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访问菲律宾时的“丹阳”舰
1949年夏季,台风如期而至,8月间风暴横扫台湾海峡,澎湖岛也受到严重冲击。似乎“雪风”时代的幸运已经随着军舰身份的变换而不在,作为保管舰锚泊在澎湖马公港的“丹阳”舰在当年的台风中突发意外,当时受到风浪的冲击裹挟,“丹阳”的舰体在海中剧烈摇摆震动,竟然将锚链挣断,失去了维系,在海中以无动力状态随波逐流。万幸的是没有在风涛中漂移过远或倾覆,而是被海浪推涌到了马公附近的澎湖莳里湾海滩边坐滩搁浅。
今天已经是澎湖当地著名旅游景点的莳里湾,其沙滩的底质是颇具经济价值的老钴石,而在钴石底的海滩边还有一段坚硬的黑色岩石带。被推涌到这片海滩上的“丹阳”舰以舰首朝向西侧的姿态坐沉,其第21号肋骨刚好撞击、搁坐在黑色岩石带上。由于“丹阳”舰是从海中被浪推向海岸,其舰体实质上是硬生生地滑过沙滩层后停滞了下来,以至于水线以下的很大一部分舰体深嵌入沙滩中。在海水退潮时,整个舰体看起来尚处于比较正常的坐滩状态,即“平搁”,而一旦涨潮之后,由于舰体中后部水线下实际上大半都埋在沙滩层中,在海面上看起来该舰就呈现出来舰首昂起,而中部以后的舰体下埋入水的前高后低姿态,“虽在满潮时,推进器半径仍深陷沙中”。[15]“丹阳”舰在澎湖遇险时,正值国民政府在国共内战战场上节节失利的时候,兵败如山倒之际,国民党海军根本无暇顾及一艘海难搁浅的军舰,在保管舰时代就已经白白折损了不少生命活力的“丹阳”舰,又在澎湖马公深陷在搁浅的姿态中而无法自拔,成了一艘事实上的“死舰”。
时间进入1950年后,已经全部从大陆撤离的国民党海军对所辖舰艇部队进行整编,2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舰队编组方案,除了作为主力舰队的第一、二、三舰队外,新设了特殊的训练舰队,该舰队本质上其实带着老旧和残废军舰收容所的性质,国民党海军此时所有无法航行的军舰全都编列至该舰队的名下,身在澎湖海边的“丹阳”也不例外,编制改到了训练舰队中。[16]
1950年1月5日,对国民党政权没有好感的美国杜鲁门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宣布不再介入台海事务,“美国不对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意见”,同时宣布将台湾从其太平洋防御圈中放弃,“美国太平洋防线是自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冲绳而至菲律宾”。台湾国民党军队顿时失去了赖为支柱的美国军援物资的支持,在可能很长一段时期都将无法获得美援军械的黯淡前景预判下,很多之前已经被视作弃物的老旧武器重新受到重视,被当作在美援断绝时期增强军力的重要途径。国民党海军部门在1950年初制定的年度计划中重提日本赔偿舰,拟定了分三期将包括“丹阳”在内的各艘日本赔偿驱逐舰全部修复以加强海军的计划。又由于台湾缺乏修理这类舰艇的设备,且难以获得这些日制舰的修换配件,尤其是缺乏对这些军舰加以武装的武器,计划中设想将这批当时全都无法航行的军舰全部拖至其出生地日本,委托日本的造船厂实施修理、武装。[17]
几乎被荒废遗弃的“丹阳”由此被重新唤醒,国民党海军部门责成海军第二军区负责设法将“丹阳”拖带出浅,以备之后前往日本修理。
打捞、拖曳“丹阳”出浅的工作从1950年当年的8月1日正式开始。工程方法相对简单,即首先从“丹阳”舰上重新下锚,固定该舰的舰位,以防再遇台风时发生二度危险,同时也是防范一旦舰体浮起后出现失去控制的风险。而后再对“丹阳”的舰体进行全面检查,封堵、修补破损,再将舰内的重物、燃油等全部卸载、抽出,尽量减轻舰体的载重,意图以此增加该舰的舰体自身浮力,使其能够依靠自身的浮力自行上浮脱困。(www.xing528.com)
救援活动伊始,经检查发现,“丹阳”舰在被风浪推拥冲滩搁浅的过程中,舰首水线下撞出了破口,遂由海军第二造船厂派工程人员对破口进行堵漏,同时从舰上重新下锚固定舰位,卸载舰内所存油料、重物的工作也几乎是同步开展。但是由于抽油管吸力所限,耗费近半个月时间,才抽出了160余吨重油。虽然经历此番工作后,“丹阳”的舰首部分已有上浮的迹象,但是程度十分有限,初期设想的该舰能依靠自身浮力脱困的计划显然难以实现,遂决定派遣海军的拖船直接实施绞拖。
1950年8月16日,当时国民党海军中体量较大的救难、支援军舰—满载排水量835吨的“大青”号拖船(原美国陆军LT-355,二战后移交中国国营招商局,更名“民314”,1949年上海战役期间被国民党海军租用)奉派赶到,在距离“丹阳”200米时开始进行抛缆对接。而后“大青”开始以全力拖带“丹阳”号,使其舰体右转了90度,扭转了原先冲滩的姿态,使该舰有即将出浅之迹,但是因当天澎湖地区的海况恶劣,“大青”号开始拖带“丹阳”的作业时间较晚,随着海水退潮,“丹阳”舰周围的海水渐落,舰体变成了坐在海滩上的姿态,当天的作业被迫结束。
转夜之后,拖带活动在8月17日继续开始,待到海水涨潮,“大青”舰重新对“丹阳”进行设法拖带,“澎湖港务队5、6号艇也追踪而来,到达目的地;澎湖艇将6寸圆柱形的拖缆,送到‘丹阳’舰,曳引舰尾后,(‘大青’)舰长张殿吉少校一面摇着车钟发动主机,一面仔细检视舰位与方向是否有偏差”。不过由于“大青”舰在加速的过程中提速过猛,导致拖缆机损坏,当天的拖带活动又被迫中止。
8月18日,“大青”舰又作尝试,然而因为当天澎湖一带高潮位的水深不够,“丹阳”无法获得足够的浮力,难以配合拖带,加之拖曳时又发生了钢缆拽断的危险事故,拯救“丹阳”的作业再度告败。
延至8月25日,乘当天天文大潮的时机,修理完拖曳设备的“大青”舰重新出现到莳里湾,对“丹阳”进行第四次拖带尝试。“大青”舰“用着左右拉转的方法,加速,再加速,直至全速,‘丹阳’军舰慢慢地移动了,终于得救,脱困”。在澎湖马失前蹄近一年多的“丹阳”舰重新回到了大海,舰上随即升起了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以示脱困。此后在“大青”舰的拖带下,“丹阳”被首先拖往台湾基隆港,等待去往日本进行大修。[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