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产业链短板暴露,加快补齐供需缺口

中国产业链短板暴露,加快补齐供需缺口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中国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短板开始暴露。针对疫情之后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党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中国产业链短板暴露,加快补齐供需缺口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三大产业中心之一。截至2015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扩大至24.5%,相比1995年增加超过20个百分点。总量上,中国制造业规模已于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之最,产业链长度、广度均为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从结构上看,中国的生产优势还集中在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如纺织品服装皮革及相关产品,纸制品与印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芯片、硬件、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仍依赖于进口。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201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制造业产业链60%左右安全可控,有8类产业对外依赖度极高,占比30.8%,包括集成电路产业(光刻机)、通信装备产业(芯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轴承和运行控制系统)、电力装备产业(燃气轮机热部件)、飞机汽车等产业。具体来看,中国工程院针对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产业进行的国际比较分析显示,中国与世界差距较大的产业有10类,分别是飞机、航空机载设备及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节能汽车、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中国与世界差距巨大的产业有5类,分别是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航空发动机、农业装备。随着全球贸易摩擦加剧,中国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短板开始暴露。

针对疫情之后日益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党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新发展格局的主线逻辑下,以下三大领域的产业将充分受益:政府鼓励和政策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担“补短板”职能;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产业;基础设施的供给创新。

中国明确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清华大学能源环境与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中国将在2030年达到约102亿吨的碳排放量顶峰,在2060年将降至2亿吨左右。为完成这一目标,从2019年起,中国的非化石燃料在能源总供给中的占比将从15%升至84%。在这一战略目标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政策着重支持的领域,行业需求有望加速扩张。

“发展服务消费”是需求侧改革的重要作用之一,未来服务产业预计会有较大发展空间。当前情况下,在服务产业中,发展较为迅速和突出的是在线教育和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约225亿元,实现了约9倍跨越,2022年有望超过275亿元。

疫情带来的影响使得线上教育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教育模式。依托于互联网发展,在线教育很好地弥补了低线城市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了供给端的创新与提升。在5G技术普及之后,在线教育的形式与覆盖程度、渗透率都会有较大的提升,整个产业将迎来更快发展。(www.xing528.com)

疫情期间,居家时间延长导致居民娱乐需求提升,短视频成为抢占用户时间的“时间黑洞”。根据极光大数据,截至2020年9月末,在移动网民人均App(应用程序)每日使用时长中,短视频占比提高至26.6%,成为第一大行业。人均每日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0.5小时。随着产业政策引导规范化、行业活跃规模趋稳、内容生态逐步成熟,短视频行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从流量价值到用户价值的转变将构建短视频产业的第二曲线,消费、供给、内容、平台均有望出现新的变化。随着5G、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IoT(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短视频将以新的形态渗透进更多领域。

线上化提速催生了巨量数据处理需求,云服务巨头纷纷响应,加快推进云计算业务。疫情对企业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为应对线下活动受阻困境,企业纷纷转为线上,对协同办公、CRM(客户关系管理)、数字化采购等领域的云产品需求显著增加。新基建推动了云、AI、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与工业、金融等行业的融合。泛政府行业持续投资拉动了云服务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面对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云服务供应商推出了公有云、本地云、托管云、边缘云等多种模式,以更丰富的服务组合拓展更多政府、金融、工业、医疗、交通、能源等客户,云计算迎来爆发式增长。IT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范围内,企业在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接近330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双循环战略”的落地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为其“保驾护航”。资本市场会引导经济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聚,创新型企业可充分借助资本市场摆脱成长初期的资金困境,顺利实现新商业模式的价值兑现。尤其是科技企业,培育期长且投入高,未上市前融资渠道有限,高风险属性需要高风险偏好股权融资进行对接。美国华尔街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硅谷的创新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是美国科技和创新实力能够持续全球领先的重要保障。许多科技巨头也是借助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力量才得以崛起,如亚马逊特斯拉、微软等。这些企业通过上市打通融资通道,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股权或债权融资,实现以最低的资金成本、最优的方式融资,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实现自身扩张的同时,避免了科技企业容易出现的资金链断裂的隐患。

相比之下,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导致日本在科技创新领域日渐没落。受此影响,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日资企业,仍然是1950—1990年发展起来的汽车和数码产品产业,如丰田汽车、索尼本田汽车。在传统互联网、新一代移动互联网、5G等高新技术领域,日本均未出现有竞争力的企业,这类企业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韩国,如美国的苹果、微软、谷歌等,还有德国的思爱普、韩国的三星电子等。

综上所述,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需要指出的是,资本市场要想发挥上述积极意义,金融监管体系、法律法规信用体系等各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加以配套和完善。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在保证宏观流动性水平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好资源配置的功能,盘活存量资金、扩大资金融通规模,发挥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扶持创新创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传统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