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发掘具有双重性的特点,既具有再现性和保护性,又具有破坏性和毁灭性。”〔23〕田野考古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对遗存产生破坏或毁灭,逐层发掘堆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遗存逐步被破坏的过程,所以田野考古向来要求在发掘中全面收集遗物、全面记录信息。田野考古就是以这种方式实现遗址的物质实体向信息资料的转化,以保存遗物实体资料和记录信息资料的方式实现对古代文化遗存的长久保护。因此,妥善保存田野考古发掘资料成为考古发掘单位的重要任务。其中记录信息资料通常是以纸质档案为主。但由于目前考古发掘单位普遍缺乏详细完备的田野考古档案管理规定,也缺乏既有考古专业背景又有档案管理知识的复合人才,资料流失、损坏的现象比比皆是〔24〕。相对而言,数字化信息具有信息密度高、占用物理空间小、维护简单的特点,成为取代传统档案保存形式的更优选择。
客观地说,数字信息的保存技术也有弱点,一些瓶颈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例如,从数字信息承载介质的保存寿命来看,磁盘只有3年到5年,光盘也不过30年;而且数字信息还有可能由于设备、软件的更新换代,造成资料无法读取而丢失的情况。因此图书情报部门经常会将重要数字信息打印在纸张或者缩微胶片上,因为高质量的酸性纸可以保存百年以上,而档案用的高质量缩微胶片的寿命可达300年甚至更久〔25〕。似乎在资料保存方面,数字信息相对于纸质档案和胶片来说并没有优势。但是,数字信息的复制、备份要比纸质文档、胶片影像容易得多,所以可以在储存介质接近寿命极限之前及时复制数据,进行“接力式”的保存。而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这一问题必能得到解决。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就曾经宣称他们发明了一种高密度只读存储器(HD-ROM)技术,其数据密度远高于目前常用的CD-ROM技术。他们利用离子束将信息刻录于用不锈钢、铱等材料制作的针上,由于这些材料不会降解,信息也就不会丢失;而且该技术可以用人类直接可读的形式将解释数据所需的所有指令都记录下来〔26〕。一旦这种方法实用化,那么数字信息的长久保存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数字信息必然会取代纸质、胶片档案。(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