是:

(1)课程的民族性:课程应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

(2)课程的科学性:课程应是科学的,不是封建迷信的。

(3)课程的大众性:课程应是大众的,不是资产阶级的。

(4)课程的儿童性:课程应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化的。

(5)课程的连续发展性:课程应是连续发展的,而不是孤立的。

(6)课程的现实性:课程应符合实际需要,而不能脱离现实。

(7)课程的适合性:课程应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儿童健康。

(8)课程的教育性:课程应培养儿童五爱、国民公德和团结、勇敢等优良品质

(9)课程的陶冶性:课程应陶冶儿童性情,培养儿童情感。(www.xing528.com)

(10)课程的言语性:课程应培养儿童说话技能,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根据以上10大原则,陈鹤琴修订了原定的教育单元,加入了五爱教育内容,形成了9项内容构成的课程结构:节日、五爱教育、气候、动物、植物、工业、农业儿童玩具、儿童卫生。这9项内容构成的课程结构,与其早些年形成的五指教育结构相比,增加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新的成分,具有时代特色。但是,这种新课程结构显得比较零碎,整体性较差。

课程编制原则还是比较宏观的,它的指导性比较强,但操作性比较差。陈鹤琴还提出了3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圆周法、直进法和混合法。

(1)圆周法。幼儿园每个年龄班预定的教育单元内容相同,研究的事物也相同,但所选教材的难度和分量应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各班要求由浅入深。

(2)直进法。就是将儿童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的深浅而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年龄班中,如小班研究猫和狗,中班研究羊和牛,大班研究马和虎。即是说,不同班的课题和要求都不相同。

(3)混合法。就是在编制课程的时候,以上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即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混合法是编制课程时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四)“五指活动”课程的实施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确定之后,任何组织实施课程来实现教育目标就成为关键。怎样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呢?陈鹤琴先生在对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学前儿童发展的课程组织法,即“整个教学法”。

陈鹤琴认为,“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也是整个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后来演变成为“单元教学法”。

单元活动大致要经历的过程与注意问题:

(1)本星期教师会议上讨论下星期大约可以做些什么。

(2)要做的活动拟定以后,于是商议它的内容,可以分几个步骤做到。

(3)教师将各活动内应用的材料和可以参考的书详细预备。不过所谓预备是教师自己的预备,不是替儿童件件预备停当,儿童可以不假思索地来享受。

(4)寻找或布置一个适当的环境来引起这个设计。

(5)儿童既然感兴趣,教师顺着儿童的兴趣,引起各方面的活动,并且各方面的活动与各科联络。但是并不强求合乎预定的设计。

(6)时间完全不限制。多做就多做,少做就引起别的设计来。

(7)儿童如不能维持到做完设计全部的历程,教师需要考察一下,究竟是什么缘故,可以补救吗?

(8)儿童临时发生特种兴趣,教师要尽力去指导,有时竟可以把全部预定的设计改变,做这个临时发动的事。

(9)幼稚生需要看到结果,所以各个设计中当分作许多小段落,来维持其兴趣。

(10)同一个设计单元里,各方面的活动很多,儿童愿意做任何一方面,应该让儿童自由去做,不过希望每个儿童每方面都做到。

(11)在同一个设计单元里,有许多活动是需几个人合作的,有许多工作活动只需单独做的。教师可以做他们的领袖,同时可以训练几个儿童来做领袖。

(12)每个设计单元里的每一个阶段或一方面的活动,得到结果,应当有极短的、简单的批评与讨论。

游戏法是整个教学法的具体化。游戏具有统整作用,在游戏中,学前儿童的身体能获得充分锻炼,展开丰富的想象,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学前儿童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前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

由于学前儿童都是具有差异的不同个体,每个儿童都是相对独立的,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一,兴趣不同,应采用小团体式教学,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在相互作用中都获得长进。

(五)对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的评析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但他不是一味地传授,而是根据时代背景与现实国情进行创新,很好地实现了本土化。陈鹤琴的“五指活动”是他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对儿童与教育的理解,对进步主义教育的批判和继承,特别是对我国社会文化的认识,为我国幼儿园教育创编的幼儿园课程。他针对传统幼儿教育中,教育内容仅仅是一些单调、零星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机械、死板、混乱的现象,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并创编了一个系统的、整体的“五指活动”幼儿园课程模式,构建了课程内容比较全面、组织实施方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课程体系。

“活教育”思想作为一个符合实际的教育理论成果,科学地指导了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五指活动”课程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当时的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指活动”课程提出的课程实施中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开始意识到了幼儿活动中的一些生成的东西,其中的许多观点对现代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