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节子舞,俗称“打节子”,又称“霸王鞭”,是流传于永昌西乡赵定庄村的一种古老民间舞蹈。2008年5月23日被甘肃省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河西志》记载,“节子舞”从宋朝时就已在永昌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亦武亦舞,气势豪放,刚劲勇武,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表演有数人或数十人,甚至百多人参加,伴以锣鸣鼓声,气势宏大,激荡人心,长期以来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
相传楚霸王项羽善使枪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人们为了表达对楚霸王的崇敬,根据他对阵时骑马、挥剑、扬鞭的姿态,编成了独特的民间舞蹈“霸王鞭”。2000多年来,“节子舞”表演者手中的节子都是用木棍做成的,画彩,中镂孔串古铜钱,舞时“嚓嚓”作响。它长二尺四寸(约80厘米),代表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两端各有两个长方形小洞,每个小洞中各穿4枚方孔铜钱,象征一年四季中的12个月;节子全身漆为红色,象征人们的生活红红火火;一头系红绸代表太阳,一头系绿绸代表月亮。队伍由社火中的膏药匠引领,膏药匠身穿布做的铠甲,头戴一顶红色的高毡帽,武士身披中国传统的红色和绿色的武士服。有“串花子”“虎抱头”“打四门”等套花,伴随鼓点,亦武亦舞,变幻莫测,可根据社火的鼓点踏步舞鞭,也可以边舞边唱,节奏明快,活泼自如。(www.xing528.com)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苗庄王率军征战,被敌方围困在祁连山,眼看就要全军覆灭。一天夜里,突然鼓声大作,月色下一队身披战袍的神兵从天而降,他们手舞棍棒,脚踏鼓点,带领苗庄王军队杀出重围,转危为安。苗庄王为了答谢神兵,就在赵定庄演练了娴熟的棍法和诡秘的阵形,由此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的赵定庄节子。赵定庄的节子,传统上是4人组成一个阵点,每人把守一门,寓意古营寨的四门;场内一人扮作膏药匠,相当于指挥,但更像传说中的神兵。随着他的形体变化和手中拨浪鼓的上下翻动,节子手们和着鼓点腾挪跳上天,变换阵形,翻飞的节子既融合了游牧民族烽火连天、金戈铁马的热情奔放,又吸收了中华武术的精髓。它表演的动作主要有“二龙戏珠”“虎抱头”“车轱辘”“韩信点兵”“白马分鬃”“一字长蛇”“巧打四门”“五行阵”“八门金锁阵”“十排阵”“群星聚会”“猛虎提头”“鹞子翻峰”以及魁星提斗等阵法。打起来似有武术人击剑舞棍之势,又有舞蹈者婀娜多姿之美,动作优美雄健,速度由慢到快,充分体现了北方民族的豪放性格,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之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