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是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13〕。
“互联网+”的理念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能广阔的空间,这也是博物馆学界亟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早在1984年上海博物馆已经率先开始电脑应用在博物馆工作,发展至今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博物馆事业发展,已成为博物馆界的共识。我国的体育博物馆应该克服困难,着手开展博物馆互联网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一是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馆藏藏品的最大利用。一般来讲,体育博物馆中展示的藏品都是从馆藏藏品中遴选出来的精品,大多数的藏品因为展厅空间和布局限制,只能被搁置在库房之中,造成馆藏资源的浪费。数字化博物馆就是要将展厅和藏品进行数字化表达,通过互联网空间用户通过检索快速定位想要查看的展品,实现藏品的充分利用。二是打破时空限制。数字化博物馆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观众可以不用走进博物馆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实景浏览博物馆展厅,观看陈列展览。三是可以实现藏品资源的馆际共享。数字化博物馆可以将不同场馆的相同或者相近内容进行整合,观众在观看时可以突破馆际界限,同时浏览其他场馆的相同或相近内容和展品,使得参观由单线参观变为一个面或者网络化。这不但能够拓展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又能大大增加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让常年存放在库房的藏品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作为面对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研究的博物馆如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各大博物馆的重要议题。
(作者:周广瑞,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2014级博士研究生)
【注释】
〔1〕范汝强、王军:《体育博物馆的含义、类型及其发展》,《中国博物馆》,1997年第1期。
〔2〕李尚滨、王沂、刘文娟:《体育博物馆的文化定位及其社会文化价值》,《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3〕安来顺:《二十世纪博物馆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2001年第1期。
〔4〕林淑英、王军:《国际体育博物馆和名人堂组织的现状、问题与改革》,《中国博物馆》,2002年第1期。
〔5〕雷敏、刘洋、黄巨朋:《体育博物馆在体育文化传播与传承中的正能量探析》,《福建体育科技》,2013年第6期。(www.xing528.com)
〔6〕王军:《中外体育博物馆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中国博物馆》,1997年第4期。
〔7〕崔乐泉:《关于中国体育博物馆发展的几点思考》,《体育文史》,2000年第6期。
〔8〕王沂、李尚滨:《我国体育博物馆产业开发分析》,《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4期。
〔9〕陆建松:《上海市行业博物馆建设:意义、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0〕肖泽民:《新时期我国体育博物馆功能释放的路径选择》,《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11〕陆建松:《论新时期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及其学科建设》,《东南文化》,2013年第5期。
〔12〕李长春:《在河南博物院考察时的讲话》,《中国文物报》,2009年12月16日。
〔13〕申继平:《基于互联网+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