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的内容与分类
材料是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资要素。
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劳动对象,一般叫原料,如冶炼金属的矿砂、用以纺织的棉花、制造面粉的小麦;以经过工业加工的产品作为劳动对象的一般叫材料,如各种钢材。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把原料和材料合并起来叫作原材料。
材料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经过加工后构成产品的主要实体,这种材料是主要材料,其余各种材料只在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称为辅助材料。
在实践中企业使用的材料名目繁多,如果简单地将其归为上述两种,既不利于材料管理,也不利于加强材料的核算。为此一般将材料按用途分为以下几大类。
(1)原料及主要材料
原料及主要材料是指经过加工后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和材料,如机械制造业中的金属材料、冶炼企业使用的矿石,以及纺织企业使用的原棉和外购的棉纱半成品。对于购入企业来说,外购半成品同原材料一样都是劳动对象,在继续加工过程中形成产品的主要实体,从理论上讲也应将外购半成品列入原料及主要材料这一类别。但是,有的企业为了加强外购产品的专项管理和核算,将外购半成品作为材料的一个独立类别。
(2)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是指在生产中不构成产品的主要实体,只起一定辅助作用的各种材料。辅助材料在生产中的具体作用不同,有的与产品的主要材料相结合有助于产品形成,如染料、漂白粉和油漆等;有的供劳动资料消耗,如起润滑、防护作用的润滑油和防锈剂等;有的为正常劳动提供条件,如各种清洁用具和照明灯具等。
(3)燃料
燃料是指生产过程中用来燃烧的各种材料,是燃烧时能产生热能或动力和光能的可燃物质。按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液体燃料(如汽油、煤油、石油)和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沼气)。按类型不同可以分为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甲烷)、生物燃料(如乙醇、生物柴油等)和核燃料(如铀235、铀233、铀238等)。有些气体燃料可以压缩为液体,如液化石油气包括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如煤、油、天然气等。燃料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有所不同,有的直接用于工艺技术过程,如铸造车间用的燃料;有的用于生产动力,如发电车间用的燃料;有的用于一般用途,如取暖用的燃料。
(4)修理用备件
修理用备件是指为修理本企业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所专用的各种备品、备件,如齿轮、轴承、阀门、轮胎等。修理用的一般零件属于辅助材料。在修理设备时用来更换磨损和老化零件的零件叫作配件;为了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在备件库内经常保存一定数量的配件,这些配件叫作备件。
配件和备件是做好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配件和备件供应及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设备完好率,还可以缩短设备修理停歇时间。机械制造企业的维修备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种零件:使用期限短(3~4个月)的易损零件;制造工序较长,需用专用刀具、夹具加工而又易损坏的零件,如涡轮、花键等;设备上相同零件数量较大,或厂内同类设备多而消耗量大的零件;需要制造的大型复杂零件及铸、锻件,以及需要向外厂委托加工的零件、外购件,如皮腕、链条、液压元件等;稀有、关键设备的全部配件。
上述各种材料还可以按性质、技术特征和规格等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以满足实物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
企业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很多,为了保证材料名称在使用时的一致性,避免相互混淆,出现差错,简化会计核算,可以编制材料目录。
材料目录应列明各种材料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性能、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价等项目。材料目录应根据技术管理要求,由材料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制定。
如果企业所需用的修理用配件或包装物的数量不大,资金占用不多,也可以将其并入辅助材料一类。
企业通常设置“在途物资”“原材料”等账户对上述材料进行核算。其中,“原材料”账户通常核算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外购半成品等材料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
知识点拨
材料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配件、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费用。材料费用的分配是指定期根据审核后的领退料凭证,按照材料用途对材料费用进行归类,并将其中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将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费用计入有关账户的过程。
2.材料费用的核算
材料的计价方式有按实际成本计价和按计划成本计价两种,材料的计价方式不同,则发出材料的成本的确定方法也不同。
(1)实际成本计价方式下发出材料的成本的确定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的确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成本法和个别计价法。选择适当的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对于真实反映材料价值,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企业的损益是十分重要的。
①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实物流传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存货的成本在后购入存货的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具体计算过程因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已经讲解,这里不再举例说明,以下几种计算方法都不举例说明。)
采用这种方法,在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时,可以随时结转材料发出的成本,但较为烦琐,如果物价上升,则会造成期末材料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材料的成本偏低,进而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
②月末一次加权成本法。
月末一次加权成本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本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用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本月月初存货成本除以权数,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全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采用这种方法,在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时,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核算工作比较简单,如果物价波动,对材料成本的分摊较折中,对产品生产成本影响相对来说也较折中。
③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个别计价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并且该方法确定存货的成本最准确。
在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因产品是分批别生产的,材料也可以分批别领用,所以对发出材料的计价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既准确又方便。(www.xing528.com)
(2)计划成本计价方式下发出材料的成本的确定
在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发出材料的成本是按计划价计算的,需要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以便于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为此,需要首先确定入库材料成本差异额和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成本差异率一般应按材料类别分别计算确定。如果企业当月消耗的材料主要是期初库存材料,也可以采用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以适应成本计算的要求。企业应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选择本月或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进行计算。一旦确定,不应随意变动。根据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率,可以将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3.材料领用凭证及材料领用控制
(1)材料领用凭证
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领用的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很多,为了明确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便于分配材料费用,在领用材料时,应办理必要的领料手续。生产单位或其他部门领用材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审核,只有经过有关人员签字审核,才能办理领料手续。在实践中,领料凭证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领料单。
领料单是由领用材料的部门的人员(简称“领料人”)根据所需领用材料的数量填写的单据。领料单一般采用一次凭证。领料单如表3-1所示。
表3-1 领料单
②领料登记表。
对于一些经常领用的消耗性材料,可以不必每次填制领料单,每次都经过审批,只要每次领用时在领料登记表中登记即可。领料登记表是一种多次使用的领料凭证,通常在一个月内连续使用,月末汇总记账。领料登记表如表3-2所示。
表3-2 领料登记表
续表
③限额领料单。
限额领料单是一种多次使用的累计领料凭证,在有效期内只要领用数不超过限额,就可以连续使用。限额领料单适用于经常使用且有领料限额的材料的发出业务,限额领料单如表3-3所示。
表3-3 限额领料单
④退料单。
采用上述各种领料凭证领用的材料,月末如果未用完,应办理退料手续。对于下一月份不再使用的材料,应填写退料单,将材料退回仓库;对于下一月份还要使用的材料,可办理假退料手续,即填制本月份的退料单与下一月份的领料单,并在仓库办理退料和领料手续,但材料仍在原车间、部门,并不退回仓库。退料单如表3-4所示。
表3-4 退料单
(2)材料领用控制
材料领用涉及材料的使用单位和材料的仓库,为了明确管理和核算的经济责任,应做好以下控制工作。
①健全发出材料计量制度和领用凭证制度。
库存材料数量计量可以采用两种盘存方法:一种是永续盘存制;另一种是实地盘存制。
②健全材料退库和盘点制度。
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领料凭证制度,但是对月终已领未用的材料的核查和盘点工作不够重视,影响核算的正确性。月终凡是车间部门已领但未用的材料,都应办理退料手续,以便正确计算本期材料消耗。
③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加强发料控制。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的材料数量标准。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是加强材料费用控制的主要方法。利用消耗定额可以查明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实际消耗量与消耗定额之间差异的产生原因,明确责任。
做好以上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强化对材料费用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为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