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原先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加工型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大幅减弱,经济增速换挡,传统产业投资收益持续下滑,产业资本流向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启动,以及一线和二线城市房价进入快速上行通道,居民财富出现放量式增长。
据《胡润富豪榜》统计,2019年个人财富20亿元以上的企业家达1819人,人均财富98亿元,其中身家百亿以上的企业家超过400人,一个高净值群体正在迅速壮大。2012年以来的监管放松,以及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创新,推动了资管业的规模激增。在刚性兑付文化下,居民又将一部分储蓄搬家至银行理财。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80倍,同期的美国约为5倍,日本约为7倍。与长期以来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相匹配的,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下高居世界前列的储蓄率水平。在民间投资渠道较少、社会保障覆盖度相对有限的环境下,以预防性为主的储蓄成为推动广大居民财富不断增长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下海”经商浪潮初起、90年代制造业崛起,到21世纪初房地产与矿产业蓬勃发展,制造业、房地产、互联网等各个行业的周期性轮动,亦造就了一批批高净值,甚至超高净值居民。瑞士信贷银行2018年度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中国以51.9万亿美元的国家净财富仅次于美国(98.2万亿美元),位居第二。
中国居民的财富积累在经济实现一定体量后已经达到了百万亿元的级别。《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1]显示,中国大陆家庭(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户均总资产规模从2011年的97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50.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户均净资产规模从2011年的90.7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142.9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9%;户均可投资产规模从2011年的28.9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50.7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9.8%。根据波士顿咨询的测算,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将保持11%的复合增长率,2023年规模将达到243万亿元。(www.xing528.com)
图2-1 中国居民财富持续攀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
注:2018年户均总资产和可投资产为预测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