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建立以后,在一段时期内备受冷落和打击,但孔门弟子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坚持他们的信仰,继续传播他们的学说。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儒家学者也很活跃。 孔丘七世孙孔鲋就抱着儒书,四处寻找机会以求儒家学说的发展,然而群雄混战的时期,讲究仁义的儒生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他们受到的待遇也很可怜。 刘邦就是非常轻视儒家学派的人,他见了儒生,就把他们的帽子抓下来,当众往里面撒尿。
刘邦与大臣们无拘无束饮酒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他的那些大臣,将军还和当初一起打天下的时候一样。 在皇宫里,就像过去在刘邦家里一样,随意吃喝玩乐,喝醉了就放声高歌,有的还拔出刀剑砍柱子助兴,场面混乱不堪。 刘邦很想改正一团糟乱的情况,但他在马上得天下,不知道如何才能改正。 这时儒家学派觉得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这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博士之一的叔孙通就请求由他制定朝见皇帝的仪式——简称“朝仪”。刘邦对儒家学者并不十分信任,生怕他们会搞出些让自己头疼的繁文缛节,所以他吩咐说:“你可以试着制订礼仪,但不能太复杂,在我可以接受的的范围内去做。”叔孙通特地到儒家学派发源地故鲁国首府曲阜,请了30 余位专家,连同自己的门徒100 余人,共同拟订规章,并加以演习。一个月后,再集合大臣将军们演习。
到了公元前2 世纪第一年(公元前200 年),长乐宫落成,群臣朝贺,正式启用“朝仪”。 大臣和将军们在宫廷官员引导之下,顺序入殿(宫,指整个建筑;殿,指宫中某一部分建筑),分为两班,在两厢坐下(那时候的坐,是坐在跪着的自己的双腿上,一直到9 世纪以后,中国才流行椅子凳子)。 禁卫军官则在大臣将军们身后站定,然后听见宫廷司仪,从远到近的传报:“皇帝驾到。”刘邦坐着特制的用人拉的“辇车”,缓缓出现。 宫廷官员引导大臣将军们按照官职大小的顺序,一一念出他们早已背诵滚瓜烂熟的祝贺言词。 这时,宫殿上人人伫立,沉静肃穆。
叔孙通
接着,宴会开始,大臣和将军们都向前伏着身子,仰头上望,任何人都不许可挺直脊梁,端端正正地向前平视——必须爬到地下,再仰颈抬眉上看。 儒家用这样一个姿势来表示君王的尊贵和臣下的卑贱。
宴会进行中,文武百官有顺序的向刘邦敬酒祝寿,连续九次。 最后,宫廷官员大声宣布:“宴会礼成。”监察官(御史),把动作不合规定的大臣将军,一一赶出殿外,指控犯了“失仪”之罪,提出弹劾,要求处罚。 这种情形一般是罚钱而已,但皇帝也可以此为借口,予以免职或砍头。 于是一场宴会下来,所有人都不敢大声呼吸,更不要说喧哗吵闹。 刘邦大喜说:“哎呀,我到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威风。”立即擢升叔孙通当九卿之一的“奉常”,给予丰厚的赏赐,门徒们也都被授予官职。
从此,皇帝不仅是和普通百姓,即便是和最亲信的大臣,也保持着距离,以使皇帝看起来高高在上。 战国时代那种君臣间膝盖碰着膝盖长谈的时代,从此再也没有在中国封建王朝出现。 儒家的“礼”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区别开了西方专制君主和东方专制君主。
儒家学派的那一套繁文缛节虽然博得了皇帝的欢心,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正逢黄老政治时代,所以儒生只能保持官位,却难以在政治上有大的作为。 博士辕固生运气就比较坏,他对当时重视李耳、庄周的学说的情形发了几句牢骚,窦太后就命他赤手空拳到兽栏里打野猪,幸亏汉景帝刘启悄悄地给了他一把刀子,才算活着回来了。(www.xing528.com)
后来,宰相赵绾也曾经计划提高儒家学派的地位,排斥其他学派,窦太后很快把他逮捕下狱,赵绾在绝望中自杀。 直到窦太后逝世(公元前135 年)后,儒家学派才开始时来运转。
刘启的儿子刘彻于公元前141年即位,在宰相卫绾的建议下,于次年(公元前140年)举办一次全国范围内的人才选拔,为国家选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国家管理人才,由皇帝亲自考试。
由于卫绾是儒家学者,儒家学派人士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唯一的国家管理人才。 一位专门研究《五经》之一《春秋》的博士董仲舒,在他的试卷中,声称其他学派全是左道旁门,邪说妖言。 他建议:“凡是不在《五经》之内的著作,以及非孔丘所传授的书籍,应一律禁绝,不准流传。”在卫绾的影响下,皇帝把他列为第一名。
董仲舒的意见,既然经过皇帝采纳,那么便成了国家的政策。 于是,一个重大的巨变悄然发生。
第一,祭祀部(太常,即奉常)之内,所设的“博士”官职,原来由各学派人士分别担任。 此后只有儒家学派才能充当,而且只能是研究《五经》的儒者。 其他学派人士,全被驱逐,儒家遂独霸学术中枢,定于一尊。 其他学派的著作既被政府长期的视为“邪说”、“妖言”,不允许阅读研究,也就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诸子百家只剩下一家,一家中只剩下《五经》。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来唯一的正统思想。
第二,儒家学派在祭祀部(太常)之下,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 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经过一定程度的学习,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即所谓的“学而优则仕”。 成为平民进入仕途的捷径,使天下莘莘莘学子为了做官而努力学习儒家经典。 久而久之,儒家弟子布满了各级政府,儒家学说成为一种排他性极强的系统。
第三,儒家学派认为一切都是从前的好,特别是三皇五帝时代,那个时候,民风淳朴,君主贤明,大臣都很忠诚。 同时,儒家学派认为人的所有好品德中最重要的是守礼,尤以丧礼占首要地位。 三年之丧,此后逐渐推行。 一个中国人,一生中要用6年的时间,悲悼他死去的父母,不能做其他的事,不然就是对父母不恭敬。 除了这个最严重的一环,其他随之而来的礼教,更数不胜数,像“避讳”之类,使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儒家学说统一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