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向英、美开战,凭借着突然袭击而带来的先发优势,日本海陆军在广阔的太平洋战场上一度占取了上风,犹如突起的恶浪肆无忌惮地四处奔涌吞噬。然而从1942年开始,美军在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中连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锐气,进而把日军拖入了瓜达卡纳尔岛血肉磨坊般的残酷消耗战中。拥有强大工业生产力为支撑的美军占尽制空优势,而日本海军在海上护航、防空作战中损失惨重,舰船兵力日益捉襟见肘,尤其是在护航、防空乃至著名的“东京急行”强行补给输送中充当主要战力的驱逐舰的损失更为严重,亟待补充。1942年末,日本海军决定从速设计建造一大批驱逐舰进行补充。针对瓜岛战役中显现出的战斗特点,要求新的驱逐舰必须着重防空和反潜能力,同时应尽量简化设计,以便于大量、快速建造,与“甲”型、“乙”型驱逐舰高低搭配使用。
按照军令部的指令,日本海军舰政本部从1942年11月开始设计研发简易型的量产驱逐舰,先后共提出了标准排水量1000至1800吨,采用不同武备配置的9种设计方案(方案代号依次是F55-A至F55-I),最后在1943年的2月选定了其中的F55-H方案,开始着手准备投入建造,正式定级名称为“丁”型驱逐舰,又以首制舰的舰名称为“松”型。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发和建造的最后一型驱逐舰。[1]
公试中的“丁”型驱逐舰“槙”
此前,在日本海军固守舰队决战思想的背景下,日本海军驱逐舰多重视适应鱼雷作战的设计,与此迥然不同的是,“丁”型驱逐舰改而以防空、反潜和执行护航任务为设计目标,类似当时美国海军大规模建造的DE护航驱逐舰。“丁”型驱逐舰的公试排水量1530吨,标准排水量1260吨,根据日本海军舰艇分类标准,算作是一等驱逐舰,该型军舰的水线长为98米,水线宽9.35米,吃水3.3米,舰体设计采用首楼船型。因为考虑到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建造,为了尽量降低建造的工艺难度,提高建造速度,舰体外观上较少有弧线形的设计构造,而大量采用直来直去的直线、平面构造,施工工艺上也采取了焊接和铆接结合的方式。
该型舰的武备配置格外注重防空和反潜能力,前主炮选用1座127毫米口径40倍径“89”式单管高角炮,安装在首楼顶部甲板上。该型炮初速720米/秒,最大射程14000米,最大仰俯角+90度~-8度,射速14发/分钟。军舰的后主炮选用1门与前主炮同型的双联装版本,安装在主甲板的后部。此外,舰上的枪炮武备还包括4座25毫米口径“96”式三联装高射炮、8座单管25毫米口径“96”式高射炮,其中三联装的25毫米口径炮在驾驶室前方和军舰后桅附近甲板室顶部各布置1座,另两座则布置在军舰后烟囱前方的高射炮台上。单管的25毫米口径高射炮则分布在舰桥两侧的首楼顶部甲板和主甲板上(每舷各2门),以及舰体中部高射炮台下的主甲板两舷、舰尾甲板室两舷。[2]
配合枪炮的使用和作战的需要,“丁”型驱逐舰装备有火控等光学和电子设备,其安装位置主要集中在舰桥最顶层的罗经甲板上,包括与高射火炮配套的“97”式2米高角测距仪1座,以及简易型的火控设备“4”式射击装置1座,还包括有12厘米高角双筒望远镜、6厘米高角双筒望远镜等光学设备。此外,“丁”型驱逐舰的罗经甲板上还安装有对海侦搜用的“22”号电探天线,在后桅杆上安装有对空侦搜的“13”号电探天线,属于无线电测向设备(部分“丁”型驱逐舰没有安装“13”号电探)。
公试中的“丁”型驱逐舰“竹”,在前桅杆的前方可以看到安装在支架上的“22”号电探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以防空、护航、强行运输为主要使命的“丁”型驱逐舰,并没有像美国海军的DE护航驱逐舰那样彻底放弃鱼雷兵器。在瓜达卡纳尔岛附近发生的萨沃岛海战中,日本军舰获得了用鱼雷击沉美国巡洋舰的战绩,使得日本海军对鱼雷作战仍然是恋恋不舍,设计师在“丁”型军舰小小的舰体上,也尽最大的努力加上了较具威力的鱼雷兵器。“丁”型驱逐舰的鱼雷兵器布置在军舰舰体中部两座烟囱之间的主甲板上,设计安装1座多联装鱼雷发射管。在最初的设计中,原计划装备新研发的533毫米口径6联装鱼雷发射管,后来考虑到6联装鱼雷管的生产耗时,无法和火急火燎的护航驱逐舰建造工程相匹配,而且认为533毫米口径的鱼雷威力不足,难以对敌方舰船造成致命的破坏效果,遂仍然改用“秋月”“阳炎”等级驱逐舰都曾装备过的“92”式610毫米口径四联装鱼雷发射管,配套装备鱼雷作战指挥用的“97式2型”射角方位盘和“1式3型”发射指挥盘各1部。
考虑到护航反潜作战的需要,“丁”型军舰集中在主甲板尾部布置了攻潜兵器,主要包括两条深水炸弹投放轨道,以及两具抛射深弹用的“Y”炮—“94”式爆雷投射机。配合反潜所需,舰上配置有“93”式探信仪和“93”式水中听音器等用于侦搜水下目标的电子设备。
“丁”型驱逐舰的动力系统采用两座“舰本”式齿轮传动透平主机,配套2座“ロ”号舰本式重油专烧水管锅炉,轮机总重363吨,占舰体排水量的23.8%。“丁”型驱逐舰的主机最大功率19000马力,设计航速27.8节,舰上重油载量370吨,续航力3500海里/18节。(www.xing528.com)
在舱室的布局方面,“丁”型驱逐舰的轮机舱布置模式较具新意,也被后世的日本海军史学者津津乐道。该型军舰在日本军舰设计中革命性地率先采用了抗损害能力高的主机舱和锅炉舱分离布置的模式,按照“主机舱—锅炉舱—主机舱—锅炉舱”的次序排布,每间主机舱长度为10.7米,每间锅炉舱长度7.8米,各舱分别独立相隔。因为两座锅炉舱之间隔着轮机舱,所以在舰体外观就可以看到这型军舰两座烟囱之间的间距很大。“丁”型靠近舰尾方向的后部主机舱和其后的2号锅炉舱向右侧螺旋桨输出动力,其余的前部主机舱和1号锅炉舱则是驱动左侧螺旋桨。倘若军舰的一座轮机舱中弹,只要损管得当,起码还能维持着另外一套主机继续工作,不至于造成动力全损。根据设计,在只有一部主机工作的情况下,“丁”型的航速可以达到18节。
除了主机和锅炉之外,“丁”型驱逐舰在驱动右侧螺旋桨的主机舱内还安装有2座柴油发电机,在主机不工作时,由这两座发电机为舰上提供电力,而在驱动左侧螺旋桨的主机舱里则另安装着1座透平发电机,当锅炉蒸汽压力充足时,这座发电机就可以开始工作,此时舰上的电力供应则可切换由透平发电机提供。[3]后来国民党海军人员曾对这种发电机的工作情况有过生动的记述:“内部灯光昏暗,舱间低矮……等到锅炉蒸汽达到可供气标准,各类辅机开始暖机运转,大烟囱的黑烟没了,改用透平发电机供电,一瞬间大放光明。”[4]
以小型的护航军舰为标准来观察,“丁”型的设计可谓优秀,其防空和反潜能力相对较强。该型舰列在日本海军1942年度战时补充计划的第二次追加计划中建造,计划共建造42艘。[5]1943年8月8日,“丁”型的首舰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有趣的是,其舰名设定并没有按照日本海军命名规则中一等驱逐舰用天象、地象名词命名的规范,而是采用了二等驱逐舰以植物名命名的标准,称为“松”号,由此可以看到日本海军对这型所谓一等驱逐舰的真实看法。由“松”号开始,至1944年陆续开工和建成了18艘“丁”型驱逐舰,其单舰的工期从建造“松”时的9个月逐渐缩短至6、7个月。尽管如此,受太平洋战场日益恶化的局势影响,日本海军提出了进一步缩短驱逐舰建造用时的要求。为此在“丁”型驱逐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改设计出了简化改型。1944年7月3日改型军舰的设计完成,称为“驱丁改”型、“改丁”型,后又根据其首舰的舰名“橘”号而称为“橘”型驱逐舰。由于其和“丁”型的设计区别不大,也经常被直接视作是“丁”型驱逐舰。
公试中的“改丁”型驱逐舰“荻”号,可以注意其安装在前桅杆上的“22”号电探,安装位置和“丁”型驱逐舰有很大的区别
“改丁”型驱逐舰总体上和“丁”型没有太大的变化,其标准排水量增加至1289吨、公试排水量增加至1580吨,吃水增加至3.37米。外观上最容易辨别的区别特征是舰尾的形状,“丁”型为圆形舰尾,“改丁”则是更适合深水炸弹投放的方形舰尾。另外,“改丁”型的前桅杆造型和“丁”型的三脚桅有着明显的区别,将“丁”型安装于露天罗经甲板上的“22”号电探天线改安装在了桅杆上。[6]“改丁”的武备与“丁”型大致相同,区别主要是将“丁”型原装备8门的25毫米口径单管高射炮增加至12门,防空火力由此有所加强。“改丁”舰上用于对潜侦搜的水中听音机也比“丁”型新颖,用新式的“4”式水中听音机代替了“丁”型装备的“93”式,其位于舰底的捕音器布设点多达80个,是“93”式的两倍之多。[7]
“改丁”相对于“丁”型更大的变化是在外观上难以看到的地方。首先是军舰的舰体材质,“丁”型在建造时综合考虑了材料获取难易度,以及焊接施工的难度,没有采用装甲钢(DS钢),而是采取了高张力钢(HT钢)和普通钢(MS钢)相结合的模式,其中高张力钢用在上甲板以及舰体要害部位的外板。“改丁”型则彻底省去了高张力钢,完全使用普通钢(软钢)建造,工艺上也完全采取施工效率更高的焊接法,其总体的防护力较“丁”型更弱。[8]
其次,“丁”型所装备的透平主机每套包括高压透平、中压透平、低压透平和巡航透平四个部分,“改丁”型为了快速建造,对主机的配置进行简化,改成了只有高压透平和低压透平两个部分。[9]最后,作为只追求建造速度而不顾军舰自身防护力的表现,“改丁”型甚至将“丁”型设计中的双层底取消,成为只有单层底的军舰。这样的设计即使在同时代的民船上也被认为是不可靠、缺乏安全性的。
1944年7月8日,“改丁”型的首舰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其命名延续了“丁”型的习惯,仍然以树木的名字为名,称为“橘”,其单舰的建造速度比“丁”型更快,为5至6个月(开工至下水需时3至4个月,下水至竣工需时2个月)。[10]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时为止,“改丁”型军舰共建成14艘,总计“丁”型与改型共完成32艘,是日本海军驱逐舰家族中人丁最为兴旺的一支,因为“丁”型与“改丁”各舰都以树木为名,这级军舰又有“杂木林”的别号。[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