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存在已久的地球相比,我们不过初来乍到、尚且年轻。地球诞生于45亿年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浩瀚太空中的孤独星体。第一个单细胞生物的出现花费了10亿年,其后又花费了30亿年的时间才形成多细胞生物,进化出生物圈。之后才有植物、动物——又经过一个10亿年之后——出现了人类。
我们初来此地,可我们的造访并非悄无声息。其他动物不会像我们一样大刀阔斧地改变生存环境。这一切发生在30万年之前。人类开始用动物皮毛保暖,学会了控制火种,发明了矛和鞋。可惜那个时代没有诺贝尔奖,想出这些好点子的先人们拿不到奖章。远古人类的智慧结晶不仅帮助人类渡过了原始栖息地的难关,而且也渐渐地让我们能够随心改造自然,使居住环境任由我们自己掌控。
人类并非一直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都是被边缘化的渺小物种,处于食物链的中层,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和大猩猩、蝴蝶或者水母相差无几。我们的能力仅限于采集和跟踪,食物主要包括植物、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还有更强壮捕食者的残羹冷炙。人类靠着这些活了下来,并长期活在对其他强壮捕食者的恐惧之中。
也许你知道,非洲不同的黑猩猩群之间基因的差别要大于居住在不同大洲的人类之间的差别。研究人员猜想的原因是:7万年前,人类近乎灭绝,只有一小群人存活了下来。因此,现在每个活着的人都是那一小群幸存者的后代。人类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我们的存在差一点就被悉数抹去。尽管我们无法得知这种人口缩减的状况持续了多久,也不知道它是由火山爆发、流行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但我们相信,人口数量减少到谷值时,地球上只有数千人类。如果那些人没有活下来,今天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地球会更好,还是更糟?我们不知道那种情形下的进化之路。我们还存活在地球上,这已经是奇迹了。
和其他很多动物相比,人类在生理上极其脆弱。还有什么动物会这样出生呢?赤裸着、啼哭着、几乎孤立无援——对任何捕食者来说都是一盘小菜。小羊羔在出生后几小时就能够行走,人类婴儿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靠自己的双脚站立。其他许多动物都拥有特定的感官、器官和反射能力,让它们在特定环境下如鱼得水,可人类生下来就没有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理结构。这种显而易见的缺陷却转化成了一种长处,让人类这个物种一路凯歌,征途从热带稀树草原一路延伸到北极,到海底,甚至到月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有些人甚至觉得人类应该走出地球,在宇宙的其他星球繁衍生息。这个观点本身有值得认可的地方,在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的时候,移民星际能避免人类彻底灭亡。亡族灭种未免太遗憾了。可是实话实说,我觉得逃往其他星球还为时过早。我认为我们应该先解决地球现有的问题。我们应该面对现实,人类的存在给地球造成了许多伤害:气候剧变、森林消失、海洋塑料垃圾增多、核能辐射、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等。这些是很压抑的事实。有时候,我们的存在对地球来说显得弊大于利。
许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觉得人类给地球带来的只有伤害。他们甚至认为,如果人类从未出现,地球会变得更美好。私心讲,我不认同这种仇恨人类的情结——它也被称为厌世主义——毕竟,这终究是一种自我憎恨。
我们对自己种族的这种不信任从何而来呢?在寻找合理解释的过程中,我发现,愤世嫉俗的情结常常伴随着一种完全错误的观点,即人类是反自然的物种,而不是浪漫、和谐、美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出现的地方,自然的痕迹就消失殆尽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幼稚的偏见,它不会帮助我们进步,我们应该尽快摆脱这种观点。
回顾地球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新近进化的物种动摇其时代自然环境的情形并不是第一次出现。首个单细胞生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在那之后,第一个多细胞植物花了大约20亿年才进化出来。又过了10亿年,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动物。
第一批动物出现在5亿年前。我们不知道那时已经存在了10亿年的原始植物对此有何感想。我们知道的是,植物喜欢和平与宁静,它们不喜欢动来动去,会通过光合作用从土壤中汲取营养。因为植物并不会说话,我们不知道它们真正的想法,不过我可以想象,它们不得不忍受着周围喧闹的动物,吵吵闹闹的环境让植物极不舒服。也许,植物甚至会认为动物是不“道德”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动物全然没有深入土壤的根系并且维持着快得难以想象的生活节奏,更是因为动物做了一件在那个时代完全陌生、闻所未闻、令人憎恶的事情——它们食用植物。
考虑到这些因素,动物的出现对植物来说不会有多少乐趣。然而,进化从未停止,虽然只存在植物的地球不乏奇妙,但它并不比一个也同时存在动物的地球特别。(我就不为你们描述关于10亿年前植物出现的故事了,那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极大地增加了大气中氧气的百分比,破坏了当时的生态系统。)
回到人类扮演的角色上,正如动物的出现撼动了植物世界的根基一样,我们的到来也带来了特有的麻烦。记住,我们不过初来乍到,还是很年轻的物种。动物存在的时间长度大约是人类的2500倍,简单植物存在的时间长度大约是人类的7500倍。不过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劝说人类保持谦虚,因为我认为人类是一个十分惊艳的物种,我们有自己的骄傲之处。
虽然人类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脱离动物的范畴,但我们身上有一些独特的东西,这些东西与我们的身体构造没有太大关系,本身也并不能给世界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其独特之处更多体现在我们与生俱来的使用技术的倾向上。虽然其他动物通过筑巢改变周围环境,比如海狸筑坝和白蚁造丘,但没有一种动物像人类这样做得如此彻底。我在这里使用“技术”这个词,是最广泛的意义上的概念,即人类的创造力影响世界的所有方式——工具、计算机、汽车,还有服装、道路、城市、字母表、数字网络,甚至跨国公司和金融体系等。(www.xing528.com)
自诞生之日起,人类就一直在建造技术系统,以便将自己从冰冷无情的自然力量中解放出来。最初,我们在头顶上建造屋顶来遮风挡雨,以此起步,发展至今,我们已经有了治疗致命疾病的现代药物。创造和使用技术藏在人类的天性中。我们往往低估了科技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程度,以及科技为改善生活所做的贡献。看看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人类这个物种刚刚诞生的时候,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有一部分缘于极高的儿童死亡率,如果你出生在那个时候,还活到了生育年龄,你应该觉得自己极其幸运。按照大自然的标准,普遍的夭折是完全正常的。春江水暖,鸭爸爸和鸭妈妈带着10多只小鸭子在水面畅游,如果到夏末只剩下2只小鸭子——或者它们运气足够好,也许还能剩3只——你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
感谢科技的存在,我们已经能够应对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坎坷。这可真是谢天谢地。如果没有科技,我不可能写出这本书——不是因为缺少笔、纸或者文字,而是因为我不可能活着分享我的想法。在我大约35岁的时候——提醒你一下,那时我的年纪已经超过了史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我的手臂被刮伤了,伤口看似不严重,最后还是感染了。我的胳膊开始肿胀,情况不断恶化,没过多久就肿成了正常时候的2倍大。我意识到我的免疫系统在与细菌感染的斗争中战败了。是时候去街角的药店买一些抗生素了。
我把抗生素视作理所当然。每天按照指示吞下一粒抗生素药丸,感染就会消失。我不需要知道它们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我们的卫生保健系统运作得十分良好,它不仅确保我能获得这些药物,同时还确保使用抗生素的理由足够充分,人们不会太轻易买到抗生素,这样一来,细菌就不会产生抗药性。史前采集狩猎的人们就享受不到这项科技成果带来的好处。在他们的时代,巫师可能会试着用草药和咒语来进行治疗。但是这样做能阻止感染在我的身体里猖獗蔓延吗?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我能够得到这些抗生素。当我服用它们,看着我手臂的肿胀一天天缩小时,我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个处方药,我可能永远也活不到36岁。
科技是人类的一部分。正如蜜蜂和花朵进化为相互依存的关系——当蜜蜂采集花蜜时,它们通过传播花粉来帮助花朵繁殖——人类依赖科技,反之亦然。科技需要我们来传播。人类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在不停地传播科技。如今,科技在我们的星球上无处不在,以至于它迎来了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背景,它正在改变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在现有的生物圈之上,科技圈已经发展起来了。如同生物圈,它也在寻求发展,渴望生存。正像生物圈建立在更为古老的底层岩石圈之上并与之相互作用一样,科技圈也建立在底层生物圈之上并与之相互作用。它对地球上的生命的影响很难被估量:它可以与5亿年前脊椎动物的出现相媲美,甚至可能有更大的影响。人类的存在正在催生下一个自然界,这个自然界可能会变得和旧的自然界一样狂野而不可预测。
我称之为“下一代”自然,而不是“全新的”自然,因为这不是一次性的事件。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切都遵从旧习。大自然并非静止不变,它是动态发展的。一次又一次,旧的自然变成了下一代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下一代自然又变成了旧的那个。自然总是建立在现有的复杂程度之上:物质基础之上形成了生物体,生物体之上形成了意识,意识认知之上形成了计算系统。在本书中,我们即将启动的下一代自然,从复杂程度来说,是地球上的第八个进化层次。
进化已经历经了数十亿年,从它的角度来看,科技圈的出现并不比复杂分子中的活细胞进化和生物圈的出现更引人注目。然而,站在人类的立场上,科技圈的出现是十分了不起的,不过随着它的建立,我们要背负的责任也更重了。人类是否是进化的一项“发明”——尽管我们的诞生并不是有意为之——我们的存在是否是为了促进进化自身的发展呢?我想不出还有哪一个物种的出现引发了一个全新的进化阶段,一个正在打破以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和碳水化合物为基础的且持续了数十亿年进化过程的新阶段。正如DNA曾经是从RNA(核糖核酸)进化而来的一样,今天,多亏了人类的活动,我们看到了其他材料,如硅芯片和塑料,向非遗传进化这个方向的飞跃。我们将看到全新的物种如何出现在正在发展中的第八个进化层次上,它们不仅比人类更占主导地位,而且实际上也“包裹”着人类,人类就像分子中的原子,或者细胞中的分子一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自己就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许我们并不是有意为之,但这并不意味着后果不严重。科技不仅改变了地球的全貌,也同样改变了我们人类。
我们从来没有主动计划或构想过这一切,但它就这样发生了。在这里我想重复一遍,我们还是年轻的物种。人性尚未成熟,我们还处于人类这一物种的青春期。我们的大脑还在帮着我们适应热带草原上的童年,还没有准备好从整个地球的层面上做出思考和行动。我们仅仅是出现在了这个层面上,对它的影响还很微弱。然而,我们并不是一个只会破坏和摧毁自然的反自然物种。就像生物圈一样,科技圈也同样生机勃勃。它能够帮助我们互相连接、产生关怀、发展进化、实现梦想。这再好不过,而且充满了自然性。进化本身永不停止。但是,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有意识地继续努力进步也至关重要。我们成长和成熟得越快,我们就越能意识到自己作为进化催化剂的角色,并且更有意识地扮演好这个角色。
如果我们想要有效地解决当前的问题,比如气候剧变、大片森林消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再加上城市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崛起等,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对自然的印象。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自然和科技是对立的,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充满差别。在第一章中,我会向大家说明,那些通常被认为是自然的东西,其实大部分都是文化产物,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果。在第二章中,我将关注科技是如何让我们能够大刀阔斧地改变生物学过程的。在第三章中,我将探索人类离彻底掌控自己的发明还有多远。科技的普及日新月异,对它实施掌控也逐渐艰难,其发展之快,以至于一种自主的(或许也是自然的)力量似乎开始崭露头角,这是我们从未想象或预见到的。第四章将回顾科技圈的兴起,人类活动在古老的生物圈的基础上进化,并以各种方式与之相互作用,这些活动汇总在一起,形成了科技圈的现象。在第五章中,我们将会看到,新技术在起初总是充满人工痕迹并表现得很古怪,然而,随着它们逐渐被使用和被认可,它们就会让人类觉得越来越熟悉,最终变得不可或缺,甚至可能成为人类天性的一部分。通过发明创造的能力,人类不仅改变了生存环境,同样改变了自身。不过,我们仍然不是进化的终点。在第六章中,我将开始带领大家一同探究,由于人类的存在,非遗传领域如何将进化的复杂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进化的基础结构从基因转向了模因[1](meme),它是一种信息的自我生产模式。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中,我将讨论模因对地球和随它产生的新物种的影响。第九章将探索进化之进化。人类是激起下一波进化浪潮的自然产物吗?基因生物会被模因生物所取代吗?如果基因生物会被取而代之,那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在第十章中,我会展示人类如何被裹挟进新一代的、进化的超级生命体结构中。在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中,我会列出人类可能面临的后果,然后尝试描绘一条令人满意的未来之路。我们还能在优势种的位置上保持多久?新物种要将我们取而代之了吗?
我们该如何梦想、如何构建、如何生活在下一代自然中呢?我并不觉得我有能力预测未来,我们能够确定的只有这一点:改变终将进行。这本书探索了人类、自然和科技之间的关系的新视角,并列出了研究人员、设计师、企业家、教育工作者、父母和我们其他人可以从中学到的东西。关于人类未来的讨论太重要了,不能让专家独自讨论。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受到科技变革的影响。如果不考虑科技的未来,我们就无法想象人类的未来。我们生活在一个初始阶段。生物学和科技的融合既带来危险,也带来机遇。让我们发挥创造力,找到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找到这条道路不仅对人类,而且对所有其他物种和整个地球都将是一个满意的结果。
与其退回旧的自然,不如让我们走向新的自然。这就是这本书的主题。
【注释】
[1]模因,指在模因理论中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在文明中的传播更替过程中的地位,与基因在生物繁衍更替及进化的过程中相类似。——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