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班生命启蒙:培养孩子最初的自理能力

小班生命启蒙:培养孩子最初的自理能力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的分离焦虑,不仅来自不熟悉的人与环境,也可能来自个人自理能力的欠缺。面对陌生的集体生活,心理上容易缺乏安全感,更加重了幼儿的心理负担,放大了幼儿的焦虑情绪,引发了分离焦虑情绪的出现。因此,对幼儿给予充分的师爱,能够极大地满足幼儿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生命启蒙教育需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自我达成生理需求和社交需求,幼儿的自信心会随着能力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入园焦虑就会自然减弱甚至消失。

小班生命启蒙:培养孩子最初的自理能力

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大多数幼儿都生活在熟悉、单一的家庭环境中。上幼儿园对幼儿来说,是从父母温暖的怀抱中走出来,第一次独自面对陌生、未知的集体生活,正式迈开独立成长的第一步。所以,幼儿刚入园时,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现象。因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出现不安情绪时,他们经常会通过发脾气、大呼小叫、哭闹等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发泄不满。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幼儿对父母依恋的正常心理表现。

幼儿的分离焦虑,不仅来自不熟悉的人与环境,也可能来自个人自理能力的欠缺。幼儿在家里一直扮演“小太阳”“小皇帝”的角色,处于娇生惯养状态,家长容易以成人视角看待孩子的行为,总会认为孩子做的不够好,低估孩子的动手能力,不放心让孩子独立做事,越俎代庖的现象尤为严重。幼儿独立动手的次数少了,得到的有效锻炼更少,基本的生存技能也容易出现问题。面对陌生的集体生活,心理上容易缺乏安全感,更加重了幼儿的心理负担,放大了幼儿的焦虑情绪,引发了分离焦虑情绪的出现。

面对陌生的环境,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基本的生理要求:吃、喝、睡、玩,而是期望在陌生的环境中,渴望得到熟悉的安全感。开展生命启蒙教育,会让这个过程更顺利,也能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陌生的集体生活中。

幼儿在幼儿园里接触最多的是小伙伴和教师,能够敏感地察觉到教师的态度、情绪变化。因此,对幼儿给予充分的师爱,能够极大地满足幼儿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当幼儿在大哭大闹或是闷闷不乐的时候,教师能及时的给予安抚,就能充分缓解幼儿负面情绪;当幼儿不太想吃喝时,教师能及时察觉,关爱的语言、适当的帮助,可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教师的爱心。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布置亲情墙,贴上属于家人的照片。让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熟悉的温馨气氛,从心理上不再缺乏安全感。(www.xing528.com)

当幼儿不再担心独立面对集体生活,并且在集体生活中形成一定的自理能力时,也就是生命启蒙教育的自我适应过程完成的标志。生命启蒙教育需要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开展。如幼儿学会独立、正确的洗手、洗脸方法;能独立吃饭;在午睡时,能意识到需要脱下衣裤;有大小便需求时及时察觉,并及时表达相应的需求等。在自由活动时,提醒幼儿独立完成如厕,自主去喝水。或者是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看书,相互交流玩玩具的心得。自我达成生理需求和社交需求,幼儿的自信心会随着能力的提升而逐渐增强,入园焦虑就会自然减弱甚至消失。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生命启蒙教育更应该注重情绪的安抚和生活活动,将教育融于孩子的一日活动中,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浸润于孩子生活的每个小细节,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