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者是指博物馆学课程能够培育满足博物馆需求的人才,由人才实现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娱乐等功能。这意味着,博物馆学课程的“育人”目标内涵和外延发生拓展,势必对于课程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博物馆学课程结构的演变也正是在与学习者以及博物馆事业大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1〕。“博物馆学课程结构”是从“博物馆学”学科本身出发,探讨博物馆学课程所涵盖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态等要素应当如何配置、协调和优化,实现课程功能的发挥。博物馆学课程的功能分为对学习者的功能和对于社会的功能。前者是指通过课程提升学习者对博物馆现象的认识,完善其关于博物馆的知识结构,掌握博物馆工作原理和技能,培育对于博物馆职业的认同感。后者是指博物馆学课程能够培育满足博物馆需求的人才,由人才实现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娱乐等功能。
随着博物馆人员培训体系、从业标准、职业伦理规范的建立,“博物馆职业”逐渐获得认可,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地位逐步提高。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ICOM Statutes 2007)将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定义从博物馆内部从业人员,扩展到博物馆领域研究和教学人员,以及博物馆外部、为博物馆事业服务的独立专业人员〔2〕。能够被称为博物馆专业人员的不再仅仅是能够维系博物馆内外部运作的从业者,也包括理解博物馆现象、认同博物馆价值、服务于博物馆事业的个人。这意味着,博物馆学课程的“育人”目标内涵和外延发生拓展,势必对于课程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博物馆学课程结构的演变也正是在与学习者以及博物馆事业大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