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原则与理念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原则与理念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课程模式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是否成熟,关键看其是否有清晰的、正确的课程理念。这里,我们只介绍幼儿园课程应确立的基本理念。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幼儿园课程设计者的基本条件就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兴趣、需要有一定把握。做中学就是动手操作、直接体验、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可见,做中学是幼儿获得经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原则与理念

每所幼儿园课程行动背后都有相应的课程理念做支撑,区别在于有些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有些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是错误的;有些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是清晰的,而有些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是模糊的。如某幼儿园的教师们相信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至关重要,因此将其课程命名为“创造性课程”,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都关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一种课程模式或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是否成熟,关键看其是否有清晰的、正确的课程理念。这里,我们只介绍幼儿园课程应确立的基本理念。

(一)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幼儿生理、心理、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其发展的不同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彼此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对学前儿童来说,生理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基础,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儿童生理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其心理发展成为可能的物质基础。脑科学的研究则表明:儿童的大脑由众多细胞组成,它比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多样,大脑的重量虽然只占体重的1/47,但它消耗的氧量却是人体的1/4。经常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能促进新陈代谢,保证大脑有充足的氧气,细胞变得活跃,大脑功能得以改善,使儿童学习、活动质量均有所提高。

应该说,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犹如木桶的各块木板,只有每块木板都长而结实,木桶才能盛更多的水。如果其中某块或某些木块短而单薄,那么木桶所盛的水就少甚至不能盛水。2007年加拿大《早期幼儿学习报告》指出:“早期的学习和发展必须以幼儿身体的、情感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在人生初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依赖于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会伤害幼儿整体的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就是满足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整体发展,任何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发展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

(二)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

教育要遵循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尽量站在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立场上,与儿童一起建构课程。把儿童的成长真正地与教育联系在一起,才能实践旨在生命、促进生命的教育。关注儿童的教育,应该承认并尊重儿童固有的本性,关注并重视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关怀生命、关注生活的幼儿园课程不是为了成人的需求而构建的,而是为了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是一系列源源不断的、引人入胜的生活活动;不是人类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的地图,而是一幅儿童自身生活的画卷。幼儿园课程不是让儿童端坐静听,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去探索、交往、体验和感受,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课程展开的过程,也是儿童的生活过程。

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日本幼教大纲在“幼儿园教育必须重视的基本事项”中第一条就是:在与幼儿期相适应的生活、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能获得直接体验的生活中展开教育。幼儿的科学教育、语言教育、美感教育等都强调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可见,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与实施途径。

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也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而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成长的现实的、感性的、能彰显主体性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只有体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内容才能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就是关注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幼儿园课程设计者的基本条件就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兴趣、需要有一定把握。

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幼儿对知识、技能及品德的学习,不能借助概念和理论,一定要将知识、道理和技能还原为产生它们的实践探索过程,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因此,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就是行动化的课程内容。

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内容资源,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因此,只有对生活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教师,才能真正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幼儿的发展就是在解决生活和游戏的问题中实现的。那些来自幼儿生活的课程内容,能让幼儿更充实;那些通过幼儿的生活来实施的课程内容,能让幼儿觉得更亲切、更有兴趣。

(三)凸显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1.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课程实施要凸显活动性特征

幼儿具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部分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点明了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生活中学,幼儿只有如此学习才能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由其年龄认知特征、所持有经验的特征所决定的。

(1)做中学。做中学就是动手操作、直接体验、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是其自我意识发展、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鉴于“做中学”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陈鹤琴先生针对当时幼儿教育的弊病,也强烈主张“非从‘做’做起来不可”,并把“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作为他的“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可见,做中学是幼儿获得经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与方法。(www.xing528.com)

(2)玩中学。玩中学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教育研究表明,幼儿学习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知识,一是成人教给他们的现成知识,二是在游戏中自我学习的知识。成人教的知识幼儿往往容易忘记,而他们自己在游戏中自主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却能持久保存并迁移使用。如在游戏中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自信心、同伴意识、语言与交往技能、探究与想象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等,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一直影响到其青年期的生活及行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而游戏就是最适合幼儿天性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因此游戏中的幼儿是积极主动的“自我指导的学习者”,游戏中学习的效果最好。另外,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体验和经历许多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的事情,可以摆弄、操作许多材料或工具,探究自己喜欢的问题。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假扮爸爸、妈妈、医生、收银员、售货员等角色,激活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感受,内化人际交往规则,进而灵活地与人交往、对话。

(3)生活中学。生活中学是指幼儿的学习主要不是在成人主宰的课堂里进行,而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展开。幼儿以自己的生活为学习内容,也以自己的生活为学习途径,通过在生活中学习,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即为了学会生活通过生活来学习生活,学习与生活相互交融。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儿童的生长是在生活中展开的,生活是生长的条件,生长是生活的内容,发展、生长就是生活。杜威反对教育仅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观点。该观点特别适用于幼儿教育,幼儿的学习就是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玩、交往、探究等活动中进行的。

总之,幼儿的学习就是在生活、游戏中,通过参与活动、体验、操作、探究,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幼儿园课程实施要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2.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决定了幼儿课程实施要凸显体验性特征

学习品质是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它在幼儿期出现、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品质有: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

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幼儿教育的潮流。美国于1991年在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提交的有关“入学准备”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学习品质的培养;许多国家的儿童学习目标中都有关于学习品质内容的明确表述。教育研究的结果表明,仅仅追求知识目标,重视立竿见影的、可测量的、可应试的外源性知识的学习,忽视幼儿内在的学习品质培养,是不利于幼儿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爱学、会学、主动、坚持、专注、负责、活跃的思维、想象、创造等品质,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信心、对他人的信赖、对自然和社会的亲近,为其以后形成健全人格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幼儿园教育的使命。

(四)实施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

应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多渠道搜集有关幼儿发展状况、教师教育行为及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信息和意见,与改进措施相衔接,逐步形成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和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有效机制。

1.课程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课程评价应重在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与待发展之处,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搜集幼儿的信息,据此教师才可以有效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将幼儿的整体发展落到实处。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要特别注意:明确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寻找每个幼儿的优点与待发展之处,并据此提供适宜的教育活动方案;幼儿的发展要多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评价要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注意全面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

2.课程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

课程是有生命的,要经过设计—实施—评价—再研讨—再设计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完善。作为课程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课程评价中,教师的工作会被当作主要的评价对象。但课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者,也必须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课程评价工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

3.课程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园课程发展

完善原有课程是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之一。由于评价具有诊断功能,能及时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原有课程的不足或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