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海军起义军舰以及起义炮艇最集中的区域在南京、镇江一带长江下游地区,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决定组建,随即以国民党起义和残留舰艇为主建设海军力量,成立了华东军区海军第1纵队,起义的炮艇全部编在这一序列内。
当时人民解放军面临苏南太湖湖匪猖獗的问题,新生不久的华东海军司令部在8月命令华东海军第1纵队的炮艇对太湖匪患进行清除。起义时艇况较好的日式中型炮艇5艘被抽调参加剿匪,具体的艇上驾驶作业由原国民党海军人员负责,艇上的兵员舱则搭载大批华东海军教导队和华东海军1纵的司令部警卫连人员。经当年9月至10月在太湖地区巡逻剿匪后,华东海军1纵的日制炮艇又参加了当年末在上海浦东、崇明等地的剿匪行动,是为人民海军炮艇部队的最早作战行动。在原侵华日军和国民党海军中都只是杂役角色的炮艇,在缺乏舰艇装备的人民海军里则扮演起了十分活跃的主力舰角色。
1950年2月1日,华东海军将第1纵队所属的炮艇单独列编,成立华东军区江防炮艇大队,隶属海军1纵,由原第3野战军25军74师221团副团长陈雪江任大队长,下辖共45艘小艇,编为3个中队(每中队辖3个分队,每分队3~4艘艇,每艇编制14人)。其中第1中队为炮艇中队(炮艇中队每分队4艘艇),第2中队为巡逻艇中队(辖12艘巡逻艇,多为原汪伪海军炮艇),第3中队为登陆艇中队(辖23艘登陆艇,型号是美式LCVP车辆人员登陆艇)。第1中队所辖共10艘炮艇,全是日制25吨排水量的中型炮艇,当时华东地区起义的日制中型炮艇共有15艘,可能是经过汰选后只列编了艇况较好的部分。[20]
人民海军炮艇部队的25吨炮艇
华东海军对这些艇未作大的改修,仍然保持着日本、国民党海军时代的外观,艇上的武备多为1门13毫米口径双联“93”式机枪加1门7.7毫米口径“92”式机枪的组合,也有部分艇的“92”式机枪为两门。不仅外观和武备未作大的变更,这些炮艇的艇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还沿用着国民党海军时期的原名(编入华东海军炮艇大队的25吨炮艇有:“炮-3”“炮-4”“炮-50”“炮-53”“炮-56”“炮-67”“炮-68”“炮-103”“炮-104”“炮-105”)。
在25吨炮艇上的人民海军官兵,手拿望远镜的军官身旁可以看到驾驶室的棚顶,30毫米口径探照灯已被拆除,只剩下底座,在30毫米探照灯底座前方可以看到警报器依然存在
华东军区炮艇大队成立后,没有选入大队的原华东海军1纵编制内的其他日制炮艇等艇只,在华东海军1纵于1950年4月23日改编为华东海军第5舰队后一部调拨给淞沪基地和海军学校,剩余则全部报废处理。同年,华东海军在上海成立第4舰队,部分没有编在第5舰队炮艇大队的25吨炮艇纳入第4舰队编制内。
对于新生的华东海军而言,当时长江内河已经没有什么重要的战斗任务,而国民党军队占据的东南沿海岛屿才是最大的威胁,原本是为在长江内河使用而设计制造的日式中型炮艇此后开始被人民海军当作了出海炮艇使用,以其小小的体量在波涛万丈的大海上竟然创造出了人民海军最早的战斗传奇。
1950年7月7日,炮艇大队“炮-68”“炮-105”配合华东海军第7舰队炮舰“瑞金”“兴国”和第5舰队登陆舰“卫岗”“车桥”进行了嵊泗列岛作战,其中两艘小炮艇支援陆军成功登陆解放了大、小洋山岛。[21]与“炮-68”“炮-105”参加嵊泗列岛解放作战同时,炮艇大队剩余的8艘日式中型炮艇于7月9日从海门出发,护卫满载陆军的帆船船队准备进攻下大陈岛。航渡过程中船队遇风在琅玑山金清港锚地避风,担任警戒的“炮-3”号艇在发现有1艘国民党海军炮艇的踪迹后单艇出击,火炮对战中因13毫米口径机枪火力太弱,最终“炮-3”号艇被击沉于大陈西部7海里处,艇员遇难9人,搭载步兵遇难2人,是为人民海军战斗损失的第一艘日制炮艇。此后“炮-3”号沉没造成的编制空缺由一艘本不在编的25吨炮艇顶替,艇名“炮-107”号。[22]
在海上护渔的解放军25吨炮艇(www.xing528.com)
1950年7月12日,炮艇队以4艘炮艇掩护30余艘帆船奔袭大陈外围国民党军占据的披山岛,4艘炮艇与国民党军的日制驱潜特务艇“海鹰”、日式特设炮艇“新宝顺”“精忠-1”“精忠-2”发生激烈海战。战斗中人民海军采取了撞击、跳帮、扔炸药包等诸多不寻常战术,其中排水量25吨的“炮-107”竟然将排水量150吨的“新宝顺”撞沉,创造了海战传奇。[23]
转年,华东海军第5舰队炮艇大队改为华东海军舟山基地温台巡防大队(舟山基地由华东海军第4舰队改编,辖下另有舟山巡防大队,也装备有25吨中型炮艇),主要装备仍然是中型炮艇,不过各艇的艇号从延续使用的原国民党海军炮艇编号改为了新的4字头三位数艇号。
“414”艇被授予英雄艇荣誉后,艇员在艇上主机枪位附近的合影
当时国民党海军和盘踞沿海岛屿的陆军对大陆实施沿岸封锁,破坏海上运输和渔业,编制改为巡防大队的炮艇部队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护航、护渔。1951年6月24日,华东财经委员会的3艘运粮船由坡坝港出发前往海门,同时还有900余艘大陆渔船将由石浦返回台州。因担心遭国民党舰船袭击,温台巡防大队派出“411”“413”“414”“416”等4艘中型炮艇由炮艇分队分队长张家麟率领从石浦出航巡护。当天早晨在头门山附近海域发现有4艘国民党机帆船(原日本海军特设机帆船)在袭击运粮船,遂对其展开进攻,击沉了1艘武装机帆船。[24]战斗中“414”艇表现英勇,后被华东海军授予“头门山海战英雄艇”称号,退役后陈列于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5]
此后,温台巡防大队炮艇在当年12月11日派出6艘中型炮艇协同陆军一部对一江山岛成功进行了侦察性登陆袭击,1952年1月13日又以多艘中型炮艇掩护陆军登陆攻占洞头山,在警戒过程中与国民党舰船发生海战,俘虏“倚云”号炮艇。
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414”艇
广东江防部队使用的25吨炮艇“前进”号。照片上可以看到主炮已经更换成体型更大的25毫米口径炮,艇体还涂刷了非常特别的迷彩涂装
同年5月,温台巡防大队大队长陈雪江派“412”艇副艇长阮国权率领30余名官兵抵达上海海军江南造船所进行接舰训练,7月由海军江南造船所新造完成的8艘“52甲”型新式炮艇移交给温台巡逻艇大队(“509”至“5 1 6”艇),同时原装备日制和汪伪炮艇的吴淞巡逻艇大队、舟山巡逻艇大队、嵊泗巡逻艇大队也从江南造船厂各接收了4艘“52甲”炮艇(吴淞“501”-“504”;嵊泗“505”-“508”;舟山“517”-“520”)。相较日式中型炮艇,“52甲”炮艇排水量达到50吨,装备37毫米口径或25毫米口径主炮,无论是火力和在海上的适航能力都驾乎其上,曾经在新中国初期沿海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陆上的日式炮艇就在这一年悄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日降炮艇在人民海军服役故事的另外一条支线,汉口巡防处巡防艇队的2艘25吨炮艇最终可能调拨到了广东军区江防部队,更名为“劳动”与“前进”,主炮则更换成了1门25毫米口径机关炮,1950年5月23日两艇与前身同是日降杂类炮艇的“解放”号等参加了著名的解放万山群岛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