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候变化:社会建构性与科学性的优化探讨

气候变化:社会建构性与科学性的优化探讨

更新时间:2025-01-11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气候变化事实的社会建构性主要受到权力、利益、习惯等各种非理性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的特征,其实质是价值论。分析气候变化的社会建构性,可以揭示出在气候变化的事实观念形成中尚需进一步得到科学性的证实的地方,可以揭示出为了确保科学性需要注意避免的非理性的一些倾向。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社会建构主要是指各个社会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运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通过相互磋商、协调参与社会观念的建构,从而得出一个共识性结论的过程。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那么这个过程中难免使得作为结论的“事实”体现出非科学性的特征,我们将这一特征称之为社会建构性。而科学主义的认识过程,是建立在观察、实验结果等客观基础上,经过严密的逻辑推导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过程在理论上应该是排除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体现出客观、中立、无私的理性特征,我们称之为科学性。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分析了气候变化事实的社会建构性,那么这种社会建构性与科学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果社会建构性是作为与科学性相对的范畴存在的,那么,讨论和分析它的意义又何在呢?

应该说,气候变化的社会建构性和科学性总体上首先是两个对立存在的范畴。气候变化事实的社会建构性主要受到权力、利益、习惯等各种非理性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的特征,其实质是价值论。而气候变化事实的科学性是建立在一系列客观的观察数据、实验结论和模型模拟的基础之上,通过中立、客观、无私的逻辑思维过程推导出来的,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特征,其实质是认识论。因而,建构主义是立足于价值论的世界观,而科学主义是立足于认识论的世界观,两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认识世界,探讨科学知识的发生,它们对认识对象的特征概括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建构主义受主观性的影响更为明显,而科学主义则表现出更多的客观性倾向。这种特点的对立在一个事实和结论尚处于争论之中时,表现得会尤为明显。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将社会建构性和科学性作为两个对立存在的范畴来对待时,实际上只是一种抽象的理论假设。因为在科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中,科学性和社会建构性是交织在一起的,科学活动的进展会影响到各种社会主体的主观认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建构活动,而各种社会主体的建构活动也会影响到科学活动的进展。而且,科学家本身也会受到各种社会作用的因素影响,科学活动的过程并不是与社会绝缘的。重要的只是在科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科学性还是建构性。

决定科学知识的发生,决定事实真相的是科学性而不是建构性。建构性会影响到科学知识的发生,影响到人们对于气候变化事实的认识。这种影响可能是正向的,即与科学性保持一致,特定社会主体基于特定目的极力促进科学研究,维护科学研究的中立性、客观性和无私性;但也可能是反向的,即特定社会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也可能会极力影响科学研究的中立性、客观性和无私性,阻碍科学研究的开展和科学结论的产生,或者试图将“科学结论”建构成符合某种特定的需要。但是,不管这种影响是正向或是反向的,建构性都无法最终决定科学知识的发生,也无法决定事实真相。只有经由科学的观察、实验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并与经验事实对照,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揭示事实真相。(www.xing528.com)

气候变化的社会建构性最终需要借助科学性来消减。社会建构性和科学性的对立往往存在于一个事实和结论尚处于争论之中时,这时候科学性还没有完全取得主导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社会主体就会基于不同的需要,运用自身可以获得的资源或信息,参与社会观念的建构,这是一个磋商、协调达成某种观念上的共识的过程。这一阶段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科学性而是各种社会主体的利益以及他们的控制力。但是随着科学家群体对于争论事实的研究不断推进,科学家群体对于争论事实的共识不断增强,相关问题的建构性就会随之减弱,直至可以基本被忽视,科学家群体中达成的共识会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科学结论和事实。在这个过程中,气候变化的社会建构性也存在与科学性一致的方面。社会建构性立足于价值观,主要受到权力、利益、习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与科学性对立。当科学性与特定社会主体的需要一致时,这些社会主体也会积极地参与相关科学知识的证成[27],促进相关科学知识的发生,并为更多的社会主体接受。

讨论气候变化社会建构性的意义在于揭示作为自然科学之外的其他学科,包括社会科学乃至其下的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子学科如何参与气候变化的讨论。社会科学对于气候变化这一现象和事实,不是只能旁观,而是有一定的切入点介入这一基础事实的研究。借助社会建构性这一概念,我们认识到,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面临的问题,社会科学能做的不只是等待自然科学得出结论,也不是只能讨论社会科学领域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而是可以从自身的视角分析气候变化事实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这一最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和自然科学家同步地参与到这一全球性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当然,大家的分工和侧重是不同的。分析气候变化的社会建构性,可以揭示出在气候变化的事实观念形成中尚需进一步得到科学性的证实的地方,可以揭示出为了确保科学性需要注意避免的非理性的一些倾向。但是,最后决定事实真相的,是科学性而不是建构性。气候变化的社会建构性分析使我们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侧观可能影响气候变化事实和后果的确定性结论的因素,这些因素事实上也阻碍了气候正义背景信念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