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的大河长江蜿蜒数千公里,将东南沿海与西南内地诸省联络一气,是沟通外海和内陆的交通捷径,沿线航运、通商历来繁忙,被誉为黄金水道。十九世纪降临,西力东渐时代的大幕开启后,在华有利益索取的欧西列强对长江流域的航权和沿岸的通商、传教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及至向清政府勒索特权,在长江之中派驻专门的警备军舰以保护沿线的特权利益。中国的东邻日本也紧随其后,凭着中、日两国1871年签订的《日清修好条规》中有关两国军舰可以自由往来于指定口岸保护商民的条款,早在1885年4月日本海军炮舰“清辉”号就被派进驻长江口的城市上海,开始了日本军舰在中国长江流域活动的历史。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清王朝被迫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日本除了勒索巨额赔款和割占中国土地外,还别有用心地要求开放重庆、沙市等长江中上游重要城市为通商口岸,同时允许日本商船在宜昌至重庆间航段航行。此举事实上将长江的航权拱手让予日本,日本海军在保侨护商的旗号下就此可以深入长江内地。不过当时日本海军派在中国驻防的军舰多为普通的炮舰,吃水较深,仅能够在中国沿海以及长江下游等地区航行,无法进入滩多水浅的长江中上游地区。为此,甲午战后日本海军在第二期扩张案中就决定专门设计建造一种能够通行于重庆至上海江域的军舰,以便在中国长江流域执行警备,即此后的川江炮舰,日本称为河用炮舰。当时全世界以英国设计、建造此类舰种最为著名,日本海军首先采取了在英国两家有着川江炮舰设计建造经验的著名船厂分别订造一艘的办法,以此对比设计优良与否,把握设计精髓,从而快速完成日本海军在这种军舰上的设计建造知识和经验积累。[1]
停泊在中国川江上的日本炮舰,均为“势多”级。照片1931年前后拍摄于重庆附近
1903年日本海军的第一批川江炮舰“隅田”“伏见”号分别在英国的桑尼克罗夫特(Thornycroft)和亚罗船厂(Yarrow)开工,建成后拆解运输到地处江海交界之地的上海就近进行组装。此后“隅田”舰在1911年3月成功测量、探清了从洞庭湖到达湖南常德的航线,“伏见”更是在同年的5月一路航行深入长江上游,直达位于重庆上游的泸州。[2]从此不仅日本军舰在中国的长江重庆至上海段纵横无忌,日本的商船、航运随之渗透而至,被称为“开创了对中国贸易的新世纪”[3]。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于日俄战争后对在华的舰队组织进行重编,1905年新设了南清舰队,专门负责包括长江流域、中国南方沿海、台湾沿海等区域的警备,川江炮舰“隅田”“伏见”便作为舰队在长江中活动的重要力量。[4]1908年南清舰队改编为第3舰队,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烟云中将以长江为主要活动舞台的“隅田”等舰又编为第3舰队第7战队,旋即于1918年8月10日单独编列为遣支舰队,仍然负责执行长江和中国近海的警备任务。[5]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8月9日遣支舰队被改编为第1遣外舰队。[6]1932年“一· 二八”事变发生之后,第1遣外舰队又重新编回第3舰队,其中川江炮舰主要列在第11战队名下,专门负责长江流域的警备。此时第3舰队中的川江炮舰已经在早期拥有的“隅田”“伏见”基础上,编入了大量日本新造的舰艇,形成了一支规模可观的江上武装力量。
1937年停泊在上海黄浦江上的日本川江炮舰“二见”号(www.xing528.com)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淞沪大战打响,常年在中国长江内河活动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第11战队立刻成为配合陆军作战的急先锋,参加了上海浦东作战、黄浦江阻塞线打通、靖江八圩港渡江战、江阴阻塞线打通、攻占南京、长江下游扫海等作战行动。此后随着日本侵华的战火顺着长江不断蔓延向中国内地,第11战队川江炮舰的“特长”得以一步步充分发挥,成为日本海军溯江作战的主力。
1937年10月20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和新编的第四舰队合编为中国方面舰队,随后于1938年编成中国方面舰队的扬子江部队,以装备川江炮舰的第11战队为主干,从当年初夏开始溯江进击,配合日本陆军一路西进,攻掠了长江沿线的安庆、九江、武汉、岳州等重镇。在中国海军军舰几乎全被日本航空兵摧毁的情况下,这些挂着太阳旗的川江炮舰在中国的水域如入无人之境。1939年末日本陆军设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海军在华作战舰队也作了大幅的编制调整,第3舰队改编为第1遣支舰队,仍然以主要由川江炮舰组成的第11战队为主力。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后,其海军的战略重心进一步转移,只适应在长江等内河浅水活动的川江炮舰无法驶出外海,又因为长江上事实上已经没有具有足够威胁性的敌手,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性逐渐降低,第11战队开始主要充当长江沿线的警戒、治安工作。至1943年8月20日,第1遣支舰队被降格为扬子江方面特别根据地队,成为以汉口为基地的防卫警备性部队,其下所属的川江炮舰被列编为第21、22、23、24等4个炮舰队。随着日本在与盟国作战的战场上节节败退,中、美等盟国空中力量不断加大对日伪占领区的空中打击力度,因为缺乏防空力量,并不以防空火力见长的日本川江炮舰也被委以防空使命,主要负责在上海至汉口间江段护卫日本的运输船只。
1945年8月15日,在同盟国的强大军事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受降仪式后第二天,9月10日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即专门就接收日本投降军舰问题向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达命令,要求所有驻华以及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和台湾、澎湖地区的全部日本海军舰艇、军械、物资、建筑等一律由中国海军受降,曾经在中国长江上不可一世的日本川江炮舰一瞬间成为了阶下囚。细细点算,抗战胜利时向中国海军投降的日本川江炮舰,覆盖了从最初的“隅田”“伏见”之后的日本全部川江炮舰型号,计有“隅田”“伏见”“鸟羽”“势多”“热海”“伏见”(二代)等共6级,可以说中国海军不仅仅接收了日本海军的装备,甚至可以视作是将日本川江炮舰这一舰种全部接管。[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