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与信息化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所谓数字化,一般是指把种类繁多的信息转变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代码的过程。而信息化是指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为人类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行为提供辅助,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可见,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信息化的内涵更为丰富,意义更为深远。
如今在我国田野考古发掘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除了已经普遍使用数字设备采集的影像信息之外,对于文字、图表等记录文档都要求有电子版副本。制作这一电子版副本的过程即为数字化的过程,但现在大多数考古队制作的电子版副本还是以doc、xls等文档格式为主,或者是将纸质文档扫描以后得到的jpg、gif等图片格式。这些数字化信息以文件形式存储,数据无结构,之间缺乏逻辑组织,冗余度高,不利于数据的分类、检索和管理,使用效率低下。例如:信息检索时,只能检索文件标题而无法检索文件内容;信息分类时,只能如同纸质文档一样通过人工操作;数据分析时,也还是只能人工整理数据并加以分析。所以,这种数字化工作不仅称不上信息化,而且只能算是初级的数字化,作用十分有限,主要是进行资料备份,而非通过查询、筛选、分析、共享等功能的实现为田野工作和考古研究提供一个高效的科研环境。(www.xing528.com)
实现信息化,首先,要求运用数据库技术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相对于一个个的文档文件,以数据库形式保存的数字信息是以一种逻辑有序的方式进行存储。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能够对数据进行高效的组织、存储和处理。例如:操作者只要设定相应的分类标准,就能输出相应的分类结果;操作者只要输入相应的关键词,就能得到相应的检索结果;操作者只要选择需要的数据并导入相应的分析软件,就能得到所需的分析结果。也就是说,数据库技术不仅可以储存信息,还能提供整理、分析数据的工具。其次,信息化还要求运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字化信息进行大范围的联结和共享。前文所提到的几种田野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虽然都是基于数据库技术所开发,但大多只能单机操作,主要用于信息储存和管理。而且这些系统在我国的田野考古工作中远未普及,大多数田野考古发掘项目的信息化还停留在制作电子版资料副本的初级数字化水平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