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品市场繁荣与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社会的形成

商品市场繁荣与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社会的形成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品市场的繁荣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最终促成了消费社会的形成。西方学者在研究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的英国时,指出消费社会形成的最明显特征是以中等阶层为主体的大众消费的出现。中国与18世纪时的英国这种高度的社会相似性,可以说晚明的中国正是“消费社会”的形成时期。

商品市场繁荣与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社会的形成

商品市场的繁荣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最终促成了消费社会的形成。西方学者在研究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的英国时,指出消费社会形成的最明显特征是以中等阶层为主体的大众消费的出现。The Birth of a Consumer Society: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ighteenth-century England〔18〕一书里把消费社会定义为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可是书中18世纪的英国在财富购买力提高、对流行服饰的讲究和追求、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家居奢侈品爱好收藏、消费场所的激增等这些构成消费社会的因素,与明代社会是何其相似。

彭慕兰先生(Kenneth Pomeranz)在他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中的部分内容,是以日用奢侈品的茶、糖为例做比较,结果发现在15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茶、糖还不算普及的大众消费,直到1850年以后才真正普及,而同时期的中国在茶、糖的消费量和普及程度都要高过欧洲。他又比较了中、西方非精英阶层在棉织品方面的消费量,结果是中国也并不比西方少。而以奢侈品的拥有取代扈从制度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这种现象在中、西两地都出现了相同变化。而欧洲因为对东方物品的崇尚与喜爱,用白银换取东方物品,形成一种快速运转和淘汰的时尚体系及消费文化〔19〕

“消费文化”和“消费社会”本是经济史学研究的范畴,但彭慕兰在书中把文化的地位与重要性视为仅次于经济和社会的动力,提出人们消费的需求是起源于社会关系和文化脉络的关系。通过研究消费文化,一方面,可以走实证路线,用诸如遗产清册之类的史料文献重构当时社会面貌;另一方面,则研究消费品的象征和文化意义,关注物品对使用者个人或群体的象征功能,分析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关系,不再仅把文化看作是社会的反映,而是主张文化更能决定与型构社会。(www.xing528.com)

明中后期以后消费现象的特征、市场行为的增加、过去的奢侈品成为今天的日用品、奢侈消费的普及化、身份等级界线的模糊以及奢侈观念的新思维等,都说明了在明代,这种奢侈的社会风气其实有着更重要的历史意义。之前的古代中国虽然不是没有出现过奢侈的盛世之象,但是都只局限在统治阶级和上层精英阶级,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代那样,其奢侈之风一直波及社会的下层。中国与18世纪时的英国这种高度的社会相似性,可以说晚明的中国正是“消费社会”的形成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