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动的特点及其价值所在

活动的特点及其价值所在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双性化是性别角色中最为理想的、最佳的一种性别角色模式,对幼儿实施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杨斐在《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价值分析》中指出,教育本质内容应该是重新塑造儿童的生活世界,联系实际生活,为后续儿童回归生活做好准备工作。过早助推的性别泾渭分明,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强调男女共进,取长补短,帮助塑造更良好的性格品质。

美甲店的风波虽已过去,但却让我更加读懂了孩子。

1.生命与自我:认识自我——性别意识比较明确

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性别意识已经比较明确,男孩和女孩对自己的生理、兴趣爱好、特征等,能基本分辨。大多情况下男孩更愿意和男孩玩,而女孩则更喜欢和女孩玩。正如《3岁~5岁: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敏感期》一文中指出:在3岁~5岁这个阶段,幼儿对不同性别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突飞猛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能够运用语言说出两性的某些差别。

在美甲店的风波中可以看出,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开始对男孩女孩适合的职业形成了刻板印象,普遍认为警察、消防员适合男孩扮演,因为这能体现男性美和男孩的阳刚之气;而女孩更应该去美甲店做美甲师,因为爱美是女孩的天性。李青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一文中指出,角色游戏将社会性别文化引入游戏,实现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的强化,促使其性别角色社会化。

2.生命与他人:尊重与关怀他人——愿意与他人分享,协商解决问题

在生命启蒙教育的生命与他人板块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面对矛盾冲突时,不再轻易向权威屈服或妥协。他们对于事物的对与错、行与否有自己的意识和判断。他们对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会据理力争。在大班孩子身上,男孩和女孩为了自己的想法而据理力争,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写到:5~6岁的幼儿在与别人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这是幼儿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用鼓励体验差别替代“泾渭分明”

在角色游戏中,本来男孩只愿意扮演警察、消防员、解放军等体现男性阳刚特征的职业;而女孩则更喜欢舞蹈房、美甲店、理发店等体验女性爱美特征的区域。教师应该鼓励不同幼儿扮演不同性别的角色,减少角色游戏中对性别的刻板印象。让幼儿在完成对自身性别认同的基础上,塑造出完善的人格。1964年,A.S.Rossi提出了“双性化”教育理念,该理念已经成为当代性别教育发展备受推崇的理论。双性化是性别角色中最为理想的、最佳的一种性别角色模式,对幼儿实施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

李青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的性别认同与双性化教育》一文中指出,幼儿时期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加强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对于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www.xing528.com)

通过扮演不同性别的角色,帮助幼儿了解男孩与女孩的身体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在智力、人格上处于平等的状态,男孩可以做的,女孩也可以做。职业与性别并不挂钩,重要的是能把事做好。

杨斐在《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价值分析》中指出,教育本质内容应该是重新塑造儿童的生活世界,联系实际生活,为后续儿童回归生活做好准备工作。但是,如果忽视了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可能导致教育活动变得呆板、机械,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鼓励幼儿双性化发展,用鼓励体验差别替代男女社会化性别的“泾渭分明”。

4.用推进自主思考替代“权威裁判”

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扮演“权威裁判”。更好的做法是不直接回答,而是把问题抛还给孩子。通过一个个追问,让幼儿把自己的经验表达出来。和幼儿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时,教师不应该在现场就下结论。而是要让幼儿通过调查、生活经验和对实际的观察,拓展自己的结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思考,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

在师幼关系中,教师的“退一步”,帮助幼儿“进一步”,“以退为进”培养其独立、自主、自信的良好品质,用自主思考替代“权威裁判”。杨斐在《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价值分析》中指出,在师生对话中,可以充分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在平等的地位上同儿童进行交流,营造和谐、民主氛围,共同感悟生命的本质意义,这样的对话更具趣味性,使生命个体尊严得到了充分保障,有助于儿童感受实际生活中的美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反思我之前对孩子的教育行为,其实多少是有性别倾向和暗示的。比如,在角色游戏环境创设方面,舞蹈房中提供的舞蹈服都是粉红色的,暗示着这是女孩的区域,男孩不喜欢粉色根本不会去玩。又比如,按性别分组;告诉男孩要谦让女孩,等等。

过早助推的性别泾渭分明,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根据幼儿的性别差异,让幼儿尝试不同性别的角色,可以培养幼儿完善的性格品质。调整各区域,提供更多的中性化材料。鼓励幼儿“反串”角色,丰富角色游戏体验。强调男女共进,取长补短,帮助塑造更良好的性格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