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课程内容范围及类型的优化方法

幼儿园课程内容范围及类型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分析发现涵涵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不在于其主观上想欺负同伴,而是其客观上缺乏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针对这一原因,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境,指导涵涵掌握了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如拿出玩具与大家一起玩,或扮演某个角色加入同伴游戏,学会等待、协商、交换、轮流等,引导其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目前,幼儿园课程大体存在着如下分类类型。

幼儿园课程内容范围及类型的优化方法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础知识、基本情感态度和基本行为方式。具体来说,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活动,课程内容是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探究、实验、交往、交流等,与材料、同伴等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情感态度和基本行为方式。

(一)课程内容的范围

课程内容的范围,指的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根据课程内容的定义,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知识是智慧和文化的结晶,知识不仅能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生活环境,还会通过这种认识影响他们的行动,比如避开危险、节约资源、从事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健康的活动等。同时,知识还具有发展价值,是智力发展、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培养的基础与前提。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基础知识的内容时,一方面不能过分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把知识的价值提到不恰当的高度,以免给幼儿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降低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造成其学习自信心的丧失;另一方面,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必要的知识学习,如选择课程内容时完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既不考虑哪些知识是幼儿必须掌握的,也不考虑如何帮助幼儿整理、扩充、提升其零散的生活经验。虽然幼儿园课程不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的,不强调系统的知识学习,但一些生活必需的知识还是要掌握的,帮助幼儿使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也很重要。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需要将幼儿必须掌握的或具有发展价值的基础知识纳入课程。这些知识包括:

(1)与幼儿的健康、安全有关的知识。如,生活卫生习惯、保护自身安全、心理健康等。

(2)有利于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交往问题的知识。如,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的意义等。

(3)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知识。如,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常见事物的名称、属性、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

(4)为今后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打基础的知识。如,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概念等。

(5)为成长为高素质公民奠定基础的知识。如,简单的环保知识等。

2.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

情感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个体的情感态度构成其行为的动机,影响其行为表现;同时,人的情感态度都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形成后具有适应环境的作用。情感态度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类似的体验积累得多了,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性。

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同化、强化、体验等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幼儿形成和发展其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榜样)对人、事、物的行为方式是幼儿学习基本态度的方式之一。幼儿可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也可以是电视、图书中的虚构形象。同化是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外部环境的一种不自觉的调试,如果周围的人都是彬彬有礼的,幼儿自然而然也就学会礼貌待人。同化尽管也有模仿因素的存在,但是更强调团体行为与情感态度对幼儿的感染与熏陶。当个体的情感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对于年幼儿童来说,来自于教师、家长的赞许的力量非常强大。所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待人、事、物的态度,环境的正面影响非常重要。体验是幼儿的重要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情感态度的学习尤其离不开相应的体验学习。

3.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

人类的活动大体有几种基本类型,如生产劳动、社会交往科学实验等,每一类活动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方式方法和基本的原理原则。一些基本的行为方式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掌握了基本行为方式之后,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让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的基本活动包括生活、交往、学习等几种类型,具体又可分为自我服务、锻炼身体、游戏、观察、探索、交流、表达等。各种活动都包含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例如,如何穿脱衣服?如何使用筷子?如何洗手?如何计划自己的活动?如何解决交往中的公平问题?如何选用工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加入同伴游戏?如何阅读绘本?等。幼儿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活动方式往往存在于他们经常进行的活动中,幼儿园教师要抓住教育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有益的方式指导幼儿学习。例如,经常有幼儿报告涵涵打人,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涵涵攻击的对象多是他喜欢的伙伴,攻击的理由多是“我想跟他玩,可是他不理我”“我也想看那本书,可是他不给我看”……教师分析发现涵涵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不在于其主观上想欺负同伴,而是其客观上缺乏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针对这一原因,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境,指导涵涵掌握了一些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如拿出玩具与大家一起玩,或扮演某个角色加入同伴游戏,学会等待、协商、交换、轮流等,引导其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www.xing528.com)

(二)课程内容的类型

幼儿园课程内容可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分类。目前,幼儿园课程大体存在着如下分类类型。

1.按学科结构分类

我国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将课程内容分为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六科。

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式)

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五个领域,这是以幼儿活动的对象类别(健康生活活动、科学探索活动、社会交往活动、语言交流活动和表现与创造活动)为标准而划分的。

1997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则把学科逻辑顺序和幼儿心理顺序结合起来,将课程分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个领域。

3.按课题或问题领域划分

上海市的课程文件《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把课程内容分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三个方面;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的“生存课程”将课程内容分为学生活、学学习、学做人。这样划分课程内容的依据是幼儿的基本学习课题或问题领域。

4.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

英国的《学会学习》课程的内容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划分的,具体分为:自我意识、社会能力、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动作与感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感与创造意识七个方面。围绕上述内容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和游戏并加以组织,便构成了课程。

5.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围绕关键经验的活动)划分

欧美一些国家的幼儿园根据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把课程内容分为游戏、工作、唱歌、律动、感觉训练、故事、实物观察、烹饪等。凯米-德弗里斯课程则按照皮亚杰对经验的分类(物理经验、社会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将课程内容视为能提供给幼儿“关键经验”的各种活动,其课程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日常生活活动、传统活动和来自皮亚杰理论启示的活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课程内容划分方式。“课程内容如何分类,或多或少从一个侧面反映课程所强调和突出的价值。但严格地说,如何分类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各种课程框架下的内容是否能保证幼儿的基本学习,是否能为其合目的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