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军舰突围与解放军会师

江南军舰突围与解放军会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日中午,海军总司令部向驻在安庆的军舰发出命令,要求各舰向长江下游突围,前往芜湖与林遵率领的海防第二舰队主力会合。当天下午,林遵举行会议号召各舰起义,“吉安”即和海防第二舰队部分军舰一起在27日靠泊南京下关码头,就此加入解放军,时任舰长为宋继宏。

江南军舰突围与解放军会师

继最先入役的日偿“丙”“丁”海防舰“接6”“接7”之后,在国民党海军相继入役的同型舰因为接收地和部署使用地的不同,分成了江南华北两组,位于江南地区的是丁型海防舰“接13”和“丙”型海防舰“接15”“接16”。

“接13”“接15”“接16”都属于是日本第二批来华的赔偿舰,“接13”前身是日本海军的“第192号”,1945年2月28日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所竣工,“接15”前身是“第85号”,日本战败前夕的1945年5月31日在横滨鹤见钢管竣工,“接16”前身是“第205号”,1944年10月10日在新潟铁工所竣工。[11]

3舰在1947年7月来华后,和其他很多日本赔偿舰一起,都未能立刻得到使用,被移泊于吴淞口闲置。1948年5月1日,海军总司令部下令对日本赔偿舰更换新名,3舰按照当时海军总部制定的日偿护航驱逐舰以带有安字的中国城市名命名的办法改名,“接13”更名“同安”,取自福建省的县名,“接15”改名“吉安”,取江西省县名,“接16”改名“新安”,取浙江省县名,旋因舰名读音和当时已经入役的美援修理舰“兴安”接近,遂又改以陕西省的县名命名为“长安”舰。[12]

1947年7月26日从佐世保出港前来中国赔偿时的“第85号”海防舰,此后成为中国海军的“吉安”号

三舰之中,“吉安”舰最早得到修整成军。“吉安”在1948年得以安装武备,其主炮使用两门日制“10年”式120毫米口径高射炮,副炮采用2门40毫米口径“博福斯”MK3高射炮,以及4门日制“96”式25毫米口径高射炮,随后在1949年1月1日正式成军,编制暂列在海防第二舰队,首任舰长许正炎。当时因国共内战局势紧张,海防第二舰队被调入长江分区巡防,考虑到安庆段江面仅有炮舰“江犀”驻防,“吉安”便被派到安庆进行加强。(www.xing528.com)

1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人民解放军成功发动渡江战役。21日中午,海军总司令部向驻在安庆的军舰发出命令,要求各舰向长江下游突围,前往芜湖与林遵率领的海防第二舰队主力会合。经舰长会议磋商后,21日晚6时从安庆出发,火力相对较强的“吉安”被安排在殿后压阵,途中又接海军总司令部电报,要求驶往南京和林遵舰队会合,最终“吉安”等舰在4月23日上午到达南京笆斗山江面,与集结在该处的林遵海防第二舰队主力会合。当天下午,林遵举行会议号召各舰起义,“吉安”即和海防第二舰队部分军舰一起在27日靠泊南京下关码头,就此加入解放军,时任舰长为宋继宏。然而由于当时缺乏警惕,且各舰根据解放军要求撤离2/3的人员上岸接受政治教育,舰上仅留有基本的航海人员,作战能力基本被暂时消除。4月28日国民党空军飞机飞临南京一带轰炸起义军舰,无法组织有效防空的“吉安”中弹受伤,30日再遭轰炸,于采石矶江面被炸沉,是日偿“丙”“丁”型海防舰中的第一艘消亡舰。事后,解放军曾组织对“吉安”舰进行打捞,但并未再修复入役。[13]

赔偿给中国后留在江南的3艘“丙”“丁”型海防舰中,“同安”“长安”两舰的命运相仿,两舰一直在上海吴淞口荒泊至1949年5月,随着国民党军队防守上海的作战大势已去,两舰被海军判定尚有修理价值,由其他军舰拖带离开上海,辗转到达台湾基隆,在1949年10月1日编入当时国民党海军的残破军舰收容所—训练舰队,作为保管舰,等待修理启用。此后因为配件短缺,且经费紧张,海军总司令部决定放弃修理,两舰在1950年2月16日被双双除役,3月1日取消编制,登报招标变卖拆解,于1951年拆毁。拆解时,两舰上的一些堪用部件被保留,作为国民党海军中同类军舰的维修备件。[14]

1947年7月26日离开日本佐世保开往上海时的赔偿舰“第192号”海防舰,后来成为中国海军的“同安”舰

“长安”舰的前身—日本海军时代的“第205号”海防舰,照片拍摄于刚竣工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