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防七号的来历和故事

海防七号的来历和故事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抱着要寻找“海防七号”的目的浏览这份统计清单,将会很快发现令人振奋的记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的千吨级日制海防舰“海防七号”的前身正是日本海军的“满珠”号海防舰。该舰在香港被中国海军接收登记时,阴差阳错获得了一个“七号”的名字,又由于该舰始终没有列入民国海军舰籍,直至被解放军发现时,仍然在使用“七号”这一临时舰名,以至于人民海军获得该舰后,也继续对其沿用了一段时间“海防七号”的舰名。

海防七号的来历和故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根据盟军总部的安排,以及当时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向侵华日军下达的“军字第二号”命令的相关规定,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的舰船、设施等必须全部向中国海军缴出,其他在北纬十六度以北的越南、台湾地区以及澎湖群岛等地的日本海军舰船、物资等等也须向中国海军缴出。[2]虽然在此命令中特别说明越南以北地区中不包含英国殖民地香港,但是凭着前一条关于日本中国方面舰队舰船物资要向中国海军投降的命令,事实上在香港的中国方面舰队舰船物资也在中国海军的接收范围之内。

在此之前,已经在太平洋战场活跃的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于8月20日先行进入维多利亚湾,英军并在港岛登陆,对当时在港的日本军队和物资实施控制、管辖。旋后到了9月间,中国国民政府在香港设立军政部香港区特派委员办公处,具体处理接收在香港的日军物资等事务。涉及接收日本军舰等海军事务方面的业务,则由当时海军总司令部广州区接收专员分派小组赴港实施具体操作。1945年末,军政部香港区特派委员办公处就连月来在香港调查到的可供接收的日本中国方面舰队舰船情况连续造册上报。这些表格里以加上流水编号的方式对罗列出的在香港调查统计到的日本投降舰船一一做了说明。

如果抱着要寻找“海防七号”的目的浏览这份统计清单,将会很快发现令人振奋的记录。香港区接收专员上报的表格中,流水统计序号排列在第七号的位置上,登记的竟是一艘名称写为“海防巡舰”的军舰,舰名Manju。在日本海军序列中寻找这个英文拼写的舰名并不困难,对应的是日本战败前夕在香港被盟军飞机炸成重伤的海防舰“满珠”号。

仿佛是要进一步说明“满珠”和“海防七号”的关系,1946年8月29日军政部海军处驻广州区专员办公处香港接收组向军政部上缴了一份计划留用于海军的在港接收舰船清册,将在港接收军舰的范围再作缩小,删去了大量已拨往他处用于民用的杂项船艇,共剩余66艘舰船,其中最大的一艘便是排水量1000吨的那艘“海防巡舰”。表格中的暂用舰名为延续自此前在港接收军舰统计总表上该舰的流水序列号,即海防巡舰“七号”,[3]简称之就是“海防七号”。

南宁”舰的真正前身,日本“择捉”型海防舰“满珠”号,照片摄于1943年11月30日该舰建成时(www.xing528.com)

至此,人民海军军史中记载的“南宁”舰的前身、1000吨排水量的日制军舰“海防七号”究竟是一艘什么军舰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不过,在日本现代一些涉及海军史的书籍中,提及战败时遗留在香港的“满珠”号海防舰,习惯将其最后的结局记载为1946年在香港被拆解云云,马幼垣先生于2003年第二届近代中国海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的那篇论文内,虽然披露了记载有“满珠”被登记为“第七号”海防巡舰的重要档案,但是又据《世界の舰船》等日本现代书刊中关于“满珠”在1946年被拆解的记录,坚称“‘满珠’没有归中国所有,铁案如山”,与“海防七号”的真相擦身而过。

事实上,从史料上解开“南宁”舰前身“海防七号”真实身份为何的最后一把钥匙,就掌握在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现“海防七号”时该舰所在的机构—民国海军黄埔造船所所长张钰的回忆录中。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共地下党、新中国成立后又担任黄埔造船所所长的张钰回忆称,1947年时黄埔造船所中曾在修理一艘排水量千余吨的日制军舰,舰名正是“海防七号”。[4]被一些日本书籍记载为1946年从香港被拆解消失的“满珠”,实际是拖曳到了广州的黄埔船坞而已。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的千吨级日制海防舰“海防七号”的前身正是日本海军的“满珠”号海防舰。该舰在香港被中国海军接收登记时,阴差阳错获得了一个“七号”的名字,又由于该舰始终没有列入民国海军舰籍,直至被解放军发现时,仍然在使用“七号”这一临时舰名,以至于人民海军获得该舰后,也继续对其沿用了一段时间“海防七号”的舰名。至于日本书籍中出现的“满珠”舰在1946年被拆解的说法,极有可能是对该舰在1946年被中国正式接收一事的讹误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