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也称纵向结构。幼儿园课程目标有多种层次,从上到下至少可分为下面四个层次。
1.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
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所规定的保育教育目标,也就相当于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总目标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形成了课程领域目标。这类目标一般比较宏观,表述相对抽象。
2.年龄阶段目标
这一层次的目标是小、中、大三个年龄班一年的目标,即中期目标或中观目标。这三个一年目标之间衔接性强,分阶段实现。以“语言”领域为例,小班、中班、大班的目标分别如下。
小班:①喜欢听普通话并愿意学说普通话,逐渐发准易错音。②能认真安静地听别人讲话。③愿意和别人交谈,能用简短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学会用礼貌用语。④喜欢听老师讲述故事和朗诵儿歌,能初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能独立地朗诵儿歌。⑤喜欢阅读,爱护图书。养成正确的看书姿势,学会按顺序看图书,能独立看出画面的主要变化,能在成人的帮助下看懂图书的内容。
中班:①继续学说普通话,学会正确发出困难的、容易发错的音,尤其注意方言对正确发音的影响。②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说话,围绕提出的问题正确回答。③乐于在集体中大胆回答问题,喜欢与人交谈。④能用完整的语句连贯地讲述。⑤理解故事、儿歌的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喜欢听故事、朗诵儿歌,创编、表演和复述故事与儿歌。⑥喜欢看图书,能按顺序翻阅图书,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⑦对文字感兴趣,愿意学认常见的文字。
大班:①养成积极地运用普通话与人交流的习惯,并且能从中获得快乐的体验。②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能准确地理解语言内容,把握语言信息的重点和要点。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运用交谈、讲述、讨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展开语言交流活动。④丰富幼儿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欣赏,能感知各种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特点,并且能尝试性地运用艺术语言。⑤喜欢看图书,能激发初步的文字书写的兴趣,了解文字、标记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年龄阶段目标的再细化,这个“单元”,既可是主题活动的“单元”,也可是时间“单元”。当它作为时间单元时,这层目标也就相当于“月计划”“周计划”的目标。例如,中班“欢乐的年、热闹的年”主题活动目标:了解当地过年的传统习俗,扩展幼儿有关过年习俗的经验;体验并理解当地过年典型习俗的意义;会说祝福语,能用合适的祝福语给同伴、长辈拜年;感受节日的气氛,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友情;能用清晰的语言交流过年的经验;能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过年的经验;增进对当地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教育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指某一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它比较具体、微观,直接指导和制约幼儿园具体的教育活动。例如,以中班社会教育活动“我的优点”的活动目标为:鼓励幼儿找出自己的优点,鼓励幼儿说出同伴的优点,使幼儿为自己的优点感到自豪。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课程目标的“层次”是纵向探讨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的结构就是从横向对课程目标体系进行探讨。构建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常有两种框架结构。
一种是以内容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我国的幼儿园大多采用这种思路建构课程目标体系,如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再分别确定每个领域的课程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表述的课程目标如下。
(一)健康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www.xing528.com)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四)科学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艺术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另一种是以身心发展为框架建构的课程目标体系。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以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建立教育目标体系提供了一个规范化、清晰化的标准。他们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分别是:(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的发展。每一领域又按其性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层次。如:认知领域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主层次;情感领域分为接受(留意)、反应、估价、组织、性格化五个主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则分为反射动作、基本动作、知觉能力(动觉、视觉、听觉、协调)、体能(耐力、韧性、力量)、敏感性、技巧技能(各种适应能力)和有意沟通(表现动作、创造性动作等)。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标准,体现了对儿童的发展价值的重视与关注。《英国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以儿童身心发展为结构框架表述的课程目标如下。
(一)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有极大的兴趣去主动学习;能够自信地尝试新活动、新思想,以及在一个熟悉的小组中发言;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安静地坐着,并能够集中注意力;面对重大且有意义的经历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感受;对自己及他人的一些需求、意见和感受形成意识;学会尊重自己及他人的文化和信仰;与成人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个组织或者阶级的一员,学会轮流讨论和公平分享,理解该组织中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而和谐相处;明白对和错,并知道其原因;学会认真考虑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并知道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二)交流、语言和读写
学会与他人交流、协商计划、轮流讨论;在游戏或者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言;学会细心聆听并回应他们所听到的相关评论、问题和行动;学会聆听故事、音乐、儿歌、诗词,并且进行补充;拓展自己的词汇,探索新单词的意义和发音……
(三)数学发展
在熟悉的情况下讨论和使用数字;学会辨认数字1到9;利用某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会对10个以内的日常物品进行计数;在日常活动的讨论中,能够使用涉及加、减的词汇;学会使用数学术语;开始学习加法、减法;讨论、认识简单的数学模式……
(四)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
学会正确使用自己的器官去探索各种对象和材料;理解相似性、差异、模式、变化等概念;学会提问;学会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懂得选择合适的材料,学会在必要时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会选择需要的工具和记数,对材料进行塑造、组装、衔接……
(五)身体发展
能够安全地、有信心地、富有想象力地进行移动;学会控制和协调自己的移动;学会在平衡和攀爬设备上进行各种动作;意识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知道哪些事情有利于自己的健康;了解自己在运动时身体发生的变化;掌握使用各种设备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安全操作工具并建构可塑性材料。
(六)创造性发展
学会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如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感觉到的刺激;学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情感,这些方式包括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去进行设计、制作、角色扮演、运动、唱歌、音乐表演等;学习探索颜色、结构、形状、形式、二维或三维空间;探索声音是如何被改变的,学会唱简单的歌曲;认识反复发生的声音以及声音模式,学会伴随音乐进行运动;在艺术、设计、音乐、舞蹈、角色扮演、故事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既要考虑幼儿园课程的内容结构,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也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结构,即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方面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