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的资产配置特征为:房地产占比高,金融产品占比低,同时期限的两极化严重,高期限和短期限的产品各占两端。
图3-1 中美居民的资产配置
资料来源:《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2017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
房地产在中国居民财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受益于房价的快速抬升,根据广发银行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2017年中国城市家庭总资产中住房资产的占比已经高达77.7%,远高于美国的34.6%。如果按照同期143万元的户均总资产规模来算,中国城市家庭在住房资产上的投入达到了户均111万元,更不要说那些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
整体看,中国居民购买的金融产品仍以刚性兑付产品为主,种类以存款和理财产品为主。根据《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中国城市家庭的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占比高达42.9%;其次为理财产品,占比为13.4%;股票占比为8.1%;基金为3.2%;债券仅为0.7%。在投资理财产品时,54.6%的家庭不希望本金有任何损失,同时又期望较高的理财收益。家庭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回报周期普遍较短,缺少长期理财规划。对于可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回报周期,选择3个月内、3~6个月、6~12个月的家庭占比分别为35.8%、37.2%和33.7%,大多数家庭接受的是一年及以下的回报周期。
(www.xing528.com)
图3-2 房地产在中国城市家庭资产中的占比较高
资料来源:《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
图3-3 2017年中国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资料来源:《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
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居民对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资产配置少,更偏重房地产和银行储蓄,在低收益资产上配置过多,高风险资产上投入太极端,投资不够多样化。由于房地产标准化程度较低、单位价值较高,其流动性较差,占比过高将严重影响整体财富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房地产的高度非标属性,决定了其保值增值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一线和二线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生活、教育、医疗设施较为完善,就业机会更多,将持续保持人口净流入;而三线和四线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人口将持续净流出,对房价的支撑不足,易发生价格风险。
在储蓄率走低、基本养老对工资的替代率偏低的情况下,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显得尤为重要。与此相应的是,合理优化家庭的资产配置结构,通过参与一定比例的风险资产,或者说通过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率的补偿,可能是有益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