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对各类参观者的有效方法

应对各类参观者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在科博,我们会举行研究者与观众的策展人见面会以及志愿者导引,因为这些都是人与人实际接触、进行思想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方式。如果是这样,就不得不在标示科学证实的环境警戒线的同时,制作尽可能激发参观者自主思考的展示说明。

应对各类参观者的有效方法

我觉得即使在日本最具代表的几家国立博物馆中,国立科学博物馆(科博)作为社会教育设施(终生学习设施)的特征也是最为突出的吧。那首先能请教一下科博迄今为止的一些展示观念上的变迁吗?

佐佐木:我认为,博物馆应该是一个能真切体会到“感动带来知识”“感性激发理性”,并将这些理念付诸实施的场所。当然,人类的感性是一种天生的灵性,而通过不断地体验,类似于被美好的事物所感动、被罕见的事物所震撼,感性也被不断地打磨从而变得更为丰富。也正是有了感性情感,人类的好奇心才被刺激从而产生了希望了解更多的求知欲。因此在博物馆,要尽力营造出一个令人感动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认为最能完美达到这一效果的方法就是我们的展示与陈列。

科博在承担起传统意义上社会教育机构的功能的同时,从1962年起作为自然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中心,其也具备了研究的功能。也就是说,我们的职责不但要振兴自然科学,还要实现将其与不断改良的社会教育统合起来。收集、保管标本资料,进而进行持续性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与因此而被赋予价值的资料运用到展示和教育活动中去,这就是本馆的一大特色。

基于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利用丰富、优质的实物资料进行展示,如果缺乏实物资料,就用复制品作为替代。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参观者能够看到研究人员的工作,把各个研究者的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研究历程融入展示中,再加之以某种有趣的故事性作为串联使其潜移默化地展示给观众。只不过参观者利用博物馆的方法并没有任何准则来规范,所以感动与惊讶只能是在参观者们自己的联想与快乐中孕育出来的。我认为通过让来馆参观的宾客们自由地在馆中享受快乐,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又该如何实现呢?例如,在科博,我们会举行研究者与观众的策展人见面会以及志愿者导引,因为这些都是人与人实际接触、进行思想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从而再让参观者静下心来与实物面对面,去切身感受实物所阐述的内容。又如,若写满了密密麻麻晦涩难懂的解说文的铭牌太多,会使参观者感到困扰,那我们就尽可能地在终端设备上简化展示说明的部分,努力去呈现一个充满美感的空间陈列。另外,关于解说内容,我们会根据阅读者的需求,运用信息终端设备和语音导览器进行非常精细的划分,希望它们能够成为参观者理解陈列内容时有效的辅助工具。(www.xing528.com)

博物馆的参观者包括从幼年观众到老年观众形形色色的人群,那么针对那么多不同类型的参观者,关于信息传递方面我们又做过哪些工作呢?

佐佐木:每位不同的参观者对于展览的兴趣与关注点都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尽全力的去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应对不同的观众群,将是博物馆展示在未来的生存方式。因为,作为理解与感受方的参观者有人群的不同,在设计展示的时候,作为馆方而言虽然有自身希望传达给观众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又有多少被参观者所理解消化了,这非常重要。

在我们的日本馆和地球馆中,有以“旨在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题的常设陈列,那这个信息又该如何传递给不同的来馆观众呢?原来是期望通过与实物的对话,让观众体会到这样一个主旨信息,但要让所有的参观者都能理解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是这样,就不得不在标示科学证实的环境警戒线的同时,制作尽可能激发参观者自主思考的展示说明。不用说,对于孩子们而言,要做出能让他们理解的展示设计是最难的,这就有必要用更为通俗易懂的展示说明来引导他们。为此,我们分别制作了供成人阅读的和写给孩子们的两套解说词,我想这也呈现了我们希望通过参观者的角度将解释说明与展示陈列本身结合在一起思考的姿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