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后,遗留在华的炮艇全部被中国海军接管,其后与国军缴获的汪精卫伪政权海军的各类炮艇一起进行汰选。综合日本投降移交时的艇况等因素,最终编入中国海军的主要是中型炮艇,另外也掺杂有一些舰水、内火、汽艇和特设型炮艇。
1946年,民国政府抗战胜利后继解散陈绍宽海军总司令部后,对所属舰队编制也进行调整。以缴获的日降和汪伪炮艇等为基础,先后在青岛、扬州、高雄、定海、九江、广州、海口、厦门分别编成第1至第8共8个炮艇队,1947年5月1日又在吴淞增设第9炮艇队,这些艇队承担长江、珠江等内河水域以及沿海港湾的巡护工作。艇队所装备的炮艇中,原日本海军的中型炮艇则一律冠以“炮”字头的两位数编号或三位数编号作为艇名,舰水型、内火艇型的炮艇多使用冠“巡”字头的巡逻艇艇名,大、小发型炮艇多使用冠有“登”字头的编号艇名,至于武备方面仍然使用日式武器,但多将中型炮艇和大发炮艇上的机枪换装为火力凶猛的双联13毫米口径机枪。[14]
至1948年国民党在内战战场上节节败退,开始筹划长江防线时,对原有的9个炮艇队以及由英国赠送的港湾炮艇编成的海岸巡防艇队实施混编,整编成5个划区驻防的巡防艇队以及第1至第3共3个担负机动作战任务的机动艇队,[15]参加到长江布防中。此时,原日本海军的中型炮艇仍然是其中的中坚主力,作为艇队主力的机动艇队中就多编入的是这类炮艇。以中型炮艇的防护性、机动力以及火力而言,如果将数量足够的这类炮艇集中在长江的某一江段实施密集巡逻布防,显然会对解放军之后的渡江行动构成较大型军舰更为巨大的威胁,然而此后的事态发展完全出乎当时民国海军总部的意料。
1949年4月23日,经中共上海局策反委员会、苏南行署、苏北军分区1分区公安局长江直属工作站等中共地下组织分别建立联系和实施策反的民国海军第3机动艇队在镇江发动了起义。第3机动艇队当时共下辖了3个分队,计有各类艇只24艘,涵盖了几种主要型号的日本投降炮艇。起义时除所辖的“炮-67”艇在第1分队长李文新率领下单艇逃亡外,其余各艇全部参加了起义,是为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海军第一个整编制起义的单位,也是人民解放军所获得的第一批日式炮艇。
投入人民解放军的第3机动艇队艇只中的炮艇包括原日本特设炮艇1艘(“炮-1”),中型炮艇4艘(“炮-52”“炮-53”“炮-68”“炮-104”),型号不详炮艇3艘(“巡-10”“巡-121”“巡-123”)。[16]
紧接着第3机动艇队起义之后,1949年4月23日晚,停泊南京附近江面的海军海防第二舰队部分舰只在司令林遵率领下宣布起义,投奔解放军,同时起义的还有海军第1机动艇队和第5巡防艇队的大量艇只,其中第1机动艇队起义艇只中的炮艇包括日制中型炮艇5艘(“炮-2”“炮-3”“炮-4”“炮-54”“炮-56”),第5巡防艇队起义艇中包括中型炮艇3艘(“炮-103”“炮-105”“炮-106”),舰水型炮艇1艘(“巡-46”)。[17]
起义后停泊在镇江附近港汊内的炮艇群,近处右侧是1艘25吨级中型炮艇,左侧岸边有1艘舱面上已经加盖简易舱房的小艇是国军改造过的“大发”型炮艇(www.xing528.com)
解放军成功发动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政府在东南半壁的统治已经难以避免土崩瓦解。随着解放军兵锋逼近处在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汉,原驻扎武汉一带的汉口巡防处巡防艇队奉命南撤至湖南岳阳附近待命。1949年5月24日早晨6时,该艇队的部分官兵发动起义,打死了在艇的巡防处处长陈文惠,驾驶5艘炮艇开回已经被解放军占领的武汉,其中的炮艇包括有中型炮艇2艘(“炮-64”“炮-65”),舰水型炮艇2艘(“巡-50”“巡-66”)。
由于所辖的部分炮艇发生起义,剩余的汉口巡防处巡防艇队在撤至湖南长沙后被整编为第2机动艇队,旋因解放军逼近长沙,艇队撤至衡阳后将所辖艇只离水上岸,由铁路运输至广西柳州水域驻防(所辖“巡-81”号因艇体太大无法运输,在衡阳自毁)。1949年11月25日解放军解放柳州,驻防于柳州的第2机动艇队艇只旋于当天向解放军投降,其中包括有1艘汽艇型炮艇(“巡-53”)。该艇队残余的“小发”炮艇(“巡-59”)内火型炮艇(“巡-79”)则最后在南宁于当年12月4日南宁解放时宣告起义,加入解放军。[18]
汉口巡防处巡防艇队起义官兵在起义的25吨炮艇上的合影。由于艇体实在太小,人群站立上之后已经基本看不到甲板面上的建筑,不过30厘米直径的探照灯还是十分显眼
在汉口巡防处艇队陆续起义的同步,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解放广州后,原本停泊在黄埔岛的国民党海军第4巡防艇队开始由珠江撤往澳门。10月21日凌晨,拖带着“炮-38”和“巡-40”的炮艇“舞凤”号发动起义,也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19]
总计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海军起义的炮艇共涉及第1机动艇队、第2机动艇队、第3机动艇队、汉口巡防处巡防艇队、第4巡防艇队、第5巡防艇队等6个炮艇单位,投奔解放军的日制25吨级中型炮艇达15艘(其中在广州跟随“舞凤”号起义的“炮-38”号后来叛离解放军,重新逃回国民党军阵营),其他杂项炮艇为12艘。除此之外,随这些艇队起义或者投诚的炮艇中还包括一大批原汪精卫伪政权的D级和E级炮艇。在大量炮艇起义后,国民党海军对此采取了一个奇特的办法,即将起义艇只的艇名番号重新冠于其他小艇,由此造成了解放战争时代很多国军炮艇番号存在一个番号下所指的小艇其实有前后两艘的特殊情况,对于穷追舰艇渊溯的史学研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