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起,中国房地产调控开始常态化。房地产行业共经历了2012年3月—2012年7月、2014年3月—2016年3月两轮放松周期,和2010年1月—2012年3月、2012年7月—2014年3月、2016年3月至今共三轮收紧周期,调控周期逐次延长。在收紧周期中,相关调控政策包括限购(限制购买人群及数量)、限贷(提高首付比例)等;在放松周期中,相关限制则进行一定程度的松绑。
表3-1 核心城市的限购、限贷、限售政策
(续表)
(续表)
(www.xing528.com)
注:时间截至2019年6月。
长期来看,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小城市流向区域中心城市,这是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占比从1990年的2.8%增至2016年的5.2%,二线城市人口占比从1990年的16.5%增至2016年的20%;2011—2016年,一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1.5%,二线城市人口年均增速1.0%,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1%。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经济和产业基础较好,为人口净流入区域,无论是房地产的商品属性还是金融属性均有基本面支撑,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值增值功能。
与此相应的是,近些年来,中国一些城市的居民部门杠杆率因住房抵押贷款而急速攀升。对银行而言,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一般有相应的担保物,对资本金的占用相对友好,导致大量新增储蓄资源投入房地产领域。房地产业过度融资,不仅会挤占其他产业的信贷资源,也容易助长房地产的投资投机行为,使其泡沫化问题更趋严重。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房价有涨有跌很正常。靠盲目投资投机房地产来理财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会发现其实得不偿失,正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所言:“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该指导思想下,中国对房地产的调控趋于常态化。以2016年启动的调控为例,重点为“因城施策”,调控范围由核心一线和二线城市逐步扩展至部分三线和四线城市,无全国性的限购、限贷政策。在此背景下,核心城市限购、限贷力度堪称史上最严,而弱二线和三线及四线城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及以往。在限购、限售的政策环境下,配置价值较高的一线和二线城市房地产的周转速度大幅减缓,叠加较高的税费等交易成本(合计约占交易价款的10%),其作为配置资产的流动性明显恶化。
表3-2 房地产交易成本较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