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作者与作品的联系: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与作品的联系:知人论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的本意是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和学生在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时,会出现简单化的问题。简单化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将文本义简单地

了解作者与作品的联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的本意是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问题。

但是,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和学生在使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时,会出现简单化的问题。简单化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将文本义简单地等同于作者心意。比如,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六: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作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潘岳的作品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曾经名重一时,传诵千古。但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说的“心画心声”,以文识人是不可靠的,会“失真”,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的问题。识人,不能只观其文,还要看其是否言行一致,心口如一。(www.xing528.com)

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充满矛盾、发展变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这样就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无疑是深刻的。

简单化的第二个表现,就是将古人文本风格单一化。所以很多人看到苏轼,就会想到豪放;读到李清照,就会想到婉约;读到杜甫,就一定是忧国忧民;读到李白,就一定是清新飘逸。实际上,苏轼也可以很婉约,李清照也可以很豪放,杜甫可以很愉悦,李白也可以很沉重。这些,都是要结合文本细察的。

简单化的第三个表现,就是容易将作者的某一段经历放大,导致用这段经历解释一切。比如,白居易曾经贬官江州司马,成为天涯沦落人,又曾经创作过新乐府诗,言多讽喻。很多时候,读者在阅读白居易诗文的时候,就会想当然地说诗人身处黑暗的时代,忧国忧民,情郁于中,不平则鸣。实际上,白居易有很多诗歌属于闲适诗,并没有那么多深刻的社会含义。这也是需要细察的。

简单化的第四个表现,就是轻易用时代思潮代替作者的真实想法。我们知道,作者的身世,并非与作品完全对应。像身处深宫中的李后主,未必不关心百姓;地位卑贱的平民,未必不可忧国忧民。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虽然写在易代之际,但是真的就表达了“亡国之思”吗?这些都是需要细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