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单把知识传递给观众就结束了,还要促发他们思考问题的自主性和自发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吧?
佐佐木:唯有感动才能激发求知欲的产生,无法带来感动的博物馆是不合格的。我认为如何把这一理念在展示陈列中表现出来,将是博物馆今后的课题。在常设陈列中,我们传递“与自然共存”的展馆主题思想,让观众每个人都能针对这个主题有所自主思考。然后我们再提供一个可以让观众自由对话的空间,作为思想相互碰撞、探讨的公共基础。特展与企划展的思路在这个意义上是基本相通的。
关于展示,通常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更新陈列是必需的,但有时候经费上会捉襟见肘。因此为了不让展示陈列因循守旧而变得陈腐无趣,我们会选择与常规陈列相关并在社会中具有一定话题性的主题,随时制作更新迷你展示和视频展示。另外,例如,我们会配合常规陈列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而在举行特展和企划展的时候也会充分考虑到与常规陈列主题的匹配度,通过这样的介绍及其他手段,我们正不断努力将常规陈列本身持续更新,让经常来馆的各位观众也会有耳目一新之感。通常“不断进化的博物馆”这一理念非常重要。
前田:要打破常规陈列原本给人的刻板形象,使其展现出新的魅力通常非常重要。在地球馆的二层,有一个以“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的角落。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名为“通往DNA技术的尖端”的主题展览,我们将其与理化学课的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来向观众介绍生命的密码——染色体研究的历史与未来。这个角落虽然属于常设陈列的一部分,但采用的是一套可随时进行展示更换的系统。我们与研究机构以及各种学会都在进行合作,正在力图将常设陈列的形式不断向前推进。
作为博物馆,不单单是要陈列展品供参观者欣赏,更重要的是将展示灵活地转化成一种教育方式。我认为,类似在博物馆中开展针对学校课程的体验性学习项目,会得到更为有效的教学结果,同时也能使博物馆的体验活动项目得到一个系统化的提升。很多孩子觉得对于理科的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但通过在博物馆观看实物演示、亲手体验所展示的原理等体验式学习,我们期待孩子们会切身体会到理科学习的意义所在,并从此热情高涨的投入理科的学习和探索中去。而且很重要的是要让来馆参观的观众看到这样的教育活动,我认为这是能让博物馆魅力得到极大提升的重要因素。(www.xing528.com)
佐佐木:关于教育活动,科博大致将其分为两个类型来进行:一种是针对偶尔来馆参观的观众,我们组织了一些随时可以参加的实验、工作和讲座等活动;另一种是专业性较高并连续举行的活动。前者是为了开展一个项目能让参观者可以长期对科学保持浓厚的兴趣与关注;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从专业性的深层视角来看,希望开展必须在博物馆进行或者必须由专家参与的综合性活动。例如,我们想安排组织类似于从开始研究恐龙到最后成果发表这样跨越半年时间持续性的活动项目。
我们馆里经常有很多小学生前来参观,可一旦他们进入初高中,兴趣和关注点都纷纷转移到了其他方面,也就不再来博物馆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本馆针对高中生以下的参观者予以免费的优惠政策,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让初高中生们能够总结整理自己的研究内容、从活动中学习到东西并把这些收获作为成果让更多的其他人也能看到,这样的教育活动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今的博物馆也不单单是把自己埋头制作的展览呈献给观众,同时也积极采纳参观者的意见,并开始尝试着馆方与观众共同合作以此呈现更优质的展览吧。
佐佐木: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展览都能通过这种尝试来实现,但如果有可能,我们还是会尽力源源不断地推出展览给大家。曾经,我看过产业大学的毕业生们在做毕业设计时所制作的一个家的模型。虽然我觉得那样的家实际上是没法居住的,但在这样一个有真实感的家里,学生们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所以投身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又因为做出了成果,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也给他们的未来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如果博物馆也能给他们提供这样的体验,那么那些至今尚未来过博物馆的观众和已经对博物馆失去兴趣的观众,可能会重新考虑再去博物馆看看了吧!我们探讨过到底怎样的活动项目对于博物馆是可行的,但最终还是觉得应该以展示这种形式来呈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