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菲特为何推荐指数基金八次

巴菲特为何推荐指数基金八次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着谈着,我和女友对指数基金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了,而整件事情的发展更是如我所料,女友与理财师最终牵手成功,结为令人艳羡的一对甜蜜伉俪。不管是从投资大师的箴言,还是铺天盖地的媒介平台,想必很多人已经大概了解到指数基金从长远来看将胜过市场上大多数基金,这就回到了上文提到的那个问题:“为何巴菲特会8次推荐指数基金?”

巴菲特为何推荐指数基金八次

相亲开启了我的理财路(白领单身妹)

大学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一家外资企业,虽说年收入在10万左右,但是一年下来,依然有一种所剩无几的感觉。在我身边,有很多跟我收入相当的朋友,他们中的多数人跟我一样,对金钱的观念往往比较淡泊,从不知道自己的钱包里有多少现金,也从不统计自己花了多少钱。消费上没有太大节制,花钱上自然也就随心所欲一些。

前段时间,陪一个女友去见他的新男友,与其说是见面,倒不如是相亲,对方是位理财师,闲聊中,当他了解到我们的消费现状后,职业性地建议我们购买指数基金,还言辞肯定地说,这是最适合“白骨精木头人”(白领、骨干、精英这些中的盲目投资人)投资的。

对于女友的这位新男友所说的这种投资方式,我没有发言权,毕竟对这方面的资讯确实是知之甚少,而花钱如流水的女友更是如此,于是,出于礼貌,我们又继续跟这位理财师朋友聊下去。

理财师朋友认真地给我们讲道:“像二位小姐这种年收入10万左右的白领,平时完全可以从每月工资中省下几百左右的余钱,而这笔费用就可以用来购买指数基金。”

“哦,那么指数基金又有什么优势呢?”我抢先问道。

“指数基金就是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的基金,也就是说,通过购买一部分或全部的某种指数所包含的股票来构建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理财师朋友继续认真地为我们分析着。

“哦,听起来好像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式。”一直没有说话的女友也跟着应了一句,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说不上是崇拜,还是羡慕的眼神,我的嘴角也不由得朝两边偷偷地翘了一下。

“是的,指数基金这种投资方式可以使这个投资组合的变动趋势与你所购买的指数保持一致,这样就能取得与指数大致相同的收益率。”听了理财师的解释,我也开始崇拜起来。

谈着谈着,我和女友对指数基金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了,而整件事情的发展更是如我所料,女友与理财师最终牵手成功,结为令人艳羡的一对甜蜜伉俪。

的确,牛市里红红火火的指数型基金,现在又一次成了基金市场的主力。不管是从投资大师的箴言,还是铺天盖地的媒介平台,想必很多人已经大概了解到指数基金从长远来看将胜过市场上大多数基金,这就回到了上文提到的那个问题:“为何巴菲特会8次推荐指数基金?”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说这样一篇文章。1975年,查尔斯·艾里斯在《金融分析家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输家的比赛”的重要文章,第一次把投资称为“输家的比赛”。在这篇文章中,艾里斯给我们讲了一个有意思的竞技现象:如果一场比赛完全是专业选手参加,所有得分中80%是主动得分,无疑这是一场赢家的比赛。看看电视上四大满贯比赛的转播,最后胜负结果全由赢家的临场发挥来决定。你会发现,这些专业选手很少出现失误,最后赢得比赛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表现得比对方更好,主动得分更多。

反之,如果一场比赛完全是业余选手参加,80%是失误让对手得分,无疑这是一场输家的比赛。在非正规比赛上,大部分时间里,业余选手的大部分表现都很差,最后赢得比赛的主要原因不是自己表现得好、主动得分更多,而是对手比你失误更多、送给你的得分更多,这时,胜利的一方其实就成了失误最少的一方。所以说,专业选手比赛,比的是谁表现得更好,两强相遇勇者胜,是一场赢家的比赛。(www.xing528.com)

之所以说这个现象,是因为现如今证券投资已经演变成全球最激烈的比赛。原来股票市场中大部分是业余散户,只有少数几个专业机构,而且这些专业机构的实力显然比散户强得多,可以轻松战胜散户主导的市场。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专业机构越来越多,管理的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这样证券市场就成了机构主导的市场,结果证券投资就演变成了专业机构之间的输家竞争,换句话说,你无法比对手更强,只能让自己比对手失误更少,这样才能以微弱的优势赢得比赛。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内幕,在这些专业投资机构中,每年有绝大多数要花巨资从证券公司购买研究报告交易服务,即使是规模最小的一家基金公司,每年仅购买研究报告和交易服务的支出都要超过1亿元。很显然,从资金实力和研究能力来看,普通散户根本不是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的对手,唯有和它们一样强大的机构才敢抗衡。

如此看来,这些专业机构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果站在主动型管理的机构投资经理的角度来考虑,比如基金经理,他的投资业绩必须有多高,才能在弥补积极管理的成本后战胜市场平均业绩水平?

有关主动型管理的成本问题,我们可以假设一支基金的股票平均持有期限是半年,也就是说平均一年买卖两个来回,买入和卖出一次的交易成本分别是1%,包括佣金、印花税以及大量购买对股价冲击抬高的买入价格,此外,还包括基金一年收取的管理费1.5%。这样算下来,一支主动型管理的基金,其年成本费率就是1.5%+2×(1%+1%)=5.5%。

当然,还有一点你也要明白,很多股票投资学术研究往往忽略了真实的交易成本,它们往往会假设你想买多少数量就能成交多少,你什么时候想买都能以当时的价格成交,很显然,这些情况是根本不现实的。如果你是散户,你的交易量占一支股票的成交量的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专业机构,拿一些股票为例,想要买的数量很可能会占其当天成交量的大部分比例,你一买,股价就会大涨,你一卖,股价也会大跌。虽说并非所有股票都如此,但肯定有些股票会如此。要知道,自家买菜和饭店买菜,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如此看来,要想赚回这些投资成本是何等的难。即使是中国股市这样的大牛市,20年上涨30倍,一年上涨33%,但是在如此高收益率的背后,却是基金一年的投资成本就占去了近1/6。这就意味着,扣除成本之前,基金必须取得38.5%的业绩,换句话说,即使你只想自己的基金扣除成本后净收益率和股市平均水平(即指数涨幅)保持一样的水平,但是你的基金经理就必须超越大盘5.5%。

有这样一些数据,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截至2009年底,在过去的10年、5年、4年、3年、1年,偏股型股票基金超越中信标普300指数的比例分别是94%、63%、41%、54%、5%。在这些数据中,研究者注意到,过去两年间,在下跌近半的熊市市场中,除了偏股型股票基金凭借可以降低仓位的优势绝大部分战胜指数以外,在过去的3年、1年、半年,主动型基金战胜指数的比例还不到50%,与此同时,基金战胜指数的比例也在迅速降低,尤其是在2009年上半年,有将近99.35%的基金输给了指数,在308支主动型股票基金中只有3支战胜了指数。

据艾里斯这位投资管理界专业人士的测算,美国基金年平均投资成本约3.25%,而且美国股市长期年收益率在10%左右,这就意味着要想取得和股市相同的净收益率,基金经理就要超越大盘32.5%,基金业绩也要比指数高出1/3。事实上,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过去30多年间,只有1/4的基金经理能够持续战胜市场,而剩下的基金经理则几乎全部输给了股市。

然而,机构难以战胜市场的原因也很简单,市场中的大部分流通股票都在机构手里,要想战胜市场,就必须拥有比高手更高超的技巧,比快手更迅速的行动,这样才能抓住其他机构的失误,取得领先地位。但是,机构就好比竞技场的专业选手,一旦对手掌握了新技术,自己就会迅速模仿,一次失误,让对手抓住了,就会立即改正,这就导致领先的机会越来越少,领先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真可谓机构业绩排名也要风水轮流转啊。

如此看来,唯一不会失误的选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而唯一不会失误的基金只有一种,那就是追踪市场的指数基金,这种基金只是完全复制市场指数,而不是进行任何主动选股、主动选时,这种基金只是追求最大限度保持并接近市场平均水平以追踪市场,而不是追求比市场平均水平做得更好以战胜市场。

所以说,对于现今堪称“输家比赛”的证券投资,取胜的最大秘诀是不失误、少失误,而指数基金无疑是这场长期的输家比赛中失误最少的投资工具、成功率最高的投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