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收购与订购:VOC时期的瓷器交易及供应问题

收购与订购:VOC时期的瓷器交易及供应问题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ijl-Ketel认为VOC建立之初不存在瓷器订购的做法,瓷器是由公司商人在东南亚的贸易据点如万丹和后来的巴达维亚市场收购而来〔12〕,尽管她展示出1601—1603年荷兰船只Gelderland航海日志内四张器皿的草图(图1)〔13〕,但没有证据指出当年购买到了按此草图生产的瓷器。明清政权的更迭与中国各地战火频仍情况下,瓷器商品难以稳定供应,尤其是需要特别订购的西方器形。

收购与订购:VOC时期的瓷器交易及供应问题

西方学者曾对17世纪初期VOC的瓷器购买量进行过分析:1602—1657年间通过公司运往欧洲的中国瓷器保守估计有300多万件;1659—1682年间中国海禁下贸易条件较差时,运往欧洲的日本瓷器约有19万件〔5〕。在初期,光1608年荷兰就已购入108 200件,到1644年增长到355 800件〔6〕。但是这些时间段内并非年年都有固定数量的瓷器进口。Jorg提醒我们,Volker的统计资料并不完善〔7〕;也有学者对这些初期往返东、西两边的VOC船只是否皆购入大量瓷器提出质疑,认为17世纪上半叶并非所有船只都携带大量的瓷器,有时候收据上仅写着“一桶装有8件大瓷盘”〔8〕。1608年沉船Mauritius总共出水的中国瓷器只有215件〔9〕,即使显示载有大量瓷器的1612年Vlissingen,总共有38 641件各种器形的瓷器货品进口荷兰〔10〕,但这些数字与1608年差异甚大〔11〕。除了数量不稳定之外,17世纪初期VOC所带回的中国瓷器也称不上“订购”,特别是在前10年。Pijl-Ketel认为VOC建立之初不存在瓷器订购的做法,瓷器是由公司商人在东南亚的贸易据点如万丹(Bantam)和后来的巴达维亚市场收购而来〔12〕,尽管她展示出1601—1603年荷兰船只Gelderland航海日志内四张器皿的草图(图1)〔13〕,但没有证据指出当年购买到了按此草图生产的瓷器。换句话说,“收购”是VOC一开始的做法,1608年Mauritius沉船中除了有165件万历以来流行的克拉克瓷,也同时包含“7件漳州窑瓷器”的现象〔14〕,这类瓷器一般更为粗糙,是董事会最不想要的商品,然而,这是收购做法下经常会出现的状况——无法预测能买到什么货色的商品。同一年,北大年(Patani)的备忘录记载了让商人带回中国的订单样式,“如果他们能够做得出来”〔15〕,至今尚无铁证指出当年中国陶工如期完成这份订单〔16〕,但之中所提到的器皿在往后的船只里出现。例如,1612年的Vlissingen清单中有:牛油盘(butter dishes)、折沿深碗(Klapmutsen)、水果盘(fruit dishes)、油与醋瓶(oil and vinegar jugs)或者白兰地酒杯(brandy/liquor cups)等,这些在后来的清单中也不断重复出现〔17〕,其明确意味着VOC已订购起符合西方市场所需要的功能性器皿。而以Mauritius沉船中瓷器式样多、数量却有限的情况来推测,它们极可能是要送回荷兰的瓷器样品,作为来年瓷器订购的参考〔18〕。1634年荷兰开始订购了大口水罐(ewer)、餐盘(dish)和大口杯/烧酒杯(beaker);1635年才有木质样品或玻璃器、陶器和金属器做为订购器物的样本,而且很快的,包括带手把的大啤酒杯(tankards)、芥末罐(mustard pots)、烛台、盐碟、水罐等其他西式器皿纷纷成为热门订购项目〔19〕。这种情况是之前的葡萄牙商人没有做过的新尝试。

(www.xing528.com)

图1 1601—1603年荷兰Gelderland航海日志内四张器皿草图之一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从1634年开始VOC透过中国商人稳定建立起的贸易关系似乎只维持到了1647年〔20〕。1640年中后期瓷器贸易出现了转变。明清政权的更迭与中国各地战火频仍情况下,瓷器商品难以稳定供应,尤其是需要特别订购的西方器形。大约在1650年VOC已经面临严重的瓷器短缺,1645年左右的“哈彻沉船”瓷器货物可能是17世纪上半叶贸易暂停之前的幸运投资〔21〕。中国瓷器的大量订制在此后停摆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17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海禁开放而逐渐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