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2008—2011年,基金份额增长缓慢,基金市场处于停滞期。公募基金从2007年的巅峰状态超过3万亿元,跌至2008年年末的1.9万亿元。2008年之后,虽然每年都有新基金发行,但是资产净值始终未能超过2007年年末的水平。
停滞期内,基金仍在拓展新客户和新渠道,其中客户从零售转向机构,渠道从银行转为多样。在客户类型上,2009年9月,中银基金与中国银行合作的中银专户主题1号进入募集程序,并在发行当日成功募集近4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只成功募集的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一对多”产品。在渠道选择上,2011年,新基金面临市场震荡低迷和银行理财产品客户吸引力强的双面夹击,银行“一家独大”的销售格局使许多基金公司不堪重负。2011年10月1日,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独立基金销售机构。2011年四季度,证监会正式接受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申报,第三方销售大幕正式拉开,天天基金网成为首批获牌的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
2009年起,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逐渐成为资管的主流产品,按期限延伸的产品线开始发展。国有银行则凭借其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力优势,逐渐在国内理财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银行顺应客户需求推出期限较短、收益稳定、资金门槛不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但新股产品和权益类产品规模萎缩。(www.xing528.com)
2009年后,“4万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显著,经济过热造成了房地产价格高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高企等一系列问题。2010年起,银监会开始限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房地产及地方融资平台的表内贷款受限,但相关项目的融资需求仍在。融资方通过银行和信托合作绕过表内的信贷管制,进行表外融资,这种情况下信托与银行的联动作用增强。信托扩张的机会来自银行通过购买资管产品实现“出表”的需求,即银行通过同业交易将原本是信贷的业务转换成同业投资业务。
这种模式使得信托找到了看上去合意的资管模式,即与银行合作,借助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信用,维持产品刚性兑付,扩张规模,同时收取较少的管理费。信托行业开始进入2010—2016年的7年黄金增长期,面对这样一块蛋糕,包括券商、基金子公司等资管机构也分外眼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