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2部 智慧交流的展示

第2部 智慧交流的展示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博自开馆以来,就提倡“结构性展示”这样的新型展示理念,并在硬件方面形成了网格状的陈列场地。此时,“智慧交流的展示”这一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这些设计制作陈列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作为智慧交流的博物馆”的首要构成要素。

第2部 智慧交流的展示

我想请教一下关于展示的具体计划。民博自开馆以来,就提倡“结构性展示”这样的新型展示理念,并在硬件方面形成了网格状的陈列场地。

吉田:结构性展示会设计不同的主题,然后以一个系统性的结构赋予主题,以此来展示某一地区。但这其实是在缺乏可以呈现某个特定文化全体风貌的材料时,用来补救的权宜之计。因此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顺着农业、狩猎、畜牧这样一个逻辑顺序来介绍某一地区。然而现在要从人类学的意义上区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变得越发困难了。但我们也不断收集到了资料,所以现在面临的改革是要在最大限度上利用起这些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把过去人们的生存方式挖掘出来使其能具体而系统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当年黑川纪章先生对我馆的建筑理念,是以几乎不设窗户、完全用原木构造仓库以及列柱和架高的地板等闻名的,也就是所谓的“昭和时代的正仓院”。可是经过开馆以来的30年,现在的博物馆已经逐渐转变,如何向外界、向社会开放成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在博物馆与外界合作开展活动时,我们的网格不能成为制约。为了灵活地使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在10年前的改建时,我们通过把地板由黑色改成白色等方法,使我们的空间稍稍有了点变化。

世界日新月异的当下,民博所收藏的资料对于整个世界显得愈发重要,从资料保存这方面来看,我们也期待能够改变原先在黑暗的空间中使用强光来照明的传统展示方式。民博自身也下决心要开始进行巨大的“变革”,首先就在去年以序厅部分的改造打响了我们变革的第一枪。而明年,我们计划开始整修那些自开馆以来就未曾改变过的场馆,从非洲和西亚地区展示馆开始着手。

而且,作为与大学的共用机构,我们也要加深与大学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在营造一个能让各个大学的研究成果得以充分展示的场所的同时,完善与此相对应的软件层面的流程与系统,也是我们这次革新的重要核心。我们也非常期望通过更新展示的内容与模式,能够更灵活地实现与高校的“共同利用”。

构造展示这样的概念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吉田:在新的展示中,我们没有特别提及“构造展示”这样的词汇。虽然我们明白大洋洲与非洲等各地区间差异,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以一个各自独立封闭的方式来展示各地区的文化,相反,我们要将各地区与世界外界的联系、各地区与日本的联系展现出来,而且想要通过历史以现代化的手段通俗易懂地呈现给大家。如果称我们原来的展示为“本土化”(local)的展示的话,那可以说今后的展示将是兼顾“全球化”(global)与“本土化”的一种新型“全球本土化”(glocal)的展示模式。作为这种模式的支柱,我们要实现所谓的“简单易懂的人类生活样态展示”。此时,“智慧交流的展示”这一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是把包括从展览的制作流程到展示场馆本身,都视为一种论坛型交流的理念,我希望这也能成为包括研究者和参观者在内的民博所有使用者都能达成共识的一点。(www.xing528.com)

关于展览更新的流程,我们希望将明年非洲地区展示馆的更新作为一个典型模板,把方法总结成经验,适用到往后的场馆更新中。现在我们已经以“日本学术振兴会亚非学术基础构筑事业”的名义与非洲的六所大学和博物馆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构建起一个坚实的基础,以提供给日非双方共同进行关于非洲文化遗产形成的合作研究。作为惯例,我们也邀请到了非洲各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们来为我们非洲地区展示馆的更新做顾问。在预定于今年3月举行的研究峰会上,首先由我们向他们展示了我们设计的展览故事路线,在得到他们评价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希望呈现一个能够反映他们声音的展览。进而在之后计划具体落实到展示中的阶段,我们也希望让那些被昵称为“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小伙伴们”的志愿者以及学校的老师们也一同参与进来献计献策。

关于解说词,我们准备委托初三和高一的同学们来为我们校对。以前我们也组织过初中学生现场教学,并让同学们针对大洋洲展示馆的解说词进行讨论并指正,这让我们受益良多。例如,许多研究者会在解说词中不假思索地使用类似“原住民权”这样的词汇,但对普通观众而言,这个词过于晦涩,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对于我们的解说词要更换掉这些高冷的学术用词,使其表达更平民化,这非常重要。因为这些设计制作陈列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作为智慧交流的博物馆”的首要构成要素。

引入IT技术等工作,对于具体展示手法的改变又带来哪些影响呢?

吉田:因为如今的设备都在不断趋于小型化,但容量又在不断地增加,所以研究者们采集而来的大量影像资料、音频资料等都能很好地被积累保存起来。我们想尽可能地把这些多媒体资料结合、融入我们的展示中去。去年,我们刚刚更新了原来的电子导览,让其变得更为小型轻盈,但这也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打算,我们已经开始着手更大的技术改进从而研发面向我们下一代的电子导览了。像这样的新型设备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避免设备升级而带来的操作复杂化,为了不形成这种“技术性骚扰”,我们就必须反复探讨形成对策。能操作拥有最尖端技术的设备进行实验虽然很吸引人,但也不意味着参观者就一定能学会使用并用得惯,所以我们是基于“让观众用起来顺手”的评价标准来推进我们的技术改良的。

在重新调整这次展示的时候,我们征询了学校的老师们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因此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现在的展品虽然依次整齐排列,但无法体现当时的拥有者是如何使用它们的”;又如“结合影像资料的导览系统完全抢走了实物展示的风头,参观者只盯着视频而不去看展品了”等问题都浮现了出来。因此电子导览的解说词,就有必要多增加类似“请参看右侧的展品”这样的语句,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来引导参观者关注实物展品的工作和努力不容忽视。因为我们一直秉承在展示中,“物”是第一位的理念,这是全体达成的共识,所以我们认为影像技术只不过是去帮助参观者理解“物”的内涵和其背后道理的桥梁,不能让它反而成为展示中阻隔在人与物之间的一道屏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